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歷史上,荊軻「刺秦」失敗,到底是武功不行?還是太子丹催的太急

歷史上,荊軻「刺秦」失敗,到底是武功不行?還是太子丹催的太急

說起荊軻刺秦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故事。無論是影視劇還是戲劇里,都將這個場景描摹了很多遍,大家也都知道荊軻刺秦最後以失敗而告終,血灑咸陽宮。

對於刺秦失敗的原因,歷來評論家都有不同的見解。有的人以為是燕太子丹催的太急,荊軻沒有等到他需要等的人;也有的人說,是荊軻的助手秦舞陽太膽怯,在秦王面前露了陷,秦王有了準備,荊軻才失誤了;也有的人說,是荊軻的武功太差,根本就不是刺客的料…

那麼,到底哪個原因才是最根本原因呢?以作者之見,荊軻根本沒有刺秦的意思。這話怎麼講?我們先看看荊軻是個什麼樣的人!

荊軻,人稱慶卿,戰國末期人,後遷居衛國,改姓荊,後來到了燕國,燕國人都稱他為荊卿。

荊軻喜歡讀書擊劍,遊歷天下,與四方名士豪傑交往。有一次,荊軻在山西榆次與當時的天下著名劍客蓋聶論劍,兩人沒聊幾句,就話不投機,最後蓋聶怒目而視,荊軻揚長而去。

後來,又有一次,荊軻在邯鄲和魯句踐下棋賭博,最後互相爭吵起來,魯句踐怒斥於他,他又揚長而去。到了燕國,和當地的狗屠夫擅長擊築的高漸離結交,成為知己。

以上幾件事可以看出,荊軻的人品並不好。荊軻比較孤傲,且為市井之人,常常與別人爭吵。除此還無修養,無大志,每天就是喝酒唱歌各種浪。根本不具備成大事的潛在質素。

另外史料記載,荊軻曾「與蓋聶論劍,蓋聶怒而目之」。要知道,蓋聶是當時非常有名的劍客,也是天下公認的俠士。荊軻不服,才找蓋聶論劍比劃,幾招過後,蓋聶不屑跟他玩了。

用蓋聶的話說,就是「曩者吾與論劍有不稱者,吾目之」,言外之意,荊軻根本沒有資格和他論劍,水平太稀鬆。從這點,也可以看出荊軻的武功其實並不高。

說到這裡,有人會問,荊軻武功不行,在臨行前一直等的那個人武功是不是很厲害?他到底在等誰呢?作者之見,與其說,荊軻在等人,不如說他根本沒在等人,只是在拖延時間。何以見得?

1、荊軻知道自己的武功平常,對刺秦之事感到恐懼。當太子丹告訴他刺秦任務的時候,他沉默了許久才答應。大話好說,事情難辦,「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無異于飛蛾撲火。

2、後來太子丹一直催促他,荊軻提出了兩個條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荊軻一下子給太子丹出了兩個大難題,地圖的事好辦,拿樊於期的人頭就難了。

3、樊於期何許人也?樊於期是太子從秦國逃跑會燕國,暗中關照的人,後來秦國通緝樊於期,樊於期就逃到了燕國。也就是說,樊於期是太子的救命恩人,太子肯定不會下手殺樊於期。

後來荊軻找到樊於期,本想一席話嚇跑樊於期,可萬萬沒想到,愚忠的樊於期在仰天太息流涕、偏袒扼腕後自刎而死。

4、樊於期死後,太子丹趁熱打鐵,並且為荊軻尋了一把見血封喉的徐夫人匕首,還給他找了一個幫手秦舞陽。但是荊軻卻還是沒有出發,說是要等一個人。對於一個俠義衝天的刺客來說,這未免也太矯情了吧?!

由此,從以上觀點可以看出,荊軻根本沒有刺秦的意思。

另外對於刺秦,太子還為荊軻定下了上下兩策。上策,讓荊軻效仿曹沫,用匕首逼嬴政發誓退還土地,兩國和好;下策,讓荊軻直接幹掉嬴政。

最後荊軻卻選擇了上策,這樣做,無外乎就是既可以立下大功,歸國後還能享受榮華富貴。要是荊軻一開始就下定決心要秦王的命,應該說還是很容易得手的。

讀者們,關於「荊軻刺秦」,大家還有怎樣的看法呢?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道 的精彩文章:

《封神演義》中,妲己和紂王,被歷史誤讀了,真實的應該是這樣!
這48個姓氏,都是「姜子牙」的後代!好好對比下,看看有你嗎?

TAG:文史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