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馬吉芬:以五四精神引領新時代青年的社會責任

馬吉芬:以五四精神引領新時代青年的社會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青年人閱歷不廣,容易從自身角度、從理想狀態的角度來認識和理解世界,難免給他們帶來局限性。這是青年成長的規律,我們要尊重這個規律。信任是理解的前提。」因此,「我們要主動走近青年、傾聽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100年前的五四運動,中國青年發現了自己的力量,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現了自己的力量。100年後的中國青年,在國際國內形勢的風雲變幻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面對現實,應對挑戰、抵禦風險、克服阻力、解決矛盾,呼喚新時代社會各界擔當起關注和引導的責任。「青年處於人生道路的起步階段,在學習、工作、生活方面往往會遇到各種困難和苦惱,需要社會及時伸出援手。」

以五四精神引領新時代青年的社會責任,

需要社會對青年成長給予密切關注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在影響社會生產方式的同時,使當代青年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產生了巨大的變化。網路成為青年人與世界打交道的主要方式,獲取信息、學習娛樂、人際交往、商務活動、日常生活等無網不歡。智能手機成為溝通青年與世界的橋樑與中介,成為青年感官延伸、智能放大的重要工具。網路化生活導致青年產生網路化思維,甚至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時代的變遷與網路化趨勢使「當代青年思想活躍、思維敏捷,觀念新穎、興趣廣泛,探索未知勁頭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體意識、參與意識強,對實現人生髮展有著強烈渴望」。但一些消極腐朽思想也會趁機而入,各類網紅、網路直播平台、暴力遊戲等良莠不齊,西方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對青年的價值觀形成巨大的衝擊波,使他們自娃娃起漸漸樹立起來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受到激蕩與衝擊。因此,社會要密切關注青年的思想動向,認識到世情國情的變化,了解他們在學習、工作、生活過程中的困難與苦惱,善於總結他們的特點與需求,做到有的放矢。「我們要悉心教育青年、引導青年,做青年群眾的引路人。」

以五四精神引領新時代青年的社會責任,

需要社會對青年進行理論引導

恩格斯說:「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馬克思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靈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誌。但是如何給青年講清楚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要堅持馬克思主義?需要社會上優秀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真懂、真信馬克思主義,做好理論闡釋與理論引導工作。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並為後繼者所不斷發展的科學理論體系,是關於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一般規律的學說,是關於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學說,是關於無產階級解放、全人類解放和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學說,是指引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行動指南。馬克思主義主要由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大組成部分構成。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馬克思創建了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馬克思認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正因如此,「有了馬克思主義,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有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的潮流從此就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了的!」我們不但要真懂、真信馬克思主義,我們還要真用馬克思主義。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們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人民擁有了前所未有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到人民群眾中去,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讓理想信念在創業奮鬥中升華,讓青春在創新創造中閃光!

以五四精神引領新時代青年的社會責任,

需要社會對青年給予情感關懷

社會的年齡分層大致為老中青幼,青年是社會代際傳承與可持續發展的強大接續力量。青年強則國強,因此,社會對青年要給予情感關懷。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青年的成長與成熟是一個發展過程,只有經過一定的過程,青年才能實現自身的發展。社會應對青年給予情感關懷與寬容包容。「當青年思想認識陷入困惑彷徨、人生抉擇處於十字路口時要鼓勵他們振奮精神、勇往直前,當青年在工作上取得進步時要給予他們熱情鼓勵,當青年在事業上遇到困難時要幫助他們重拾信心,當青年犯了錯誤、做了錯事時要及時指出並幫助他們糾正,對一些青年思想上的一時衝動或偏激要多教育引導,能包容要包容,多給他們一點提高自我認識的時間和空間,不要過於苛責。」

我們的社會既要有等待樹木成長的耐心,又要有陪伴樹木成林的智慧。「青年要順利成長成才,就像幼苗需要精心培育,該培土時就要培土,該澆水時就要澆水,該施肥時就要施肥,該打葯時就要打葯,該整枝時就要整枝。」要堅持關心厚愛和嚴格要求相統一、尊重規律和積極引領相統一,教育引導青年正確認識世界,全面了解國情,把握時代大勢。既要理解青年所思所想,為他們馳騁思想打開浩瀚天空,也要積極教育引導青年,推動他們腳踏實走上大有作為的廣闊舞台。

今天,我們的生活條件好了,但奮鬥精神一點都不能少,中國青年永久奮鬥的好傳統一點都不能丟。在關注、關懷、包容、引導的基礎上,我們還要積極鼓勵青年到艱苦的一線吃苦磨練、增長才幹,放手讓青年在重要領域和重要崗位上攻堅克難、施展才華,積極為青年創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發展條件。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必然會有艱巨繁重的任務,必然會有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特別需要我們發揚艱苦奮鬥精神。奮鬥不只是響亮的口號,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項任務、履行每一項職責中見精神。奮鬥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往往荊棘叢生、充滿坎坷。強者,總是從挫折中不斷奮起、永不氣餒。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繼續發揚五四精神,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託,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時代。

關心和支持青年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一切黨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團體,廣大城鄉基層自治組織,各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都要關心青年成長、支持青年發展,給予青年更多機會,更好發揮青年作用。

以五四精神引領新時代青年的社會責任,

需要青年做好實踐體驗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原南京軍區機關視察時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共同創造的,以革命精神及其物質載體為主體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紅色資源、紅色傳統和紅色基因是引導青年自覺抵制各類歷史虛無主義,排除懶惰思想、佛系思想的理論依據,廣泛開展以紅色文化為載體的實踐體驗是新時代喚醒青年、激勵青年的重要方式。通過現場教學、專題教學、激情教學、體驗教學、拓展教學等方法,文藝晚會、故事會、演講、辯論、朗誦等形式,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新時代中國青年要聽黨話、跟黨走,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不斷奉獻祖國、奉獻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輩子的頑強奮鬥來體現愛國主義情懷,讓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心中高高飄揚!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6ZXB04)「阿倫特公共領域「多樣性」問題及其現實意義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大慶師範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黑龍江省大慶精神與龍江西部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張卓晶 排版編輯:張卓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第四屆「曲江學者」論壇在陝西師範大學舉辦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