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時代,為什麼只有諸葛亮入選武廟?

三國時代,為什麼只有諸葛亮入選武廟?

武廟,武成王廟簡稱,又稱太公廟,是唐朝祭拜以姜太公為代表的歷代軍事家的廟宇。唐朝和民間崇拜的種類繁多,既有自古遺留下來的自然崇拜、靈魂崇拜等,也有伴隨著王朝更迭,戰爭頻發而逐漸形成的軍功崇拜。唐朝層面的軍功崇拜主要有武將的圖形凌煙閣、太廟配享、陪葬皇陵等;民間尚武信仰主要是軍事人物的立祠和神化,帶有強烈的地域認同色彩。而唐朝開創太公崇拜和武廟祭祀先河是大唐上下崇武的最主要體現。

據《舊唐書》記載:「追封周太公望為武成王,依文宣王例置廟。」孔子被尊奉為先聖、文聖,姜太公則尊為武聖,二者並駕齊驅。武廟祭禮的祝版以皇帝親署,祭禮以朝廷最高武官太尉敬獻,並置歷代良將為「十哲」,塑像坐侍。唐玄宗開元朝所言「十哲」,但未明言何人,至上元元年「十哲」配祀明確,分別是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勣列於左,張良、田穰苴、孫武、吳起、樂毅列於右。配祀十人中,張良位居亞聖,其它諸人次之,並稱「十哲」。唐朝當朝名將有李靖和李勣二人。

漢末三國,群星燦爛。在眾多英雄賢才中,綜觀智慧之明澈、功業之完整、道德之高尚,諸葛亮無疑是眾望所歸的第一人。歷史上的諸葛亮,是漢末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生於東漢末年的亂世之中,四歲時,黃巾起義爆發,其家鄉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正是青徐黃巾軍力量強大,與官軍反覆較量之地;九歲時,董卓進京,廢少帝,立獻帝,導致軍閥混戰,天下大亂;十四歲時,他隨叔父諸葛玄離開家鄉,前往豫章(治所在今江西南昌);十五歲時,又隨叔父到荊州投奔劉表。十七歲時,諸葛玄病卒。

儘管此時諸葛亮年未弱冠,又與荊州牧劉表手下大將蒯越家族和荊州名士領袖龐德公都有親戚關係,但他胸有大志,襟懷高邁,既不願託庇於權勢,又不願依附於名門,而是帶著弟弟諸葛均,毅然隱居於隆中(漢代屬荊州南陽郡鄧縣,今屬湖北襄陽市),一面躬耕隴畝,一面關注天下大事,研究治國用兵之道,長達十年之久。建安十二年,當時依附劉表、屯兵新野的劉備三顧茅廬,向諸葛亮諮詢天下大計,在劉備的懇切敦促下,諸葛亮出山輔佐,從此成為劉蜀集團的棟樑,在歷史的舞台上大展宏圖,創造出非凡的業績。

總之,唐朝武廟武廟不但寄託了對歷朝名將的追思,同時還表現出李唐統治者希望通過祭祀對整個社會的尚武氛圍起到有利導向,為命將徵兵、征討平亂而正名,是崇尚武功的產物,又對當朝軍功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以彰顯開疆拓土、鎮反平叛的國家意志和抱負,引導了崇尚武功的社會潮流。當然,武廟祭祀也有祈禱國泰民安,祈求出征戍邊的將士平安告捷之意。到了明清時期卻成為供奉關羽的廟宇,姜太公黯然退位!不過在唐朝設立之初衷完全是為了表達統治者對軍功的宣揚和崇拜,是尚武信仰的強烈表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秋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與曹操的詩:一個氣吞山河,一個包藏宇宙
歷史上真實的孫權:既不是奸雄,也不是梟雄

TAG:秋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