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石峁遺址出土「神秘」文物,經過權威鑒定,它竟是一件樂器

石峁遺址出土「神秘」文物,經過權威鑒定,它竟是一件樂器

在陝西榆林的高家堡地區,有一處超大型的史前人類遺址,即石峁(mǎo)遺址。2018年5月,考古專家們在遺址內出土了一件神秘的骨制文物,經過多方鑒定,最終確定它竟然是一種樂器,那到底是什麼樂器呢?今天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揭秘之前,需要先給您說下石峁(mǎo)遺址,該遺址發現於1976年,距今約4000多年,是研究華夏文明起源的重要歷史遺迹。經過40多年的發掘和清理,考古專家們出土了大量古老的石器,陶器和玉器,以及眾多的墓葬和遺骸,但最讓人感到驚奇的,卻是在2018年發現的神秘文物。

據考古專家反應,當時他們正清理一處腐物的堆積區域,本以為不會有什麼發現,可沒想到鏟子下去,卻發現裡面夾雜了一些「神秘」製品。當時,一位專家小心地取了一塊,借著陽光仔細觀察,發現它整體為薄片狀,有8厘米多長,1厘米多寬,最讓人驚訝的是,它的厚度只有1毫米左右。這是什麼呢?專家們都紛紛搖頭,表示從未見過。

在隨後的深入發掘中,累計出土這樣的硬薄片20多件,專家雖然當時還不知道是什麼,但是既然能出土這麼多,那就說明它肯定不簡單。經過一番清理,專家們將這些硬薄片都帶回了博物館,並開始做進一步的研究……

經過幾天的研究論證,這些「薄片」的名稱,功用,一點進展和眉目都沒有,考古專家們覺得有必要請教權威,給它做出正確的鑒定,便帶著幾件硬薄片去到了西安市的博物館,請那裡的技術權威,藉助先進的科學儀器,對其進行分析和檢測,結果發現它們竟都是動物的骨頭。專家們手捧鑒定證書,心裡就更疑惑了,動物骨頭沒有長成這樣的,薄薄的骨片,必然經過了人為的加工和處理。那麼問題就來了,古人把動物骨頭製作成這種「少見」的形狀,是想幹什麼呢?

榆林的考古專家回到博物館,又繼續開會研究,從這些骨製品的外觀來看,有專家就推測它可能是古人的一種刀具,因為它很薄可以割一些肉食。對於這個用處,專家們的爭議很大,因為從生活常識來看,刀具使用久了,在刃部或者是把手的地方,肯定會留下一些痕迹,但是在這些骨製品上,卻沒有發現任何落手後的印痕。

考古專家們帶著諸多的疑問,又去了一趟北京,請教一位研究古代骨製品的老教授,這位老教授拿起了放大鏡,先是仔細觀察,並且不時地翻看一些古籍和文獻,查找有用的資料。

經過一上午的研究,這位老教授終於有了肯定的答案,這些骨製品是口弦琴,一種古老的發聲樂器。聽到這個答案,專家們都感到很不可思議,因為實在想不通這東西到底是怎麼發聲的。於是,在這位老教授的聯繫下,又請來了一位專業演奏口弦琴的演奏家。

這位演奏家給出了解釋,口弦琴它的發聲原理是,將薄骨片橫著咬在嘴裡,然後把舌頭放在上面,用大拇指撥動骨片的同時,再用力吹氣,並來回不停的活動舌頭,阻礙氣流的進出使它振動而發音,然後就能聽見一種陣渾厚低沉的嗡嗡聲。

為了讓專家們更深的感受這種古老口弦琴的魅力,這位演奏家就根據這些骨片,用牛骨複製了一件一模一樣的「古」口弦琴,然後給專家們獻上了一場表演,將千年之前的聲音帶到了現在人的耳邊。

4000多年前的古代社會,是不可能再回去了,但我們可以通過研究歷史和文物,或者是演奏古樂器,來感受那段厚重的歷史。或許當樂聲響起之時,我們就彷彿和古人進行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蟲 的精彩文章:

在馬王堆出土一件文物,因為兩條「千斤絛」讓它成為最昂貴的手套
張廷玉回鄉省親,回來後,他帶回「特殊」的禮物,讓雍正連聲說好

TAG:歷史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