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最可憐的權臣,不僅被主公敲打,小小稚子都敢讓他下不來台

三國最可憐的權臣,不僅被主公敲打,小小稚子都敢讓他下不來台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1013期 圖文/姑蘇寒山)

受《三國演義》等作品影響,很多人對東吳都不太了解,畢竟在演義中,江東僅是一個打醬油的存在。但是,如果我們熟讀漢末三國史,就會發現,真實歷史上的東吳,有很多有趣的故事,非常值得探究。例如,孫策臨終前,為孫權選定的託孤大臣中,有一個人專門負責輔佐孫權處理政務,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張昭。可是孫權對張昭的態度,卻非常差,不僅自己曾數度羞辱張昭,還縱容麾下的其他人,甚至不懂事的孩童,讓張昭下不來台。這是怎麼回事呢?

名將甘寧原本是益州人士,後來又到了黃祖麾下效力,並為黃祖射殺了江東名將凌操,與江東結下了仇怨。可是不久之後,他又離開黃祖,投奔了江東,並得到了孫權的重用。或許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也可能是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甘寧到了江東之後,很快就獻計征討黃祖。因為孫堅和凌操的仇恨,孫權的確非常想儘早解決掉黃祖。但是戰爭並不是想發動就發動,需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問題。所以張昭提出了反對意見,認為大軍出征,後方很可能出現動亂。

按理說,甘寧是新降之人,張昭卻是江東元老,又是託孤重臣之一,甘寧需要讓步才是。可是甘寧卻根本不在乎這些,直接斥責張昭無能怯懦,說如果大軍出征後,後方出現動亂,就是張昭失職。這種情況下,孫權就算同意甘寧的說法,也該做做樣子,安撫一下張昭才符合常理。可是孫權卻選擇了縱容甘寧——「權舉酒屬寧曰:『興霸,今年行討,如此酒矣,決以付卿。卿但當勉建主略,令必克祖,則卿之功,何嫌張長史之言乎。』」

後來,赤壁之戰前,曹操下詔書令孫權投降,張昭代表一眾文臣,勸說孫權投降,兩人之間的矛盾再度加劇,孫權本人曾數在朝堂或酒宴上,讓張昭下不來台,言辭也一次比一次直白,甚至在稱帝並大會百官之時,對張昭道,如果聽從了你的建議,我哪裡還會有今天,怕不是早就沿街乞討了,再度當眾落了張昭的面子。

而且孫權不僅自己羞辱張昭,並縱容自己的心腹愛將不將張昭放在眼裡。就連小小的稚子,都可以在他面前,讓張昭下不來台。《三國志·諸葛恪傳》中記載,諸葛恪年少的時候,參與宴會,孫權見他機靈,便讓他給大家斟酒。這個時候,張昭已經年邁,不再飲酒,於是選擇了拒絕,並說諸葛恪強行逼自己喝酒是不敬老。孫權卻沒有體諒張昭,反而讓諸葛恪找個理由對張昭勸酒。

諸葛恪不假思索的說,先賢呂太公,九旬高齡還在前線戰鬥,現在您沒有那麼老,主公就因擔憂您的安全,讓您留在後方,聚會時又把您的席位擺在前面,表達對您的尊敬,暗示張昭無功受祿,迫使張昭飲下了那杯酒。這麼令人寒心的話,孫權不僅一點都沒有補救,或安撫張昭,還誇諸葛恪機靈,從此更加喜愛這個孩子。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孫權與張昭之間,一直有著不小的矛盾,而且在張昭第一次勸孫權降敵之前,孫權就曾讓張昭下不來台,後來更是變本加厲,一個權臣做到張昭這個地步,實在可悲。結合《三國志·吳書》中其他人的傳記,孫權應該是一個非常愛才、惜才、敬才的人,他為什麼獨獨對張昭這般不敬,甚至故意羞辱呢?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明太祖深夜加班,喝了宮女送的粥勃然大怒竟下令殺人,何故?
關羽剛而自矜,敢怒斥劉備,遇上這三個人,他卻傲不起來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