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以後變成什麼樣才算成功?3個字——「輸得起」

孩子以後變成什麼樣才算成功?3個字——「輸得起」

文 | 齊麗娟

什麼樣的人生才算成功?大多人對此並沒有概念,可能是取得矚目的成績,可能是腰纏萬貫,也可能是德高望重。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更成為行業的佼佼者,或者被別人銘記,大多數人依舊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普普通通的過完一生,那麼他們的人生就是不成功的嗎?顯然並不是。

其實成功的人生不在於名利上,如果問什麼樣的人生算是成功的,那大抵上就是這三個字——輸得起。

前些天吳尊發博,提到了自己女兒NeiNei的事。原來前些天NeiNei參加芭蕾比賽,從三歲就開始跳芭蕾的她沒有取得最終的勝利,所以對此非常難過。吳尊說自己也非常難過,不過這對於NeiNei來說並不是壞事,反而能讓NeiNei吸取到經驗教訓。畢竟NeiNei是第一次參加亞洲比賽,還是第一個出場,沒時間適應比賽氛圍,自然就會有些窘迫。並且他在最後稱讚NeiNei,說這是NeiNei表現最好的一次,雖然沒有拿到名次,但是依舊為她驕傲。

NeiNei雖然沒有拿到名次,但是她卻獲得了比名次更加珍貴的東西——對失敗的坦然面對。

孩子通常好勝心非常強,因為他們往往容易把「失敗」和「差勁」聯想在一起,當他們失敗的時候,害怕父母覺得自己差勁、笨,所以小時候如果做不好一件事的時候,往往會通過哭來轉移父母的注意力。

當代家長們實行「精英教育」,想讓孩子未來有更多機遇,然而家長們教給孩子許多追求成功的方法和途徑,卻唯獨沒有教會孩子最關鍵的一樣東西,那就是「輸得起」。

中國家長向來視「輸」為洪水猛獸,在一部分家長的嚴重,孩子的結果向來只有兩種,要麼是輸,要麼是贏。而在起跑線和精英教育的驅動下,他們對孩子苛刻的要求向來是必贏的,甚至有學生在課桌上寫下「第二就是落後」的字跡。

我國對這種認知是從歷史上就流傳下來的,因為我國是科舉制,現代應試教育實際上與科舉制相似。因為科舉制的限制,導致人們想要成功只能有一條途徑,那就是考試。商人是父父子子孫孫傳承的事情,想要出人頭地就只有這一條路,中則勝,不中則敗,而這種制度也極大影響了後來中國人民的成敗觀念。

到了如今這個百花齊放的多元社會,家長們卻依舊執著於孩子考試成績上,高則勝,低則敗,與之前科舉制如出一轍。然而現在社會機遇多,成功的方式也有千萬條,況且成功的定義已經不是結果,而是在於過程。家長依舊在結果上下文章的話,對於孩子而言相當於否認了孩子努力的過程,這會導致孩子在今後成長的過程中不敢再嘗試新鮮事物。

想要讓孩子今後能成功,那麼首先就要讓孩子能夠「輸得起」,只有輸得起的孩子才不怕輸,也才會不容易被打敗。

家長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會發現孩子本來在玩遊戲,忽然玩著玩著就開始大哭大鬧,一問原來是遊戲輸了,然後家長就笑著說孩子生氣了。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消氣,就主動請纓幫孩子完成,有些家長則讓孩子不要再玩了。這兩種對於孩子成長而言影響非常不好。如果孩子因為失敗,家長就幫助孩子完成的話,容易導致孩子養成依賴心理,從而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會想著讓家長幫忙解決,而不是自己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失敗後,家長讓孩子不要玩這個,這樣會養成孩子逃避困難的習慣,也不可取。

既然這不能做,那也不能做,鼓勵孩子總可以吧?鼓勵孩子必然是沒有錯的,但是家長們需要注意一點,那就是不要給孩子灌雞湯。

小學作文中,經常可以在作文里看到各種名人名言和名人的各種事迹,老師們也經常用名人小時候的事來鼓勵孩子們應該怎麼做,實際上這種方式和灌雞湯並無區別。不怕雞湯不濃,就怕雞湯有毒。名人成功本來就具有歷史背景和家族背景,作為普通的小孩而言,既沒有優於他人的智商,也沒有強大的背景,他們更需要的是方式而不是雞湯。

福原愛在4歲參加乒乓球比賽時,因為發球一直發不好而感到崩潰。她的母親福原千代告訴她,發球的時候不要緊張,現在雖然很難過,但等對方扳平比分輸了比賽會更難過,即使之後輸了也是沒關係的。雖然這句話在當場比賽沒有起到奇效,但是福原愛在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後,第二年努力鍛煉自己的短處,並且成功贏下比賽。

當孩子失敗後,家長不要給孩子灌雞湯,說「別人都能做到你也可以做到」這樣的,這樣只會增加孩子心理負擔。要知道,別人能做到的事情孩子不一定就能做到,別人的長處或許就是孩子的短處,所以不要把別人的能力強加在孩子身上,反而讓孩子心理壓力過大,更加懼怕失敗。想要讓孩子能夠承受失敗帶來的壓力,首先家長就要成為孩子堅實的後盾,告訴孩子努力、盡自己最大全力就好,結果是成是敗已經不再重要,因為我們已經很努力了。家長這樣對孩子說,孩子不僅不會害怕失敗,反而會激發孩子鬥志,說不定還會超常發揮。

與其患得患失,不如享受當下的樂趣,成敗觀念太重,不僅影響學習和發揮,而且也容易讓人的思想變得偏激。所以當孩子在學習或者參加比賽的過程中,家長就應該調整孩子心態,讓孩子不要過分關註失敗或者成功,享受學習和比賽的過程,讓孩子了解和去經歷,這才是最主要的事情。

成功的方式有千萬條,在這個多元的社會裡,成功並不僅僅只是好成績、好大學或者好工作,家長不要以狹隘的眼光去看待成功,更應該學會兼容並包,讓孩子享受過程,不怕失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齊麗娟 的精彩文章:

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這位「鋼鐵俠」爸爸給出了最佳答案
2歲女孩彩超報告「嚇」到醫生,骨齡竟達4歲,論習慣的重要性

TAG:齊麗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