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六壬:六壬相關文獻記載

六壬:六壬相關文獻記載

六壬相關文獻記載

六壬式盤的起源甚早,《周禮·春官宗伯》說:「大師,抱天時與大師同車。」抱天時,據鄭玄注是「抱式以知天時」,這「式」,就是批六壬式盤。《漢書》藝文志有「轉位十二神十二五卷」的記載,六壬術有十二神將,當天盤隨占時轉動,十二神將也相對轉動,所以僅從書名看,《轉位十二神》可能就是最早記述六壬術的著作。後漢趙曄《吳越春秋》講到伍子胥諫吳王,「大吉為白虎而臨辛,功曹為太常而臨亥」,「大吉」與「臨辛」即是丑將辛時占;「功曹」與「臨亥」即為寅將亥時占,這都是六壬術語。

《吳越春秋》記述六壬占的是文有「金匱第八」字樣,很可能是指《漢書·藝文志》中堪輿金匱第八卷。《淮南子·天文訓》說:「堪輿行雄以知雌。」堪是天道即式盤的天盤,輿是地道即式盤中的地盤。堪輿金匱大概是早期的六壬專書,後世流傳的《黃帝金匱玉衡經》也是一部六壬式專書。我們在司馬遷所著《史記·日者列傳》也發現「分策定卦,旋式正棋」的語句,其中的式,也就是六壬式,司馬貞《索隱》注道:「式即栻也,栻之形上圓象天,正文法地,用之則轉天綱加地之辰。」

六壬式盤是漢代經常使用的卜筮工具。《漢書·王莽傳》中記載:「天文郎按栻於前。」漢代完整的六壬式盤,現在只存兩個,如圖形式。

天盤上,中部有北斗七星圖,周邊有兩圈篆文,內圈是「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代表十二月將,外圈是二十八宿:「宮(室)、壁、奎、婁、胃、昴、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羽、軫、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虛、危」。又天盤上的北斗七星之斗柄總是指向天罡辰或八、九月將間。

地盤上有三層篆文,內層是八干四維,八干即南方丁同僚、東方乙甲、北方癸壬、西方辛庚;四維是位於內層的四角,東南角為「土斗戊」,西南角為「人日己」,西北角「天豦己」,東北角「鬼月戊」,四維的「天」、「土」、「人」、「鬼」四門,即是現今的天門、地戶、人門、鬼戶。

魏晉南北朝的六壬術頗受重視,晉書載戴洋,能城錄載馮存澄。而北齊大學問家顏之推在《顏氏家訓·雜藝篇》稱:「吾嘗學六壬式,亦值世間好匠,聚得《龍首》、《金匱玉輪》、《玉變》、《玉曆》十許種書。」而顏氏家訓對隋唐以後的中國有很大的影響。

隋唐時代,六壬術也曾見光過。隋朝國師蕭吉在其名著《五行大義》中將六壬與五行說聯繫起來。論諸神篇提到:「十二將者:天一為土將,前一螣蛇火將,前二朱雀火將,前三六合木將,前四太常土將,後五白虎金將,後六天空土將。」今日十二將之五行仍依此論。

《隋唐經籍志》曾收羅在,如《黃帝龍首經》二卷及《玄女式經要法》一卷。後世有關六壬術的著作大都與二者有淵承關係,惜都已散佚。在唐朝時,士大夫頗流行六壬占,從詩人王建《貧居》詩有「近來身不健,時就六壬占」可見一斑。唐肅宗時,徐道符所著《六壬心鏡》更是習六壬不可或缺之重要典籍。

五代宋金時,六壬術法達到高峰,上至皇帝,下至庶民皆嗜六壬占。五代史載梁太祖,夷堅志載蔣堅、裨史載朱允升、苗公達頗有聲名。現今流傳的《苗公鬼撮腳》很可能系源自苗公達。宋徽宗、高宗時的邵彥和更是一時之選。宋理宗時的凌福之,宗其法作《畢法賦》已成六壬圭臬。該賦諸法咸備,習六壬者不可不讀。宋儒馬端臨名著《文獻通考》論六壬云:「近世著龜消息,而此術甚行。」金朝更以六壬三命諸術,為司天台考試的科目。

元明時期大約是續貂而已,但不乏國師級人物悠遊其間,如元之耶律楚材、劉秉忠,明之劉青田。明末郭載總其要撰《六壬大全》十三卷流傳至今,而明末名儒黃宗羲在《易學象數論》曾討論過三式。

清朝是我國百科書籍輝煌時期,《古今圖書集成·藝術典》就搜羅不少六壬古籍,而《四庫全書》則以郭載之《六壬大全》為登載對象,都對六壬術保存了重要面貌。我們說過六壬術較為繁複,不易學,無法普羅大眾,遂被簡單易學的火珠林、金錢六爻卦所取代,其實六壬術蘊含多重訊息,如能一一解析,它的預知功能絕對凌駕其他占卜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瀚海說易 的精彩文章:

案例:財星無根,求財辛苦的八字
八字:物質慾望強的八字看法

TAG:瀚海說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