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朝鮮試射數枚短程發射體,是何意味?

朝鮮試射數枚短程發射體,是何意味?

韓聯社援引韓國聯合參謀本部的消息說,當地時間4日上午9時許,朝鮮從江原道元山一帶向東北方向發射數枚類型未知的短程發射體。分析認為,此舉體現了朝鮮對無核化談判陷入僵局,以及美對朝制裁持續施壓的不滿正在加劇。

短程發射體

據報道,韓國聯合參謀本部最初將這些發射體稱為「短程導彈」,後改為「發射體」。這幾枚發射體飛行距離約70至200公里,試射持續了21分鐘。一些西方媒體指出,如果這次試射被確認為彈道導彈,這將是自2017年11月以來朝鮮第一次利用彈道導彈技術進行發射。

復旦大學朝鮮韓國研究中心主任鄭繼永教授表示,從射程上看,這些發射體有可能是增程炮彈、火箭彈,或者短程導彈,但應該不是中遠程導彈。目前並不能作出確切判斷,也不能說朝鮮是否違反聯合國對朝制裁決議。

《華盛頓郵報》援引一些專家的觀點指出,這次試射的數枚短程發射體看上去小很多,似乎並不屬於朝鮮在無核化談判中對美國承諾停止試射的導彈類型。

2017年,朝鮮在核武器和導彈技術上取得突破性進展,成功試射了三枚洲際彈道導彈,半島局勢一度惡化。同年11月,朝鮮成功試射的「火星-15」洲際彈道導彈據稱能打到美國本土。但在2018年4月,也就是朝韓首腦會晤和第一次「金特會」前夕,朝鮮宣布將不再進行任何核試驗和洲際彈道導彈發射,為朝鮮外交打開了新局面。

「朝鮮從未承諾完全停止所有導彈試驗,只承諾自願中止試射長距離導彈。我們不應對朝鮮的短距離發射感到震驚,」美國《國家利益》朝鮮問題研究主任哈里·卡扎尼斯說。

目前,朝鮮方面還沒有就此事發布消息。

韓國聯合參謀本部說,韓國軍方已對朝鮮可能進行的追加試射加強了監測和警戒,韓美正就發射體類型等更多信息進行分析並做好應對準備。

五角大樓並未對此作出迅速回應,但有美國高級官員表示,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已向美國總統特朗普「充分通報」了這一情況。

日本防衛省表示,這次試射對日本國家安全沒有構成直接威脅,發射體沒有進入日本領土。

朝方有何意圖

不少媒體指出,朝鮮此舉明顯是在向美國喊話。一方面,無核化談判僵局遲遲沒有打破,朝鮮顯然對河內峰會的無果而終感到不滿。另一方面,朝鮮似乎也對特朗普政府在對朝制裁上的強硬立場感到憤怒,特朗普對朝鮮採取的「最大壓力」政策始終沒有解除。因此,朝鮮此舉有意提醒外界,尤其是美國,朝鮮的武力與日俱增。

事實上,在今年2月的美朝河內峰會後,朝美高級別官員之間已經展開數輪言語上的交鋒。先是平壤方面要求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退出朝美談判,再有朝鮮外務省第一副相崔善姬批評博爾頓對朝美峰會妄言置評。分析認為,在短時間內,美朝重啟首腦會談或高級別會談的可能性不大,而朝鮮的憤怒也由此積聚。

上月17日,朝鮮宣布進行新型戰術制導武器試射,不失為一種外化。這是河內峰會不歡而散後,朝鮮首次進行此類試驗。儘管這一行為對美朝無核化談判的實質性影響較為有限,但說明朝鮮並不甘於被美國牽著鼻子走,而是在做「兩手準備」。

鄭繼永認為,這次試射還有兩重意味。其一,可以看作是朝鮮對美韓重啟聯合軍演的極端回應。據朝中社上月25日報道,主要負責對韓事務的「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譴責韓美自4月22日開始進行的空軍聯合作戰演練,稱這是對朝鮮的挑釁。其二,對朝鮮國內而言,金正恩欲藉此向強硬派和朝鮮民眾表示,在全力發展經濟的同時,朝鮮在國防和軍事上並沒有退步,仍然有足夠的力量去保衛國家安全。

半島局勢添隱憂

在無核化談判遭遇梗阻之際,朝鮮的種種舉動無疑牽動著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

美國科學家聯合會國防戰略項目高級研究員安吉特·潘達認為,朝鮮近來的軍事行為並不會成為和談的破壞者,朝鮮外交也沒有中斷,「需要記住的是,金正恩將時間指針調到了今年年底」。金正恩此前表示,他將等待今年年底前美國作出「大膽的決策」,引發外界猜測屆時雙方是否會有所行動來打破現在的外交僵局。

不過,也有人對潛在的威脅感到擔憂。韓國高麗大學教授南成旭認為,為了在今年年底的和談中佔得先機,在未來幾周內,朝鮮有可能選擇繼續試射射程更長的導彈,以此向美國施壓。而如果美國堅持現在的政治主張不放鬆,那麼訴求不同的雙方的對話空間依舊狹小。

韓國智庫國防與安全論壇高級研究員楊旭表示,「此舉傳遞出一種信號,如果目前的僵局還是沒有任何突破,那麼朝鮮半島局勢有可能回到過去的對抗模式。」

卡扎尼斯也指出,朝鮮半島局勢又將退回到充滿核威脅和個人攻擊的危險循環中,而這應是各方都極力避免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隔著時空如何感悟歷史?帶孩子去博物館是最好的歷史學習
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在滬成立,開放型智庫打造產業、教育、健康等「地圖」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