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傅慧芳 寧鑫:五四精神之光照亮復興之路

傅慧芳 寧鑫:五四精神之光照亮復興之路

五四運動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它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也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起點。五四運動孕育的五四精神,成為中華民族跨越歷史時空的寶貴財富。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4月30日,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加強對五四運動的研究,發揚五四精神,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特別是新時代中國青年,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站在百年歷史的關口,紀念五四運動,賡續五四精神,是對歷史的銘記,也是時代的呼喚。

歷史的縱深鑄就時代的高度

加強對五四運動的研究,不僅要追憶一百年前那段崢嶸歲月,更要堅持大歷史觀,把五四運動放到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的鬥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來奮鬥史中認識和把握,將這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放在歷史的長河中去讀懂和銘記。翻開歷史的長卷,中華民族擁有5000多年的文明歷史,然而自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逼迫下,中華民族陷入了內憂外患的悲慘境地,中華文明開始走向衰落,中華民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苦難。處在苦難深淵的中國人民開始探索中華民族復興的道路。從太平天國到戊戌變法,從義和團運動到辛亥革命,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救國救民,歷經百折不撓的鬥爭,但卻始終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未能尋找到適合中國發展的道路,未能謀得人民之解放、國家之獨立、民族之復興。中國期待新的理論和新的革命力量到來。五四運動應時而生,以思想的解放性、目標的明確性、行動的革命性、主體的廣泛性徹底改變了中國社會革命運動的迷茫態勢,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生根繁育,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廣泛結合,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台,而中國共產黨也在革命文化、革命力量、革命鬥爭的發展中孕育而生,中國新的革命和建設道路由此開啟。歷經90多年的艱辛奮鬥,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在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征程上邁出決定性的步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嶄新的時代。縱觀歷史,五四運動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加強對五四運動的研究,就是要讀懂弄清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能」、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等重大問題,就是要從歷史中總結經驗、揭示規律,認清大勢、把握方向、汲取力量,引導人們堅定「四個自信」。

精神的賡續引領復興的航程

五四運動創造了偉大的五四精神,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是五四精神的主要內容。面對國家內憂外患的處境,五四先驅奔走呼號「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喚起了知識分子、工農階層普遍的愛國情懷,激發了中國人民救亡圖存的磅礴力量;面對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五四先驅「衝決過去歷史之網羅,破壞陳腐學說之囹圄」,反對一切腐朽的、落後的東西,宣傳並踐行促進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先進思想和文化,激發了全民族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的偉大覺醒;面對國人受剝削和壓迫的命運,五四先驅把「德先生」(民主)、「賽先生」(科學)引入中國,倡揚民主、反對專制、科學救國、教育救國成為那一代人不懈奮鬥的理想和事業。

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核心。無論是進步、民主、科學,都有一個共同的源頭,就是愛國的精神;都在發揮一個共同的作用,就是探求救國救民的道路;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青年的力量是五四精神的生命力所在。先進青年知識分子是五四運動的先鋒,他們以青春的激情發出鏗鏘有力的鬥爭宣言,以青春的力量捍衛國家主權,以青春的熱血追逐民族復興的理想,以青春的奮鬥成就歷史的華章。時光荏苒,經過歲月的洗禮五四精神的底色從未改變,它早已成為一種民族的烙印,紮根於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經過時代積澱,五四精神的價值愈加凸顯,它與新時代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相契合,愛國主義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源泉,追求社會進步是國家富強的基礎,實現民主是人民幸福的應有之義,科學創新是國家強大的引擎動力,五四精神成為領航新時代前進的精神力量。弘揚五四精神就是把繼承傳統同與時俱進結合起來,根據新時代的新變化和新要求,不斷豐富和發展其內涵,使之成為激勵中國人民披荊斬棘奮勇前進的時代偉力。

青年的接力成就偉大的夢想

五四運動以來的100年,是中國從仰人鼻息到獨立自主、從落後挨打到國富民強、從喪權辱國到勵精圖治、從征戰頻仍到國泰民安、從滿目瘡痍到百業俱興、從專制壓迫到政通人和的100年,是一代代中國青年緊跟著黨接續奮鬥、凱歌前行的100年。在這鮮血與汗水浸透、光榮與夢想同行的漫漫征途中,五四精神成為一代代青年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理想而奮鬥的精神動力,它逐漸融入到時代跳動的脈搏里、革命和建設的熱土裡、創新創造者開拓的視野里、砥礪奮進者堅定的步伐里、犧牲奉獻者無私的行動里,深深印刻在我們民族精神譜系裡。一個國家民族的青春記憶即一代代青年的奮鬥榮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一代代青年矢志追求並為之頑強奮鬥的宏偉理想。當今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新時代的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應當珍惜時代際遇,珍惜青春韶華,以充沛的活力,如饑似渴地學習積累,勇於追求真理,最大限度地儲蓄知識能量,投身火熱的事業,走向更寬廣的舞台,千磨萬擊地實踐錘鍊,奮勇當先地創新創造,把自己鍛造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當然,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進道路上也必然會面臨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中國能否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能否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能否在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堅定信心、堅定馬克思主義信念、堅定中國共產黨領導尤其重要。新時代的青年應當與黨同心、與人民同行,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把准青春航向,在黨的領導下,與全體人民一道攻堅克難同心圓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成現實。奮鬥是青春最亮眼的底色,青春本身就意味著朝氣蓬勃,意味著闖勁、拼勁和不服輸的鬥志。廣大青年要圍繞時代主題而奮鬥,圍繞大局而奮鬥,只有把個人的奮鬥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把個人的青春夢想匯入磅礴的中國夢中,把個人的精力投入到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打贏「三大攻堅戰」等工作中,個人奮鬥的青春才能綻放出光彩;要深入基層,密切聯繫群眾,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化為奮鬥目標,為人民利益而奮鬥;要勇於到艱苦的地方去奮鬥,以磨練意志、堅強品格,在困難的地方創造驕人業績。

歷史在一些特殊的年份更能給予人們汲取智慧、繼續前行的力量。五四運動經受百年時間的考驗,在歷史長河中愈顯光芒。五四精神穿越一個世紀時空的阻隔,在新時代中彰顯力量。一代代青年高擎五四精神的火炬,堅守信念、接力奮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阻擋。

【本文為作者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人民主體性研究》(17AZZ00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傅慧芳系福建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寧鑫系福建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陳宣宇 排版編輯:陳宣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張紅軍:加強馬克思主義文論話語的主導地位
李仙娥:以五四精神涵養新時代青年的家國情懷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