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載行、帶領與引導

載行、帶領與引導

陶行知先生說「現在的教育有兩種,1.如一個新學生坐在洋車上,叫車夫拉著拚命地跑幾十里,結果自然是學生逸,車夫苦。但是讓學生自己回來恐怕還是不能。2.如一去不坐車,不識路就問警察,自然是辛苦一點,但走到回來時,包管還能回來的。」


我想這兩種形式正好可以對應於載行式教學和引導學生學習中間就是帶領學生學習。


的確,我在想不要說讓第一個學生自己走回來,即便是再拉回來然後讓他再原路重複一次都是很困難的。

但是倘若提前告訴他,帶他一程或一來回的目的是讓他能夠自己重複效果就會好一點。

再精細一點,如果提前對整段路程進行周密研究,對過程中出現的十字路口、上下坡、岔路口等學生容易走錯的路以及重點路標、標誌性建築等能給學生正確指導的路提前進行要求,學生在坐車途中或有所長進。

聯繫我們的教學,每天上課過程中,如果只是自顧自的講,講的感動自己,那對學生的效果確是無異於那位拉車車夫的。

而提前指明需要學生進行重複就好比告訴了學生考核方法,而這一點對於我們學生來說其實基本是熟悉的,比如考試科目學生是知道自己課後需要重複的,而非考試科目就是學生不需要重複而是重在體驗的。

再反思一下我們的考試科目中,其實也並非說有知識點都需要學生重複,其中有一部分也是需要學生體驗即可的,因此如果在課堂上我們能給學生提出具體的目標效果又會提升。這就好比我們每節課前提出具體的學習目標,這樣以來學生就會發現,在漫長的旅途中,並非要記住每一步要怎麼走,每一個腳印要怎麼邁下去,只有關鍵的轉折點需要十分注意,而大部分時間其實是可以欣賞旅途的風景,發發自己在哪裡還見過如此美景的感慨的。而這樣的學習也無疑會變得生動有趣,效率也會因此提高。


再來想想第二種形式,學生自己行路,雖然自己比較辛苦,但是所有的困難都是自己發現的,每當通過警察的幫助找到正確的路時都會很有成就感,在這樣的成就感中學生就會進一步提升學習興趣。

我想這就好比在教學過程中的探究式學習法,對於一個新知識進行探索時,學生首先進行自主探究,在探究過程中總會遇到一定的困難,此時學生通過求助的方式解決問題,此時的問題解決是主動吸取,並非被動接受的,吸取的效果和效率勢必都高於被動接受。


綜上所述,讓學生髮現問題,尋求幫助然後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很顯然效率要高一些。但事實上,學生在發現問題環節卻往往存在不配合的情況,據我觀察,經過長期訓練的學生在遇到問題時願意通過自學發現問題然後尋求幫助解決問題,而未經訓練的學生卻更願意讓「車夫拉著自己走」,即使車夫給他指路後讓他自己走,他依然會懶於行動,只覺「車夫」遲早會拉自己走,自己沒必要親自為之。

長此以往,就會有很多學生提出「我能聽懂,就是不會做題」,這是肯定的呀,只會坐車的人何以能自己開車呢?

所以問題的焦點就在於如何讓學生更願意被引導而不是不帶領,甚至是被載著走。

首先,學生都是有惰性的,所以自學任務不能一開始就過多、過難,而應具體、可行、能及時提供幫助與指導,讓學生在一開始獲得成功的體驗而並非只有打擊。

其次,不姑息懶人。在合理任務下發後,要求學生必須保質保量高效完成,堅決不允許等著被載的人存在,適當的帶可以因問題的難易調整。

最後,重在堅持。化載行為帶領最終為引導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每個學生都能一下子接受,所以對於暫時不能接受的學生要做適當的思想工作和獎懲處理。引導勢必需學生自行解決一定問題,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課堂進度比較慢,但是用損失速率換取質量在長期來看一定是划算的,千萬不要追求簡單粗暴的表面高效。


20190505讀書有感,不當之處還望指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篇美文 的精彩文章:

也學汪老,做個簡單快樂的人
暮春雨颸潤情思

TAG:美篇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