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曾提出奇襲日本的計劃,卻被慈禧否決,否則日本很可能覆滅!

此人曾提出奇襲日本的計劃,卻被慈禧否決,否則日本很可能覆滅!

清朝末年,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導致了國力迅速衰敗,許多列強在我國燒殺辱掠肆意妄為,野心最大的當屬日本,1894年著名的甲午戰爭爆發,令整個清朝都震驚了,很多愛國人士紛紛開始反思和出謀劃策,當時清朝已經進行了三十多年的洋務運動,並不是沒有一戰之力的。

眼看戰局不利,當時清朝大臣,時任中國駐英、法、意、比四國公使參贊宋育仁上書清廷,指出「日本兵少財政緊張,若打持久戰則必敗」。除此之外,更萌生了一個奇襲日本本土的想法。稱公使龔照瑗回國之際,他假借清朝的名義,向康迪克特銀行借款,擬購買英國賣與阿根廷、智利兩國的軍艦五艘,魚雷快艇十艘,並在澳大利亞招募僱傭兵兩千人,組成水師,從菲律賓海域北上,奇襲日本東京。

說起來,宋育仁的計劃不無道理,作為清末著名的「維新派」人士、四川省「睜眼看世界」第一人,宋育仁若沒有一定把握,是斷然不會向慈禧太后上奏的。據史載記載,「甲午戰爭」爆發時,因駐歐公使龔照瑗回國述職,宋育仁暫代其職,得知中日大戰後便上書朝廷:"倭兵少財乏,持久足以困之。"提出了打持久戰,用國力拖垮日本的計劃。

然而清廷尚未通過正式渠道獲得宋育仁的行動,此時原公使龔照瑗也已返職,在了解此事後卻以「妄為生事」電告朝廷。當時清廷都已經準備跟日本媾和了,李鴻章反對奇襲,慈禧也認為宋育仁"妄生事端",立即下旨廢除此事、召宋育仁回國。《馬關條約》簽訂後,宋育仁奇襲日本本土的計劃也只得胎死腹中。在回國途中,宋育仁將此事寫成《借籌記》,以表壯志未酬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司馬 的精彩文章:

白崇喜被稱「小諸葛」為何晚年會如此凄慘?為了一個歷史交代?
她遭受日軍折磨,31歲壯烈犧牲,犧牲30多年後才真相大白

TAG:歷史司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