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不同根器者,念佛有何不同?

不同根器者,念佛有何不同?

今天的周末講堂,大照法師為大眾開示了《教觀綱宗》的核心思想,闡述五時八教的具體內涵,並舉例說明了藏、通、別、圓四教的區別,令大眾對天台宗的教理宗旨有了初步的了解。

天台宗創立之前,佛法在中國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修學不同法門的人各執一家之言,互相辯駁,說自己修的才是真正的佛法,哪些人修的不對。這種局面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當時有十位有志之士,南三北七,想要把佛法統一起來,避免無謂的爭論,但是都未能實現。直到智者大師把自己從《妙法蓮華經》中所證悟的內容匯通,才把佛陀所有的說法歸納總結起來,就是《教觀綱宗》講的「五時八教」。五時包括: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八角包括:頓、漸、秘密、不定(化儀四教),藏、通、別、圓(化法四教)。把這些搞清楚之後,我們再去看經典就會特別清晰明白。

比如說「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有錯嗎?沒有錯,這是藏教的思想。貪嗔痴煩惱,當體即空——這是通教的思想。不執著煩惱,不執著涅槃,而取中道——這是別教的思想。煩惱即菩提,這是圓教的思想。

天台宗對藏、通、別、圓四種教都有很明確的說法,好比說念佛,也有「藏、通、別、圓」四種不同的念佛,怎麼說?我們念佛功夫不到家的時候,念佛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麼念一句佛號,沒有其他的什麼體會。但是當你念佛很精進,念佛能相應、你又學過教理的時候,就能體會出區別了。為什麼有區別呢?佛號只是一些念頭,被你念出來也只是聲音,是聲塵,你的佛號一句接一句,就是念頭的生滅而已。我們為什麼現在感覺不到?因為我們粗心,境細心粗,觀察不到細微的心念差別。當你的心能夠保持專註,你的覺照力足夠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念佛只是一念一念的生滅,乃至一句佛號之內的六個字,都有許多剎那的生滅。這個時候你的心越來越寧靜,像一面鏡子一樣越來越清楚明白,能看到自己念佛當中還伴隨著許多的妄想。當你能看清這些的時候,你就能了達佛號是不可得的,就知道什麼是空。達到這種狀態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區別越來越清晰了。

有一種人通過念佛分析諸法,體會到世間的苦空無常,這就是藏教根器的眾生。藏教的人就根器劣鈍一點的;通教的人,能體會到這句佛號當體即空,萬法皆空,他一體會到空寂的狀態就會住於其中,大部分人都是這樣的,如果你能體會到空性的話,一定會著於空。為什麼呢?因為你知道一切法如夢如幻,好像什麼事都跟我沒有什麼關係了,好事壞事,高興悲傷,都是一些生滅法來來去去的,所謂「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比如被人罵了一句,或者被人誇了一句,你立刻能觀察到那只是一些聲音,聲音出現了、消失了,根本沒有必要跟別人去生氣,也用不著高興。你都不用特意去思維空性,你本身就住在空寂的狀態中。包括你吃什麼東西,都只是感受到一些味道,沒有什麼真正的意義。所謂喜歡或討厭,都是心隨六塵轉動。住於空寂狀態的人,如果沒有正知正見的引導,可能會墮入外道,或許會入非想非非想處定。有正知正見引導的,能證小乘阿羅漢果位。

根機比較利的人,雖然知道空,但還是要念佛。為什麼?菩薩不住於空,而入世度眾生。這時候為什麼還要念佛?佛號是因緣有,通過念佛的有來破除對於空的執著。空有雙照雙遮取中道,這種念佛就是別教眾生的念佛。

第四種念佛,他體達這句佛號即空、即假、即中,這句佛號當體即是實相,即是法界。畢竟空即因緣有,因緣有即畢竟空,這句佛號本身就是中道,不是離開因緣有、畢竟空之外,別求一個中道實相。所以我只要念這句佛號,我們就是在觀實相,這句佛號就是法界,這就是最圓頓的念佛方法。我們常聽說念佛法門是最究竟、最圓頓的法門,三藏十二部都含攝在裡面,那是在圓教的見地上念佛,才有這樣的功德妙用。

精彩開示

若有受益,隨喜點贊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光孝寺 的精彩文章:

皈依後在行為上要注意哪些
修持以凈心為要,處世以慎言為先

TAG:廣州光孝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