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親兄弟一起投軍,弟弟是紅軍軍團長,哥哥是少將,晚年管理檔案

親兄弟一起投軍,弟弟是紅軍軍團長,哥哥是少將,晚年管理檔案

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中國革命史上,親兄弟一起投軍的事例不勝枚舉。比如開國上將楊得志就是和哥哥楊海堂一起參加紅軍,可惜哥哥不幸犧牲了。

今天小編要說的,也是一對親兄弟,一起參軍。只不過他們最初參加的是國民黨的軍隊。這對親兄弟,是河北新河人,哥哥叫董升堂,弟弟叫董振堂,恐怕大家比較熟悉的是弟弟董振堂。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董升堂和董振堂都畢業於跟黃埔軍校齊名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於這種學校,將來就業的方向只能是投軍了。但是,放眼天下那麼多擁兵自重的軍閥,投誰好呢?

有同學建議投吳佩孚吧,但是董升堂認為吳佩孚已經是氣息奄奄了,董振堂贊同哥哥,他認為不如去投馮玉祥,因為馮玉祥不重身份,看重的是真本事,而他們哥倆都一貧如洗,只能靠真本事討生活。

這樣,哥倆就投了西北軍馮玉祥,果然,靠著真才實學,他們升遷很快。關於董振堂後來的歷史大家也都比較熟悉了,他率部起義了,起義後部隊改編為紅五軍團,董振堂擔任軍團長。

再後來,董振堂血灑河西走廊,成為流芳千古的革命烈士。那麼,哥哥董升堂呢?他的人生就曲折多了。相比來說,哥哥不如弟弟。1928年,董振堂擔任馮玉祥部第25師少將副師長,而哥哥在這個師擔任參謀處長,弟弟跑到了哥哥前面。

等到董升堂好不容易當上了一團之長,弟弟卻率部起義了,從而給董升堂的仕途蒙上了一層陰影。據說董升堂武藝高強,能打八卦拳,善舞大刀,刀法精湛,尤善肉搏,曾經擔任過大刀團團長。一身硬功夫估計和許世友有一拼。

董升堂打仗當然也很賣力,但是升遷速度卻像蝸牛爬一樣慢。應該也都是為弟弟所累啊。值得一說的是在抗日戰場上,董升堂是張自忠的部將,和日軍打過很多血戰,也獲得過青天白日勳章。

解放戰爭時期,董升堂被授少將軍銜,以副軍長的身份堅守新鄉,因見大勢已去,守城部隊舉旗投降。但是,董升堂卻跑了,他跑到徐州去,做點織布類的小生意。然後呢?就此隱姓埋名,了卻餘生嗎?

非也,董升堂畢竟是董振堂的哥哥,心裡明白什麼叫民族大義,什麼叫人心所向,什麼叫大勢所向。不久,他主動找人民政府自首。畢竟是抗日名將,董升堂沒有被作為戰犯對待,經過學習,他還被安排了工作。

晚年,董升堂在北京市房管局擔任檔案管理員。1963年,董升堂病逝於北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茶館 的精彩文章:

抗日戰爭爆發,王近山官降三級,他後來都擔任過什麼職務
這位大將是黃埔剋星,被他打掉的黃埔名將知多少

TAG:文史茶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