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豆瓣9.7分紀錄片刷屏,揭露了殘酷的生活真相

豆瓣9.7分紀錄片刷屏,揭露了殘酷的生活真相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文 | 嘉莉妹妹 · 主播 | 阿成

他們不僅挑走了汗水浸泡的年華

也挑走了屬於自己的時代

——《最後的棒棒》

在重慶,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爬坡上坎,肩上扛著一米長的竹棒,棒子上系著兩根青色的尼龍繩,沿街遊盪攬活。

他們來自農村,是重慶街頭的臨時搬運工,被重慶市民稱為「棒棒軍」,也成為當地獨有的文化符號。

身臨其境

才能感同身受

魯迅先生在《而已集》里寫過一段話: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前段時間,#王源崩潰大哭#的新聞上了熱搜。

在某檔綜藝節目里,王源演唱了一首自己的原創歌曲,《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唱到高潮部分時,他突然情緒失控,在舞台上失聲痛哭。

事後接受採訪時,王源坦然說道:

「這就是我自己的經歷,所以說這麼多,你們也不可能感同身受。」

是的,你沒有經歷過別人的人生,就沒有資格和權利去評判他人的生活。

除非你了解,除非你親身經歷過。

這讓我想起了,前幾天看過的一部高分紀錄片《最後的棒棒》。

導演何苦,原本是一名正團級軍官,卻對「棒棒」這一群著有這一種特殊的情結。

當他看到重慶街頭的棒棒日漸稀少,而且都是步履蹣跚的老人時,何苦悄悄地遞交了轉業申請書,下決心「記錄這個時代即將消失的一群人。」

他說:「如果只是拍攝不去經歷,我不會理解他們的生活。」

所以,他加入了棒棒大軍。

用一年的時間,與棒棒同吃同住同勞動,嘗盡了酸甜苦辣,也看遍了人情冷暖。

他用自己的方式,追蹤著一群正在老去的背影,也記錄下一個即將消逝的行業。

我在《最後的棒棒》紀錄片下面,看到這樣一條豆瓣網友的評價:

這部紀錄片之所以如此成功,最大的原因就是有一個能去當棒棒徹底融入他們生活的導演。

因為融入,所以真實。

而真實,自有千鈞之力。

這也是這部紀錄片,能成為豆瓣史上最高分數的國產紀錄片的重要原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平凡的人生也有不平凡的故事。

就像胡適說的,每個人都應該寫一本自傳。

雖然棒棒們的背影在時代發展中已經無法挽留,但作為城市的共同記憶,他們的故事值得被記錄。

感謝導演,記錄了這樣一群底層樸實的靈魂。

每個自食其力者

都是值得尊重的

余華的《活著》結尾是這樣寫的: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

順其自然,活著就好。

因為活著,就有希望。

《最後的棒棒》里的老黃,是一個有著22年棒齡的資深棒棒。

他在年輕的時候由於各種原因沒有成家,好不容易在40歲時搬進同村一個喪偶女人的家。

卻因為生下女兒黃梅,面臨超生的嚴厲處罰,不得不遠走東北,三年沒有回家。

三年後的一天,他突然收到讓他速歸的電報。當他回到家才發現,這個家已經有新的男主人了。

催他回家的原因,只是要把三歲的黃梅交給他。

老黃沒有憤怒,也沒有仇恨,只想一頭扎進村口的大水塘。

但是再看看懷裡的孩子,他突然意識到,自己連死的權利也沒有。

兜里總共還剩一塊錢,他必須去掙明天的早飯錢。

這就是老黃當棒棒的全部理由。

而自力巷53號的棒棒們,每個人都有必須當棒棒的故事。

或是因為貧窮,或是因為意外,或是因為欠債,或是因為出身……

棒棒,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基礎,是他們自力更生的手段。

就像紀錄片里,老黃談到拿棍子的區別:

老黃說隨便拿根棍子,找飯吃的是叫花子,棍子是打狗的工具。而我們的棒棒是幹活的工具,這是最本質的區別。

老黃,特別在意這種區別。

那些竭盡全力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他們也有自己的堅持和操守,用自己的方式在人世間認真生活著。

每一個自食其力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

《銀魂》里有一句話:「和你們這些少爺不同,我們光是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了。」

並不是所有人一出生就含著金湯匙,有的人拼盡了一生的努力,也只不過是到達別人的起點。

如果我們做不到理解,那就請給予他們善意和尊重。

而這份尊重,無關身份、金錢與地位。

如果努力沒用

那一定是做錯了選擇

陶傑在《殺鵪鶉的少女》里說過一段很精闢的話:

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什麼時候出國讀書,什麼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何時選定了對象而戀愛、什麼時候結婚,其實都是命運的巨變。

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眼見風雲千檣,你作出選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相當沉悶和平凡,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選擇的重要性,在河南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河南,是棒棒行業里為數不多的中原人,所以家鄉省份的名稱,就成了他在重慶的名字。

他在重慶20年,前十七年做棒棒,後三年在小攤上打工。

因為幾個雞蛋與老闆產生糾紛,河南被老闆辭退後,失業至今。

但河南並不想重操舊業,他認為「當棒棒沒有出息」,而是把牌桌作為自己新的賺錢平台。

結果可想而知,他輸得身無分文。

對於一個選擇在牌桌上發家致富的人來說,就算你付出再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結果也是一場空。

因為靠投機發家的人,最終也會因為投機一無所有。

與河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已經富甲一方的毛土豪。

在重慶直轄那年,毛土豪家裡的土地被企業收購,失去土地的毛土豪不甘心在家無事。

於是,做起了棒棒。

但他只做了兩年,並將自己當棒棒的全部積蓄拿來拜師學藝。

通過學得的手藝進入家裝行業,並經過幾年努力,在重慶買了房,有了不少存款。

他在自力巷53號被人稱作土豪,身價上百萬。

有時候,一個人的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選擇一個正確的道路努力,你會越來越優秀;

選擇一個錯誤的道路努力,越努力就會陷得越深。

當你覺得努力沒用的話,不妨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做錯了選擇。

不同的選擇,會決定你的未來,甚至影響你的一生。

自我設限

只會錯過人生的更多可能

尼克·胡哲在《人生不設限》中說:

人生最可悲的並非失去四肢,而是沒有生存希望及目標!人們經常埋怨什麼也做不來,但如果我們只記掛著想擁有或欠缺的東西,而不去珍惜所擁有的,那根本改變不了問題。真正改變命運的,並不是我們的機遇,而是我們的態度。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在遇到命運的玩笑或無能為力的事情時,就會對自己說,你就這點本事,不要異想天開了,於是默默無聞了一輩子。

《最後的棒棒》里的老甘,因為一個女人和兩個小偷,改變了他的一生。

25歲那年,老甘交往了整整五年的未婚妻突然悔婚,老甘痛定思痛後,決定到重慶干一番大事業,並夢想著有一天,把大隊長家的千金娶回家。

進城頭十年,命運接連和他開了兩次玩笑。

第一個五年,他攢了一萬塊錢,準備開一個小麵館,從銀行回來的路上被人摸了包;

第二個五年,他攢了兩萬五,在準備盤下一個日雜店的關鍵時刻,小偷破門而入把錢偷走了。

於是,35歲的老甘開始相信命運,還專門請十八梯的李半仙,認真地給自己算了一卦,結果是自己會在60歲的時候開始轉運。

他接受了李半仙的預言,認為自己的人生就該是這樣的。一輩子以棒棒為生,幹不了小生意,也賺不了大錢。

59歲的他唯一的心愿是在60歲生日時,存上一萬塊錢,為自己辦個風風光光的生日宴。

但這個計劃,也因為各種原因,取消了。

也許,在我們人生的前期,曾遭遇過各種各樣的苦難,但請不要放棄自己。

不管幸與不幸,都不要為自己的人生設限,以免阻擋了生命的陽光。

當你不再自我設限時,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人生百態,有人歡喜,有人憂愁。棒棒的人生,亦是如此。

但正如片尾中說的那樣:

「擁有今天還擁有希望,就是最大的幸福。」

《最後的棒棒》這部紀錄片,帶給我們的不是鏡花水月的幻象,而是一場皮開肉綻的生活真相,有的人看到了絕望,有的人卻看到了微光。

光是活下去就要拼盡全力的螻蟻,卑微中也透露著向上的力量。

而導演用鏡頭記錄的目的,從來不是為了渲染苦難,而是教會人更好地抬頭生活。

因為活著,才是生命的本真。

楊絳說,人生實苦。生活從來都不容易,沒有人能一直順遂無憂。

可總有人,即使身處泥沼,依然熱騰騰地活著。

就像羅曼·羅蘭說的那樣: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願,我們都能如此。

在看

作者:嘉莉妹妹,有書原創作者。有書,讓閱讀不再孤單,2000萬閱讀愛好者都在關注的公眾號,關注公眾號:有書。本文原創首發於有書,轉載請聯繫有書君微信號:youshu925。

主播:阿成,有書籤約主播。電台播音員。公眾號:啊橙子。新浪微博@阿成Alan。

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免費帶你讀更多好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 的精彩文章:

丈夫是妻子的命,妻子是丈夫的福
董卿:世界正在偷偷獎勵愛讀書的人

TAG: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