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古人住山,乃大捨身命處,殊非細事,專要善用其心

古人住山,乃大捨身命處,殊非細事,專要善用其心

示雙輪照禪人

雙輪照禪人來參,且雲將隱居山中,單究向上事,乞老人住山之法。因示之曰:古人住山,乃大捨身命處,殊非細事,專要善用其心。用心之法,單提向上一念,直須向佛祖不容處一著,立定腳跟。次則要將胸中一切知見玄言妙語襍毒,一齊吐卻。次則識得本體了無一法,不可被妄想習氣影子,發生種種境界,惑亂正念。次則要看本參話頭,如六祖不思善不思惡如何是本來面目公案,極力提撕。但有一切惡習現前,將本來無一語看破,切不可隨他相續流轉。咬定牙關,此處定要把得住,方不被他搖奪。如此用心,乃是惺惺時著力處。

若用心著力太過,則懈怠心生,便起昏墮。此時只須快著精彩,不可落在昏沈窠窟中。急須持呪,仗此呪力,足敵此魔。以藏識中多劫惡習,今被話頭逼出變化無窮境界。一切魔境從妄想生,一切昏沈從散亂生。正恰用心之時,忽一念散亂即落昏沈,是須善知,永嘉寂寂惺惺四料揀語,最為切要。古人用心,但只將一句本參話頭靠定,如鐵壁銀山相似。若到一念不生處,亦是得力,不可作究竟會。直到工夫任運不假思惟,一念豁然,身心如脫空,方是工夫入手處,亦未是究竟。但能至此自然輕安自在,便生歡喜。然此乃是本分事,未是奇特。若生奇特想,便墮歡喜魔,便起無端狂知狂解,此關最險。此皆老人有所試者。古雲,枯木岩前錯路多,行人到此盡蹉跎。非細事也。

縱使有力打過種種境界,正好修行,正好保護,未是到家。若以此為足,便起世閑種種五欲因緣之念。此關難過,過者百無一二。所以不到古人田地,正是得少為足之過患也。饒你學人苦心一生得到此地,若被此等惡習所牽,仍是墮落生死坑中,前功盡棄,可不哀哉。如此說話,古人語中所載不少,老人略為拈出。以末法中難得真正學道之人,蓋亦曾為浪子偏憐客耳。大段古人住山,不是養懶圖快活,單為自己生死大事,所以走向萬重寒岩,作沒伎倆活計。若在此因循度日,虛喪光陰,豈不更可悲哉。雖然,用心差別,既已知之。其山中目前變幻境緣,即水流風動,猿吟鳥噪,雲騰霧擁,樅從在前,更為喧襍。永嘉見道忘山之語,切須看破。

老人初住五台龍門時,萬丈寒岩之下,冰雪堆里如埋死人,徹骨嚴寒五內具透。唯有微微一息,視從冰中出入。至此返觀,覓自心一念起處了不可得。此境正是助道之緣。又大風時作,萬竅怒號,日夜不休,及雪消?流,響若奔雷,又如千軍萬馬奔騰之狀。如此襍亂境界,初最難當。因思古人有言,聽水聲三十年不轉意根,可許入道。老人遂即發憤於獨木橋上坐立,終日聽水聲,始則聒聒難消,久則果爾忽然寂滅,自此一切境界皆寂滅矣。所謂萬境本閑,惟人自鬧。此又是道人住山第一著工夫也。禪人記取,毋忽。

來源:《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文化視角:修行如勞動 勞動亦修行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