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巴豆、大黃,要人命的瀉藥,其實是沒有用對

巴豆、大黃,要人命的瀉藥,其實是沒有用對

悅讀中醫

每天

11:30

推送最新鮮的

中醫藥權威精品知識

喜歡,就為我標星

小 編 導 讀

大家都知道,巴豆、大黃是非常峻猛的瀉藥,甚至可以使人喪命。談巴豆色變,這樣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巴豆和大黃也是臨床中的好葯、妙藥,關鍵在於有沒有用得恰到好處。

巴 豆

大家都知道,巴豆是非常性烈的瀉藥,除了電視劇之中經常提到,很少有人經常使用,除非遇見了需要的病情,否則不會輕易使用,但是古代卻有人用來修鍊神仙術,為何?

《本草綱目》記載,巴豆生溫、熟寒,有大毒。除非遇見真正需要瀉下、需要散結的情況,一般不會輕易使用。

1.治療婦科閉經

巴豆的諸多作用之中,有一個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治療女子閉經。因為閉經的主要原因就是經脈不通,而巴豆是一個非常好的通結散寒的葯,所以《名醫別錄》說「巴豆,主治女子月閉,爛胎」,對於婦女胎死腹中也有很好的作用。

2.治療脾胃陳寒

雖說巴豆是一味毒藥,但是針對脾胃寒氣重,又有健脾胃的作用,《藥性賦》說巴豆「削堅積,盪臟腑之沉寒,通閉塞,利水谷之道路」,對於很多腸胃有寒氣的人來說,巴豆的瀉下功效其實有非常好的作用。

比如現代的很多人四肢冰冷,但是同時又有大便秘結,這時可以在用的藥方中加入一點巴豆霜,就能取到很好的效果。由於大便秘結會影響人的神志,也可以影響人的皮膚,瀉下之後,臟腑通暢,所以古人修神仙術時服用一些,就可以「令人色好神仙」,色好是因為體內的陳寒之氣被排出來了,「神仙」則是因為體內沒有了雜穢之物,讓人感覺非常好。

李時珍明白這個道理,治療一個內有陳寒的病人,效果非常好,據記載:「一老婦年六十餘,病溏泄已五年,肉食、油物、生冷犯以即作痛。服調脾、升提、止澀諸葯,入腹則泄反甚。延余診之,脈沉而滑,此乃脾胃久傷,冷積凝滯所致。王太僕所謂大寒凝內,久利溏泄,愈而複發,綿歷歲年者。法當以熱下之,則寒去利止。遂用蠟匱巴豆丸藥五十丸與服,二日大便不通亦不利,其泄遂愈。」

可見,只要內有陳寒「脈沉而滑」,這種脈象是里有寒氣,而且有大量實邪,瀉一些,療效就好了。

3.如何使用巴豆

巴豆生猛而熟少緩,所以最好的用法就是用炒過之後的巴豆;另外,巴豆的有效成分主要是巴豆的油,所以一般也會使用巴豆霜。如果怕使用失誤,則可以用量從小至大。

4.如何解巴豆毒

巴豆是非常性烈的中藥,用量不準的話很容易出現中毒,不過一物治一物,巴豆毒可以用大黃、黃連、涼水、黑豆、綠豆汁解其毒。只要服用巴豆後腹瀉太過,服用涼水或者綠豆汁即可,簡便易行。

大黃治痛風

中醫認為,痛風(腳氣病)的原因無外乎三個:第一,汗出當風,跟現在的空調病類似;第二,醉以入房(酒後性交),這個也是現代人得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第三,久處濕氣,這種情況是一些特定工作的人員容易犯的毛病。

在治療時,主要集中解決寒濕重、肝腎虛,所以一般會選擇補肝腎、活血理氣的方法。對於喝酒引起的痛風,古人有一個非常好的方。

《本草綱目》記載:「有人嗜酒,日須五七杯。後患腳氣甚危,或教以巴戟半兩,糯米同炒,米微轉色,不用米,大黃一兩,銼,炒,同為末,熟蜜為丸,溫水服五七十丸,仍禁酒,遂愈。」

意思就是:有個經常喝酒得腳氣病的人,因為酒傷腎,腎虛,有人教患者一個方法,將巴戟天跟糯米一起炒,炒到米黃了,把米篩除,然後用大黃跟巴戟天一起炒,做成水蜜丸,堅持禁酒,吃了幾十丸就好了。其實把葯做成散,加蜜服用也行。

為什麼要用巴戟天

《神農本草經》記載巴戟天「味辛、甘,微溫,無毒。主大風邪氣,陰痿不起,強筋骨,安五臟,補中,增志,益氣,療頭面游風,小腹及陰中相引痛,下氣,補五勞,益精,利男子」,是非常好的滋腎之葯,同時也可以主大風,可以祛風,可以祛風就可以除濕。

巴戟天本身又是溫性的,能夠補肝腎,對於痛風來說就是絕配,可以說是中藥金丹,痛風殺手,所以可以直接服用巴戟天,也能非常好地控制痛風!

為什麼要用大黃

得過痛風的人很多應該有過痛風減輕的經歷,比如吃了涼的東西拉肚子,就可以非常好地減輕痛苦,為何?因為腹瀉具有通的作用。在所有具備通下效果的藥物中,大黃是最霸道的,不過大黃經過炒之後,泄下的能力緩解了,通經活絡的功能得到了很好的發揮。

為什麼用糯米

糯米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和中的食物,能使巴戟天的藥性更加溫和,所以用糯米炒一下。

注意事項

一定要按照要求炮製這三味葯,如此才能發揮最大作用!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本文的作者鄧楊春正是青年中醫的代表,他熱愛中醫,執著堅守。這樣的青年中醫不在少數,他們是撐起中醫天空的主力軍!

這本新書是慶余閣閣主鄧楊春的又一部力作——《學中醫 用本草》

《 學中醫 用本草 》

(點擊封面,立即購買本書)

本書由慶余閣閣主馬純陽(原名鄧楊春)日常文章彙集提煉而成,主要講述常用中藥的使用竅門,雜而不散,多而不亂,百草性味,信手拈來,中醫經典貫穿其中,如繩串珠,匯成此書。展卷細讀,雖不能使人速成明醫,但對中醫之精妙,也可領會一二,令日後深入杏林有徑可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醫生告訴你,甲狀腺不好,這些東西要少吃
詳解左右手診脈要點,告別脈診小白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