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史上第二低!今年南極海冰範圍極度縮小,或加劇海平面上升!

史上第二低!今年南極海冰範圍極度縮小,或加劇海平面上升!

南北極的變化其實都非常類似,雖然南極是大陸,但環繞南極洲的海洋表面也會在冬天結冰並在每年夏天融化。和北極恰好相反,南極海冰通常在2月底或3月初達到年度最低值,並且在9月中下旬達到年度最大範圍,也就是說,2019年南極海冰剛剛度過了一年中範圍最小的時候。

2019年南極最小範圍出現在2019年2月28日,遠低於1981-2010年的氣候平均值,而隨後的3月份,南極海冰面積比1981-2010年平均水平了21.6%,這是有史以來第二小的3月份記錄,僅次於2017年的創紀錄低點,在那個時間,南極海冰比平均水平低了33.0%。

季節性極端事件的差異是由於基本的地理位置。北極是一個主要被陸地包圍的海洋盆地。海冰在北極圈內最冷的地區形成,但其擴張由歐亞大陸、北美和格陵蘭島限制,而南極是一個被廣闊海洋包圍的大陸。冬季,海冰可以在南大洋自由擴張,但由於南極圈主要是南極大陸,這些海冰其實形成於比較低比較溫暖的緯度,使得夏季南極海冰存活的可能性較小。平均而言,北冰洋冬季冰蓋夏季達到最低值時仍可保留41%,但南大洋僅能保存約15%。由於這種原因,夏季南極冰層很難持續存在,而且冰層相對較薄,通常為1米或更薄。所以,平均而言南極夏季的冰厚度和冰範圍都會低於北極夏季海冰。

海冰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天氣事件往往會推動海冰的異變,但同一類天氣事件在北半球和南半球會產生不同的影響——科學家們認為,天氣事件對北極最小值和南極最大值產生的影響更大。

海冰衛星記錄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78年10月25日。與北極不同,南極海冰的變化趨勢不太明朗,以至於科學家們很難確定它和全球變暖究竟有何種聯繫,比如下圖中,來自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南極海冰年度最小範圍數據中就可以看出,南極每年的年度最小範圍波動是很大的。

不過,科學家們仍然注意到了一些發生在南極半島周圍的異常變化,比如南極半島南部和西部地區的海冰自1979年以來持續下降,這些情況科學家們認為與當地迅速的氣溫上升有著密切聯繫。但位於南極威德爾海附近的另一個地區,直到2006年才出現強烈的海冰下降,但近年來該地區的冰層再度出現反彈增長。

和北極相比,南半球沒有大規模的極地放大效應,這是因為南極洲是陸地,相比之下北極海盆的海冰損失會帶來非常顯著的氣候改變。但這並不意味著南極海冰的變化毫無危險——夏季海冰完全融化的地方,海冰的缺失可能會產生連鎖效應。例如,沿著南極半島北端的威德爾海的海冰撤退可能導致拉森冰架的損失。冰架其實就是附著在海岸線上厚實的大範圍冰板,冰架的產生往往是因為有冰川入海,因此冰架可以緩衝冰川進入海洋的速度,而當海冰崩潰,海浪會使冰架更容易崩解,這會導致冰川加速進入海洋,最終誘發無可逆轉的海平面上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氣象愛好者 的精彩文章:

美國「竇娥冤」?芝加哥出現30年來最晚降雪,氣象局:非常罕見
南方雨水不限量?權威預報:暴雨一波接一波,未來一周天天有

TAG:中國氣象愛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