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天津衛混混兒有「上角」「下角」之分,百年前一場狠斗決出高下

老天津衛混混兒有「上角」「下角」之分,百年前一場狠斗決出高下

老時年間,天津衛的地痞流氓,跟別的地方不一樣,名為「混混兒」,又叫混星子。據說最早是哥老會在天津的分支,逐漸融入地方特色,不畏生死,講打講鬧,自稱「耍人兒的」。天津衛混混兒有「上角」「下角」之分,這個名稱的來歷有段典故。

話說道光年間,河北大街離南運河不遠,有一座鈔關,俗名「北大關」,各路貨運船隻,進京從此經過都要交稅。北大關以西名為關上,以東稱作關下。關上關下,都有不少混混兒鍋伙。這些人都是天津最有名的大混混兒袁文會的前輩。

什麼叫鍋伙?混混兒們在鬧中取靜的地方,半租半搶幾間平房設立窩點,屋中有一鋪大炕,上面鋪一領葦席,外加炊具桌子板凳,暗藏白蠟杆子、花槍、單刀、斧把兒。他們自稱這裡為「大寨」,首領稱「寨主」,寨主之下有兩三個副寨主,另有一個認識字的,稱作「軍師」。

老天津碼頭

關下有一位寨主,諢號「黑心王六」,是個面目兇惡的車軸漢子,手下聚集了幾十號游惰少年、不守家規的子弟。沒事時吃喝胡吹,有事時只要黑心王六一聲招呼,小混混兒們便抄起傢伙衝出去,免不了一場惡鬥。王六混了幾年,在關下一帶叱吒風雲,一呼百應。

有這麼一夥跑江湖的藝人,來到河北關下,看中一座小廟前面的空場,想在這兒賣藝。按規矩,跑江湖的到在一個碼頭,至少作兩三個月的生意,要拜謁黑白兩道的勢力,以防有人搗亂。這伙江湖藝人住進大車店,打聽清楚了,前去拜見黑心王六。對黑心王六來說,這是賺錢的好事,自然大包大攬,允諾幫忙。轉過天,這班藝人到廟前空場上賣藝,連著三天,生意極好,關下地面上亦見繁榮。

關上有一家鍋伙,寨主叫「白張三」,也是個混不吝的玩意兒,沒事四處閑逛。穿一身青色褲襖,外面罩一件青洋縐長衣,敞著懷,腰扎月白洋縐搭包,腳穿藍布襪子、花鞋,頭上髮辮續上大綹假髮,名叫「辮聯子」,又黑又亮,不垂在背後而搭在胸前,辮花上別一朵茉莉花。

清末街景

走路時邁左腿,拖右腳,故作傷殘狀。遇到他看著不順眼的,便拔著胸脯,提高嗓門叫板,按現在東北話來說,就是「你瞅啥」?對方若低頭走了,白張三便不多說,如果對方不服不忿,說一句「瞅你咋地」?那就得說道說道,划出道兒來,對方就得接住了。

白張三逛到關下小廟附近,看到這伙藝人本事挺大,賺的可不少,覺得眼紅。瞅個時機,上前約他們到自己的地盤演些日子。這些江湖藝人只說,等過一個月之後,離開關下,馬上就去拜訪您。白張三是個急性子,等不了一個月,扭頭去找黑心王六,提出讓那些藝人去關上演幾天。王六立時就急眼了,破口大罵,二人一番口角,不歡而散。

其實黑心王六早就看白張三不順眼,現在機會來了,正好可以藉此滅了關上的鍋伙,獨霸河北。第二天天還沒亮,王六帶人包圍了白張三的鍋伙,裡面的人還沒睡醒,發現有人偷襲,匆忙應戰。

老天津碼頭

無奈黑心王六人多勢眾,又是有備而來,白張三這夥人寡不敵眾,落荒而逃。王六一不做二不休,趁機掃蕩了關上的好幾處鍋伙。這一仗打得關上的混混兒幾乎全軍覆沒,關下的鍋伙乘勢佔了關上的地盤。自打這天起,關上的混混兒再也不敢在街面上露頭,轉眼就過去了兩年多。

關上有個混混兒叫王三,總想東山再起,但心有餘力不足。這年夏天,他偶遇河北大街路西郭家素菜鋪的老闆,有意無意談及自己的想法,郭老闆也是混混兒出身,一時興起,許諾出一筆錢,替關上的鍋伙爭一口氣。王三心裡有了底,暗中約了關上有名的王九、王十兄弟,連同白張三等人,分頭籌款、約人,表面上不露行跡,有人問及,只說萬無此事。

等到都準備妥當了,王十齣面,去關下找黑心王六,要跟他約群架。黑心王六早就知道有這麼一天,當即一口答應,雙方定好了七月初七,在西沽小樹林「侍候過節兒」。

清末天津

黑心王六也開始大量約人。到了七月七這天早上,關下的人都聚到王六的鍋伙,王六讓手下人在大門前擺出所有兵刃,這叫「鋪傢伙」,意在示威壯行。先抽死簽兒,挑出幾個混混兒準備拚命。即使當場沒鬧出人命,事後也由這些人頂名投案。

寨主當前,眾人隨後,長傢伙當先,短傢伙跟後,最後有不少人兜著碎磚亂瓦,打起來要在陣後向對方投擲,名叫「黑旗隊」。一群人浩浩蕩蕩直奔西沽。

差不多天津城的混混兒都到齊了。雙方會面,用不了三言兩語,立即會戰。混混兒們平日不練武術,只有少數人能抖白蠟杆子,其餘的一概猛打猛剁,但只限於頭破血流、肢體傷殘,不會真往要命的地方招呼,因為不想釀出命案。

行刑

西沽的地保聞聽有打架的,馬上報到負責治安的鄉甲局。鄉甲局的武官稱為「老總」,手下兵丁名叫「老架兒」,平日維持交通,彈壓地面。老總聞訊,帶著一夥老架兒馳往肇事地點彈壓,到了之後只在遠處觀望,並不上前制止。

混混兒們一陣苦鬥,黑心王六敗陣,覺得大勢已去,也看見鄉甲局的人到了,喊了聲停,走到老總面前,請一個安:「老總請回,我們一會兒就到。」老總點點頭,帶人往回走。黑心王六和關上的王三清點一番,命人抬上重傷的混混兒,各回鍋伙。

接下來,雙方事先選定的投案人到了鄉甲局,老總並不審問,備一張呈文,押解到縣衙。縣官升堂審問過堂,但畢竟沒出人命,情節不重,雙方又請了幾位轉做正行、撈得些社會聲譽,花十吊八吊買了張「六品獎札」「五品功牌」的袍帶混混兒出面,向官府稟請和解。縣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原案撤銷,各回各家。

行刑

再接下來,雙方和談。請來袍帶混混兒,選一家飯莊,雙方寨主按約定前來,見面假客氣,誰都不肯先邁步進門,互相讓過三兩遍,才一前一後往裡走,先進去的坐次席,後進門的坐首座。坐下後只敘舊交,席間也不真的大吃大喝,每人只吃一小碗飯,雙方同時起身,向眾人告別。臨走時後進門的先出,先進門的後出。這種場面,俗稱「坐坐兒」,一場惡戰宣告結束,但雙方實際上只是面和心不和。

自此以後,關上的鍋伙捲土重來。凡被關上約請的鍋伙,被稱為「上角」,被關下約請的都稱為「下角」。上角下角成為世仇,上角的混混兒誤入下角的地盤,一旦被認出來,便是一頓暴揍。下角誤入上角也是一樣。唯有侯家後的混混兒,不分上下角,有事誰都可約請,因此被稱為「活軸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奇說史 的精彩文章:

秦王政如何處置李信?李信率20萬秦軍伐楚,遭遇秦國少有的慘敗
你聽說過「活剝」的刑罰嗎——為你講述令人髮指的「藍玉案」

TAG:小奇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