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碎銀子是誰弄碎的,碎銀子怎麼用?用一次稱重一次

古代碎銀子是誰弄碎的,碎銀子怎麼用?用一次稱重一次

大家一定看到過古裝電視劇,其中就有很多使用銀子作為一般等價物,進行流通。有時候大家也會看到有些人會使用銀錠,有些人使用碎銀子,還有的人使用銅錢。小編以前看到這些鏡頭的時候就會想,這些碎銀子很不規整,難道每用一次,都要進行稱重嘛?

碎銀是指那些在大小和重量都沒有明確的規定的小塊銀子,這種說法主要是和銀錠相對應。古時候官方銀錠的重量和大小都是確定的。但是一旦進入流通領域就會出現,一塊銀錠太大,需要進行切割。由此就出現了碎銀子。

其實在中國古代大部分時間都是使用銅錢作為官方認可的流通貨幣。由於白銀和黃金的產量較少,因此只是在小範圍中流行。一直到了明朝,我國從西方和日本大量流入白銀,我國由於是白銀凈流入被歐洲國家稱為白銀黑洞,由於大量白銀流入,因此白銀才成為了我國的正式貨幣。

與西方不同的是,中國的白銀是採用重量來計量,而不是銀幣形式。以重量計量的後果就是一個銀錠是可以任意大小,同時可以分割使用的,而且都可以被認可,於是這就產生了碎銀。當時市面上的銀錠主要是有銀樓等一些機構製作,主要形狀是元寶狀,重量也是以兩為單位,且為整數。同時也鑄造一些以錢為單位的銀子,這些也是碎銀。

由於在明清,一兩銀子通常等於1000枚銅錢,而一般的老百姓一家人一天也就五十個銅錢的開銷。差不多,一戶農民的年收入就在十兩白銀左右。因此即使是以兩為單位,還是一個很大,再加上當時的物價水平很低,一兩銀子能買很多的東西。因此就用銅錢和以錢為單位的銀子來找零。這就出現了碎銀子。

由於官方沒有對銀子的成色和大小還有重量做出明確的規定,因此碎銀在很多的時候就出現了重量太小,或者重量不均衡的問題。因此商家都會有一個小秤,專門來衡量這小小單位的貴重金屬。

比如《賣油郎獨佔花魁》中,描寫秦重看上了王美娘時,花柳費一共需要10兩銀子,於是秦重就把自己賣油攢下來的銀子拿到對面的店鋪去稱重,一共有16兩,便鑄了一個10兩的大銀錠,又鑄了一個1兩8錢的小錠,剩下的都從新裝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侃天下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很多墓都被盜,為什麼關羽的墓沒被盜,大部分人想不到
為什麼有少不入川,老不入廣,女不入藏,這種說法

TAG:歷史侃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