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在視頻網站收緊「救命通道」的情況下,積壓劇去庫存困局如何從源頭規避?

在視頻網站收緊「救命通道」的情況下,積壓劇去庫存困局如何從源頭規避?

三月屬於《都挺好》,四月屬於積壓劇。縱觀四月熒屏走向,《如果可以這樣愛》《封神演義》《趁我們還年輕》《重耳傳奇》《因法之名》《暗黑者3》《天網行動》等7部積壓劇「走馬上任」。這波積壓「潮流」收視口碑可還「耐打」?造成當前庫存積壓的原因有哪些?一旦被迫積壓,如何實現鹹魚大翻身?對於行業來說,是否應該考慮從根本上「杜絕」積壓?

復盤四月熒屏,最長「積壓」者達七年

湖南衛視是這波積壓劇的主戰場,由佟大為、劉詩詩主演的《如果可以這樣愛》在湖南衛視黃金劇場首播,目前劇情接近尾聲,收視、熱度表現不錯,豆瓣評分4.7分;由王麗坤、羅晉主演的《封神演義》尚在湖南衛視周播,收視率破1,豆瓣評分3.5分,口碑不盡如人意。

由張雲龍、喬欣主演的《趁我們還年輕》已在東方衛視完結,與同期作品相比收視率徘徊在3-4名左右,豆瓣評分5.7分;由王龍華、張含韻主演的《重耳傳奇》仍在浙江衛視周播劇場熱播,該劇收視率在0.5%上下,豆瓣評分只有2.7分;李幼斌、李小冉主演的《因法之名》,自4月14日登陸北京衛視以來,收視尚未破1,豆瓣評分5.5分,討論度不高。

除了以上五部上星播出、台網聯動的作品外,各大視頻網站也卯足了勁緊跟「潮流」,騰訊視頻安排了由郭京飛、李倩主演的《暗黑者3》,這部劇斬獲了6.3分的豆瓣評分,是目前為止這波積壓劇中的最高分。優酷趁勢推出由霍政諺、朱研、朱一龍主演的《天網行動》,豆瓣尚未開分。這兩部作品均已完結,播放量、熱度表現一般。

在這波積壓劇中,「元老」級非《天網行動》莫屬,該劇出品於2012年,積壓了7年; 2015年殺青的《封神演義》,積壓了4年;2016年出品的《暗黑者3》,積壓了3年;2016年殺青的《重耳傳奇》,積壓了3年;2016年殺青《如果可以這樣愛》,積壓了3年;《因法之名》《趁我們還年輕》都是2017年出品,積壓了2年。

綜上所述,四月集中播出的7部積壓劇的題材集中分布在古裝題材、現代都市劇。整體表現一般,收視和熱度良莠不齊,但口碑基本算得上全員FLOP。究其原因,除了與自身內容品質息息相關,也有因積壓造成的與市場、受眾、時代斷層不無關係。對於電視劇來說,時間就是生命,觀眾口味日新月異,市場風向瞬息萬變,積壓時間越久,就越危險。

更多國產劇「難見天日」,原因各不同

據統計,2018年全年全國生產完成並獲得《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劇目323部13726集;2017年全年全國生產完成並獲得《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劇目314部13470集;2016年全年全國生產完成並獲得《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電視劇總量共計334部14912集,比2015年減少了60部,集數減少了1628集。目前,我國電視劇年產量已經超過了13000集,但其中只有9000集左右有機會播出,其中有三到四成左右劇集不得不被積壓。

進入「影視寒冬」以來,電視劇產量雖然呈現出逐年下滑的趨勢,但在播出平台有限的情況下,供給產能過剩仍然是造成「庫存積壓」的首要原因。

其次,受政策、審查影響,也是造成積壓的又一主因。這部分積壓劇數量眾多。《封神演義》就是受「限韓令」影響,該劇原本由韓國導演辛宇哲執導,韓國演員金江日出演「費仲」,但在「限韓令」之下,片方不得不「改弦更張」,同樣受「限韓令」影響的還有《翡翠戀人》《夏夢狂詩曲》《錦衣夜行》……

「史上最強限古令」出台後,《江山故人》《陳情令》《狼殿下》《九州斛珠夫人》《長安十二時辰》等待播劇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此外,諜戰劇因其題材的特殊性,加之創作尺度難把握,也成為審查的「敏感地帶」,柳雲龍和李小冉主演的《風箏》因有美化特工等問題而被積壓5年。

第三,涉及版權的利益糾紛也是積壓劇產生的一大原因, 一部電視劇的生產涉及到原著作者、編劇、演員、片方、平台等多重利益,利益一旦失衡便會導致各方「割據」。最典型的莫過於《如果可以這樣愛》,《獵場》與它有著相同命運。兩部劇皆因片方與湖南衛視的版權利益糾葛導致積壓。

第四,打鐵還需本身硬,有相當多的劇集被積壓主因還是自身質量堪憂。比如鄭爽、馬天宇主演的《美人私房菜》,小瀋陽、海清主演的《後廚》。創作盲目跟風,不少同質化嚴重的題材不得不被迫積壓。比如,林心如直言的《秀麗江山之長歌行》積壓3年,《還珠格格》式的人設,《美人心計》 《傾世皇妃》的拼湊劇情,怎能不積壓?不得不說,積壓劇雖有如《遇見王瀝川》般播出取得熱度和口碑雙豐收的「寶藏」,但更多的,是粗製濫造的「問題劇」。

第五,是演員風險,演員一旦「掉鏈子」,劇集難免被打入「冷宮」。《大秦帝國之崛起》積壓3年,便因演員王學兵吸毒,導致不得不刪除重新補拍。前不久,演員趙立新在微博上發表不當言論,他參演的《南煙齋筆錄》《光榮時刻》《風聲》也讓網友憂心忡忡。此外,有的製作方過分「迷信」大牌演員,其實未必百分百靠譜,像佟麗婭、楊爍、趙麗穎、劉濤也有作品積壓。

需要補充的是,還有的積壓劇涉及原因特殊,甚至同時涉及多個原因。比如,已經播出的《九州海上牧雲記》便是由於後期製作超出預計時間,被電視台「退片」,轉戰網播。還有「生死未卜」的《巴清傳》,先是因「秦粉」舉報延播,後又因男主角高雲翔陷入了輿論風口浪尖,戲份被全部刪除,由李晨替代重拍,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意外又來了,范冰冰偷逃稅案再次讓《巴清傳》播出受阻,真是一波三折,被網友戲稱「史上最慘的劇」。

被「打入冷宮」,三招「逆風翻盤」

對於積壓劇來說,目前已有多種「自救」方式實現鹹魚大翻身。一是借勢行船、巧妙編排;二是曲線救國、刪改上線;四是另闢蹊徑、轉戰網播。

《都挺好》熱播,郭京飛人氣和熱度爆棚,平台趁熱打鐵,順勢推出了《暗黑者3》,巧妙利用了《都挺好》和演員的熱度。同樣地,周冬雨斬獲「金馬影后」,《遇見愛情的利先生》伺機上線,喊出「周冬雨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都市劇」口號吸引觀眾。張雲龍、喬欣熱度上漲,「存貨」《趁我們還年輕》得以播出;韓東君和孫怡的《人生若如初相見》也是相同道理。朱一龍並非《天網行動》主演,當他以「光速」躥紅後,七年前的積壓作得以「逆風翻盤」。

至於因政策、審查、演員原因導致的積壓,接受命運靜觀其變似乎是其唯一出路。但也有「曲線救國」的方法。比如《大秦帝國之崛起》《封神演義》——「求生欲」極強的片方,通過刪改、補拍、重拍等方式實現「逆襲」。還有張翰與韓國演員具惠善主演《傳奇大亨》,因「限韓令」影響,賈青「臨危受命」全程「摳圖」替換女主角。

在電視劇積壓嚴重的當下,與其等待電視台遙遙無期的播出安排,轉向視頻網站播出,成了眾多積壓劇的最佳選擇。比如《如懿傳》《天盛長歌》《獨步天下》《莽荒紀》等等。要強調的是,視頻網站雖是積壓劇的救命稻草,但對於積壓得過久或內容太敏感的作品,平台同樣無力回天。而且,就現狀而言,有些電視劇轉網播出後的流量並不理想,導致視頻網站也開始考慮減少積壓劇。

一個更「殘忍」的真相是,隨著視頻網站的會員增速增幅放緩,曾經一擲千金的「土豪網站」也放慢了採購的數量和尺度。接下來,視頻網站將會和電視台一樣加強購劇篩選,與此同時,更多彰顯網站特色的「自製劇」將會擠壓「版權劇」的生存空間。由此可見,積壓劇的這一「救命通道」並非長遠之計。

如何從源頭上規避積壓劇?

如今,不少「躺在冷宮」的積壓劇播出遙遙無望,比如《愛無痕》《天下長安》《巴清傳》《儒林外史之啼笑書香》《蔓蔓青蘿》《萬水千山總是情》《我和胡楊的約定》《二毛驢從軍記》《奮不顧身的愛情》……還有的在網路上「查無此人」。

積壓劇雖已有上文盤點的4種應對措施,在衛視「消化」有限、在視頻網站收緊的「救命通道」的情況下,行業應如何從源頭掐斷積壓劇,免去陷入去庫存的「死循環」?如不幸被積壓,又該如何避免成為「明日黃花」呢?

首先,無論是創作者還是播出平台,都應該看清政策形勢,隨著審查標準的趨緊,內容觸及政策紅線成了「被積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作品在立項目之初,就應該把握好政策風向,明確什麼題材能做什麼不能做。

其次,在看清政策形勢的基礎上,還應避免同質化。當前電視劇創作跟風現象嚴重,許多作品不僅題材相同,連故事模式、人物關係都相似,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要想克服跟風頑疾,關鍵還是提高從業人員的創作能力,尤其是原創能力。

第三,創作者必須時刻警醒,不斷創新或者提前預測市場流行趨勢。每部作品都有一定的創作周期,當下的流行風潮放在兩年後就容易過時。正如愛奇藝副總裁、自製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所說,「最安全的做法是領先市場半步,既不能太超前,也不能與當下同步。」

第四,需要準確把握受眾對於好作品的深層次需求,而不是停留在對於表面流行元素的追逐上。這一點,在正午陽光出品的《大江大河》《都挺好》的身上都得到了驗證,這些劇集都不是追趕流行的劇,但卻是不會過時的作品。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內容為王的時代,作品還需要在劇集質量上下功夫。避免被「積壓」的終極辦法,就是用心打磨作品,盡量讓作品變精品——從最初的劇本打磨、到創作班底的組建、演員的選取,每個環節都做到「創先爭優」,被「積壓」的可能性就小。再者,好飯不怕晚,真正有格調的作品,是經得住時間的考驗,不對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linkage 的精彩文章:

監管和平台雙重約束下,「限酬令」讓國產大劇重新洗牌
《權力的遊戲》最終章播出一半,復聯4後粉絲再狂歡

TAG:Vlink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