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虛雲和尚開示 返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虛雲和尚開示 返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大佛頂首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世尊。由我供養。觀音如來。蒙彼如來。授我如幻。聞熏聞修。金剛三昧。與佛如來。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應。入諸國土。

(一)

或問:「觀音菩薩的反聞聞自性,怎見得是參禪?」我方說照顧話頭,就是教你時時刻刻、單單的的,一念迴光返照這「不生不滅」(話頭)。反聞聞自性,也是教你時時刻刻、單單的的一念反聞聞自性。「回」就是反,「不生不滅」,就是自性。「聞」和「照」雖順流時循聲逐色,聽不越於聲,見不超於色,分別顯然。但逆流時反觀自性,不去循聲逐色,則原是一精明。「聞」和「照」沒有兩樣。

我們要知道,所謂照顧話頭,所謂反聞自性,絕對不是用眼睛來看,也不是用耳朵來聽。若用眼睛來看,或耳朵來聽,便是循聲逐色,被物所轉,叫做順流;若單單的的一念在「不生不滅」中,不去循聲逐色,就叫做逆流,叫做照顧話頭,也叫做反聞自性。

(二)

參者參看義,故凡禪堂都貼著「照顧話頭」四字,照者反照,顧者顧盼,即自返照自性。以我們一向向外馳求的心迴轉來返照,才是叫看話頭。話頭者,「念佛是誰」就是一句話,這句話在未說的時候叫話頭,既說出就成話尾了,我們參話頭就是要參這「誰」字未起時究竟是怎樣的。譬如我在這裡念佛,忽有一人問曰:「某甲!念佛的是誰啊?」我答曰:「念佛是我呀!」進曰:「念佛是你,你還是口念,還是心念?若是口念,你睡著時何以不念?若是心念,你死了為何不念?」我們就是對這一問有疑,要在這疑的地方去追究它,看這話到底由哪裡而來?是什麼樣子?微微細細的去返照,去審察,這也就是反聞自性。

(三)

「誰」字下的答案就是心。話從心起,心是話之頭;念從心起,心是念之頭;萬法皆從心生,心是萬法之頭。其實話頭,即是念頭,念之前頭就是心。直言之,一念未生以前就是話頭。由此你我知道,看話頭就是觀心,父母未生以前的本來面目就是心,看父母未生以前的本來面目,就是觀心。性即是心,「反聞聞自性」,即是反觀觀自心。「圓照清凈覺相」,清凈覺相即是心,照即觀也。心即是佛,念佛即是觀佛,觀佛即是觀心。所以說「看話頭」,或者是說「看念佛是誰」,就是觀心,即是觀照自心清凈覺體,即是觀照自性佛。

心即性、即覺、即佛,無有形相方所,了不可得,清凈本然,周遍法界,不出不入,無往無來,就是本來現成的清凈法身佛。行人都攝六根,從一念始生之處看去,照顧此一話頭,看到離念的清凈自心,再綿綿密密,恬恬淡淡,寂而照之,直下五蘊皆空,身心俱寂,了無一事。從此晝夜六時,行住坐卧,如如不動,日久功深,見性成佛,苦厄度盡。昔高峰祖師云:「學者能看個話頭,如投一片瓦塊在萬丈深潭,直下落底。若七日不得開悟,當截取老僧頭去。」同參們!這是過來人的話,是真語、實語,不是騙人的誑語啊!

摘選自《虛雲老和尚全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般若五台山 的精彩文章:

宣化上人:為什麼有的修行人是邪魔鬼怪來護持?
夢參老和尚:大家要在工作中轉換習氣,契入佛教

TAG:般若五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