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上校以忠誠著稱,他臨危受命掌舵此國,因「難破困局」黯然離職

一上校以忠誠著稱,他臨危受命掌舵此國,因「難破困局」黯然離職

(尼日系列第二篇)尼日是西非的一個內陸國,位於西非撒哈拉大沙漠南部,因尼日河流經這裡而得名。尼日人口約500萬,面積126萬多平方千米,60%的國土覆蓋著漫漫黃沙。20世紀初期,尼日淪為了法國人殖民地,1960年是「非洲獨立年」,尼日也獲得了國家獨立。然而,哈馬尼·迪奧里當選首任總統後,對內專制高壓,對外媚法賣國,搞得經濟崩潰、民不聊生,激起社會各界強烈不滿。1974年4月,以賽義尼·孔切中校為首的一批青年軍官發動軍事政變,一舉推翻了迪奧里政權,在尼日建立了軍政府政權。

一上校以忠誠著稱,他臨危受命掌舵此國,因「難破困局」黯然離職

在推翻腐敗獨裁的迪奧里文官政權過程中,阿加德茲軍區司令阿里·賽義布是孔切中校重要支持者,他不僅參與了軍事政變,還調動所轄部隊從駐軍地區馳援首都尼亞美,協助孔切穩定了首都局勢。孔切上台執政後,努力擺脫原宗主國法國的控制,試圖使尼日走上「自己的發展道路」,儘管步伐緩慢,但畢竟開啟了尼日探求新路的新紀元。孔切政權對內提出爭取"糧食自給"口號,重視發展農業,對外採取溫和中立不結盟政策,博得了國內外比較廣泛的同情和支持。不過西方國家並不喜歡他,給孔切將軍起了一個「非洲普魯士人」的綽號,即非洲大陸的軍國主義獨裁者。

尼日是一個以農牧業為主的國家,自然條件非常惡劣,獨立後經濟發展緩慢,但擁有豐富的鈾礦儲藏。上世紀70年代末,由於國際鈾價上漲、市場擴大,尼日鈾礦業發展迅速,收入激增,帶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成就了孔切政權一個"黃金時代"。然而步入80年代以來,國際鈾市場萎縮,鈾價下跌,鈾礦收入嚴重銳減。1984年,尼日又遭受特大旱災,雙重打擊下經濟陷入蕭條狀態。此後數年,尼日國營企業普遍虧損,外貿逆差加劇,國際收支嚴重失衡,外債負擔沉重。就在國家深陷經濟危機之際,1987年11月,孔切將軍因患惡性腦瘤在巴黎病逝,終年56歲。

一上校以忠誠著稱,他臨危受命掌舵此國,因「難破困局」黯然離職

在孔切將軍執政十三年內,賽義布以忠誠著稱,他是孔切知交密友和忠實助手,並協助孔切粉碎了三次未遂政變,1986年因功晉陞為上校,成為資歷最深、軍銜最高的軍官之一。長期的軍旅生活使賽義布時時保持著軍人的嚴謹作風,但他又很寬厚隨和,為人善良正直,而且能言善辯。尼日最高軍事委員會召開會議,推舉賽義布上校出任國家元首,同時晉陞為準將。孔切將軍去世後,賽義布臨危受命掌舵尼日,為了化解經濟危機,他決定結束軍政府統治,實行民主政治。他籌建"發展社會全國運動"作為尼日唯一的政黨,並推進總統選舉進程。1988年12月,尼日舉行了議會和總統選舉,賽義布作為唯一候選人當選為總統,宣告尼日第二共和國成立。

第二共和國的成立,並沒有改變軍人掌權的實質,也未能解決日趨嚴重的國家財政經濟危機,人民生活水平仍不斷下降,不滿情緒強烈。在這種情況下,反對派乘機要求擴大民主、實行多黨制,西方國家則推波助瀾,不斷施壓,使得賽義布陷入內外交困的境地。在內外壓力下,1991年7月,賽義布決定妥協,被迫同意接受多黨制,召開全國會議。結果,反對派在開會期間和平奪權,組成了文官過渡政府,控制了行政大權。賽義布雖保留了國家元首職務,但是已經有名無實。至此,尼日第二共和國事實上宣告終結,開始向以多黨民主、三權分立為特徵的第三共和國過渡。

一上校以忠誠著稱,他臨危受命掌舵此國,因「難破困局」黯然離職

1993年1月,尼日第三共和國建立。賽義布黯然離職,回到家鄉過起了退休生活。然而,西方式民主政治並未使得尼日獲得美好未來,各個政黨互相掣肘、爭權奪利。總統馬哈曼和議會支持的總理阿馬杜經常發生爭執,導致政府無法有效運作。1996年1月,軍隊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第三共和國,建立第四共和國。然而動亂並未就此結束,長期的政局混亂和頻繁的政變讓這個年輕的國家苦不堪言,使它成為非洲乃至世界上最貧窮落後的國家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來讀史 的精彩文章:

抗擊外敵壯烈犧牲,一末代可汗頭顱被擄走,如今此國想把它找回來
一國旱災肆虐五年後,莊稼失收肉類出口卻增加,翌年總統被趕下台

TAG:閑來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