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5月首個工作周冷空氣「唱主角」,最高溫溫差可達12℃

5月首個工作周冷空氣「唱主角」,最高溫溫差可達12℃

5月的首個工作周,春天的過山車鳴笛駛來——受冷空氣影響,從明天開始,上海氣溫呈「拋物線」狀,最高溫溫差可達12℃。

昨天,中心城區(徐家匯站)氣溫達到28.2℃,達到4月下旬以來最高值。今天,上海最高溫保持在27℃。5月6日起,上海氣溫受冷空氣和風力影響,逐日下降,預計周三達到「低谷」,最高溫僅17℃。到周末,最高溫又逐步回升到29℃。

不同於「五一」假期的好天氣,接下來的一周,上海陰到多雲天氣增多,陣雨也會到訪。

————我是講故事的分割線————

坐落於上海氣象局內的徐家匯觀象台,成立於1872年,曾被譽為遠東氣象第一台,是中國內地第一座百年氣候站,也是中國近代氣象發展歷史的見證。千里之外的延安,在中國當代氣象歷史上也有著重要的地位,它孕育了新中國之後極為重要的一支氣象人才隊伍。

延安清涼山,誕生了延安時期的新華廣播電台、新華通訊總社、解放日報社、中央印刷廠。根據《中國氣象報》報道,清涼山半山腰有一處窯洞,曾是中央軍委三局氣象訓練隊的駐紮地。這支訓練隊卧虎藏龍,教員兼翻譯張乃召,日後成為中國著名氣象專家。成員鄒競蒙加入時只有16歲,日後成為世界氣象組織主席。

位於清涼山的中央軍委三局氣象訓練隊訓練、教學場地

最初的窯洞已經坍塌,圖為在原址附近按原貌復原的窯洞

曾任世界氣象組織主席的邵競蒙,圖為其在延安時期的照片

在中國的氣象史中,還記錄著陝西延安中學。如今在延安中學內的八孔窯洞,數十年前曾是美軍觀察組的駐地。

當年,美軍飛機需要對華北、華東乃至日本本土的日軍開展轟炸,迫切需要敵後根據地的氣象情報。1944年,美軍觀察組進駐延安,他們肩負著開展氣象觀測和飛行保障的重任。1945年8月,美軍觀察組撤離延安。

美軍觀察組進駐延安時,打算自己派人在各地建設氣象站。但經過多輪談判,最終達成協議,由美方協助訓練人員並提供必要設備,由中國人指派人員組建氣象站。就這樣,21名中國籍學員從軍隊和地方選派而來,他們都具備初中以上文化和一定的通信基礎知識。

三個月的學習後,學員們掌握了氣象觀測和發報技術,圓滿結業。其中有6人被分配到陝甘寧、晉冀魯豫等解放區建立了6個氣象站。這也是我黨歷史上第一批氣象站。

美軍觀察組駐紮過的陝西延安中學八孔窯洞

美軍觀察組成員在延安施放探空氣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第二屆青年運動會網路火炬傳遞抵滬,比賽將於8月在山西省舉辦!
一票難求的《復聯4》,小觀和阿里88VIP一起請你看!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