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山裝成為國服過程中,有哪些可笑可悲可恨的事?

中山裝成為國服過程中,有哪些可笑可悲可恨的事?

清軍入關之後,花了幾十年,最終撲滅了明朝人的反抗。長袍馬褂瓜皮帽,外加一條大辮子,成了除和尚道士之外平民的一般裝束。清朝滅亡,辮子雖剪了,但衣服卻並未改過來。

北伐成功,推中山裝為國服提上了議事日程。《民國衣裳》一書提到,中山裝是改良日本學生裝而成,學生裝則源於日本海軍裝,日本海軍裝又源於西歐軍裝。且歐洲的打獵服,亦是類似的款式。可以說,中山裝是用來自世界各國的靈感,浸入禮義廉恥(四口袋),

五權憲法(五粒紐扣)、三民主義(袖口三粒紐扣)等政治理念而成。1929年4月,《文官制服禮服條例》發布,中山裝成為公務人員的制服。當時推崇國貨,各地紡織廠,訂單猛增,都大量生產「中山呢」,十分暢銷,工廠主們發了大財。然而,相比傳統服裝,中山裝的製作工藝與面料都很講究,一般百姓,根本穿不起。

中下層公務員,也是夠嗆。書中記載,有個公務員投書《論語》雜誌訴苦,說自己穿著英國料的長衫,吵架都吵不過穿美國料中山裝的同事。做一身得210萬法幣,自己月薪才90萬。怎麼辦呢?他竟把母親賣掉祖屋給妻子治病的錢,拿出一大部分去做了衣服。這件事,真是既可悲又搞笑。可悲的是,為了一件衣服,連妻子病都不治了。可笑的是,沒有中山裝,連罵架都自我感覺矮了一截。這還不算最搞笑的。

書中還說到,當時報紙登載了一件推行國服中過火的事,諸暨一所學校,竟然把懸掛的孔子像的衣服,也改成了中山裝。原因是,既然現在大家都穿這個,孔子又說過,麻冕,禮也……吾從眾……那麼,依他自己說過的話,當然得穿中山裝了。可笑之後還有可恨。

恨誰呢?《民國衣裳》記載,1933年日軍攻入山海關後,凡著中山裝、軍裝者皆殺之。1945年,他們侵入贛南,穿中山裝制服、理平頭或西裝頭的青年人,成為他們重點屠殺的對象。(本文照片,均為赫達·莫里遜拍攝 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凡人摸史1 的精彩文章:

1945年柏林城裡的三種死硬分子
清末剪髮易服:幸哉幸哉,怪哉怪哉,惜哉惜哉

TAG:凡人摸史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