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前的歷史,在5G時代重現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寧宇
1994年的7月19日,中國聯通正式成立。這個新企業的背後,是電子部、鐵道部等部委以及地方政府機構。他的使命,就是打破當時通信領域政企合一的壟斷格局。
很快,中國聯通選擇把GSM移動通信作為重點,而這一決策,也打亂了原來郵電部在移動通信領域的整體部署,一場大戲就此拉開。
二十多年前的移動通信格局
中國的移動通信業務是從上世紀80年代起步的,那個時候還沒有中國移動,移動通信是郵電部門提供的一項業務。1987年11月在廣州開通了第一個模擬行動電話局,雖然比全球第一部行動電話開通晚了十幾年,但在當時來說,也是非常先進的技術。
在中國開通模擬行動電話那年,歐洲的第二代移動通信標準,就是如今耳熟能詳的GSM起步了。1991年第一個GSM網路在芬蘭投入商用,之後在歐洲迅速發展,並向全球普及。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主要是郵電部傳輸所(後來成為信通院的重要組成部分)的研究人員,對這種先進的移動通信技術非常關注,定期向郵電部報告進展情況,初步判斷是:GSM已經成熟,可以作為網路建設的技術標準。
正當全球都準備採用GSM建網的時候,CDMA(碼分多址)技術出現了。1985年創立的高通公司提出在無線技術領域的CDMA技術,大幅度提升無線通信的效率和容量。見此情況,北美將CDMA作為第二代移動通信網的核心技術,以此為基礎發展CDMA網路。
從技術角度看,CDMA技術在無線領域的先進性毋庸置疑,甚至歐洲GSM的專家們都計劃引入CDMA技術作為下一代移動通信的無線通信技術核心。但要建一張完整的CDMA網路,光有無線側的CDMA技術是不夠,其他的配套技術方案還不完備,因此並不能馬上拿來用。
權衡之下,當時郵電部的決策是:不上馬GSM,等待CDMA網路成熟之後,一步到位。
正在郵電部等待的時候,中國聯通成立了,而且準備建設相對成熟的GSM網路。郵電部以變應變,做出決策:立即全面啟動GSM網路建設。
看似同時起跑,基礎大不相同
我當時在郵電部移動通信局,是這一變局的親歷者。1995年夏天我被委派到摩托羅拉接受培訓,學習模擬行動電話的聯網漫遊技術方案。走之前大家關注的還是模擬網聯網,兩周的培訓結束後回到辦公室,發現所有人都在討論GSM。
此後就是郵電體系大規模的學習培訓。無論是傳輸所的專家還是廠商的技術人員,一邊要給各省郵電局的人培訓,一邊要參與建設方案的討論,忙得團團轉。好在郵電體系的專業基礎雄厚,有規範的多級管理模式,在郵電部統一組織之下各司其職,從技術標準和組網方案的編製,到設備選型、入網和採購,再到系統安裝、集成和調測,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
郵電部傾盡全力建設GSM,而聯通的情況就複雜多了。作為一家多單位聯合組建的企業,不同的地區,主導單位、管理模式、技術資源都不一樣,這種情況按照如今的表達方式,就是多個企業文化風格迥異的單位組合在一起,整合成本非常高。所以對於剛剛組建的聯通來說,全網建設GSM實在是個巨大的挑戰。
局部存在差異,整體來看郵電體系的優勢就更大了。與模擬行動電話網不同,GSM是完全獨立的一張移動通信網路,郵電部門在傳輸、機房等配套資源的優勢得以充分體現。此前長期研究GSM的機構和技術人員隸屬於郵電部,在通信工程領域擁有豐富經驗的設計院也是郵電部的,連進出口等方面也有專業的郵電部器材公司助力。聯通即便背後有各個部委支持,也很難和這樣一個建制完整、基礎雄厚的體系抗衡。
由於郵電體系利用產業鏈優勢整體發力,迅速建成覆蓋全國的GSM網路,並把先發優勢和網路優勢轉化為客戶規模優勢,牢牢地把握住了競爭的主導權。後來,原來郵電部的幹部擔任了中國聯通的領導,對CDMA的技術優勢念念不忘,還曾希望藉助CDMA翻盤;但無奈最好的發展窗口期已逝,GSM和CDMA左右互搏,雙網運營成了聯通的包袱和劣勢。
如果當年聯通上馬GSM的時候,郵電體系選擇等待先進的CDMA網路,那麼中國聯通可能在上個世紀就擁有大量客戶,也許中國的通信市場格局就不會是今天中國移動一家獨大的樣子。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需要在合適的時機選擇合適的技術,技術的先進性不是最重要的因素。這樣的故事不僅僅發生在通信行業,其他領域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如今的5G格局,幾乎是歷史翻版
白駒過隙,時光荏苒,移動通信走到了第五代的前沿,如今運營商又面臨選擇:是選擇相對快捷的NSA(非獨立組網),還是等待更加先進的SA(獨立組網)。
簡單來說,NSA就是在現有移動通信網路上疊加5G無線通信模塊,這種操作是最便捷的"5G建網"模式,可以在現有條件下推5G;而SA則是技術專家們心目中從頭到腳完整的"5G網路"。
NSA像不像當年的GSM?SA像不像當年的CDMA?
正常情況下,偏愛技術的電信運營商當然希望等到R16標準出來之後,按部就班地發布企業標準,再進行各種測試驗證,能夠一步到位地建設完美的5G。這也是此前中國移動等運營商強調偏愛SA組網的原因。然而此時就像當年聯通出世一樣,美國對於5G的態度導致中國對5G建設模式要慎重考慮,並儘快決策。
前幾天信通院翻譯了《5G生態系統:對美國國防部的風險和機遇》,原文是美國國防創新委員會今年4月發布的,體現了美國對於爭奪5G領先地位的焦慮和緊迫感。該文回顧了4G時代中美等國在信息化數字化領域的競爭和結果,並對5G的重要性以及帶來的機遇進行了分析,還提出了不少建議。同樣參與5G制高點爭奪戰的還有韓國、日本以及歐洲各國,政府和相關企業也在積極推進5G的商用進程。
而在通信產業圈子裡,也有這樣的共識:要想在現在的時點推5G,只能採取NSA。所以現在美國韓國等推出的5G,全部是NSA。
如果你是政府決策部門,如果你是運營商,在這種情況下,何去何從?
個人做個大膽判斷:雖然中美之間各有優劣,在很多領域美國是領跑者,但恰恰在通信產業領域,中國的產業鏈完整性和成熟度是超越美國的。這個時候中美如果都選擇NSA,有可能會重現當年郵電和聯通大戰GSM的景象。
美國雖然有全球頂級的電信運營商,全球領先的互聯網企業,但在摩托羅拉和朗訊垮掉之後,如今已經沒有像樣的通信設備製造商了。中國這邊三家電信運營商實力不俗,近年來互聯網企業迅速成長,終端設計生產能力處於全球領先,華為中興已經成為世界級的通信設備供應商。而且由於5G的頻段高,建設的密度比4G更大,這是"基建狂魔"更喜歡的節奏。
看似同時起跑,基礎卻並不相同,所以最終的勝利者,是把握住關鍵時間點,發揮產業鏈優勢的選手。這個時候如果選擇等待,5G就成了又一個CDMA,可能還沒施展開手腳,下一代技術又來了。
※偶像選秀綜藝想出圈,話題營銷不做不行
※中國市場是個特殊的「操作系統」,愛彼迎如何本土化?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