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蘇東坡:一個人最大的自由,來自於內心

蘇東坡:一個人最大的自由,來自於內心

在北宋年間,有這樣一位天才,他文章聞名天下,工作卻歷經艱險,屢遭挫折,但他卻以樂觀的天性,活成千古風流人物。

他,就是洒脫不羈的才子蘇東坡。

林語堂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集作家、詩人、書法家於一身的大文豪。」

在《蘇東坡傳》中,林語堂用細膩的筆觸,按照時間順序,從童年與青年、壯年、老練、流放歲月等不同階段,為我們展現了蘇東坡跌宕起伏、坎坷曲折卻又不失快樂通透的一生。

這本書在豆瓣評分8.5分,也被列入了中學生必讀的經典書目。

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能看到一個個性鮮明、多才多藝、可敬可愛的蘇東坡,也能看到他面對挫折不屈不撓、樂觀豁達的人生智慧。

蘇東坡:一個人最大的自由,來自於內心

蘇東坡:一個人最大的自由,來自於內心

造福百姓的赤子之心

蘇東坡出生在書香門第,他六歲上私塾,文章經常被先生誇讚。

在學習上,蘇東坡很下功夫,他每天背書、抄書,並按照自己的理解,給古書註標點符號。二十歲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中進士。

蘇東坡的第一份工作是商州軍事推官,恰遇陝西大旱,他為緩解旱情,向老天寫狀子,祈求普降甘霖,又奏請朝廷,恢復龍王的爵位,並沐浴更衣去山上「取龍水」。

他的祈禱迎來了三天普降大雨,有效地緩解了乾旱,讓莊稼得以恢復生長,他的祈雨雖說有迷信成分,但心繫百姓的一片赤子之心,得到了百姓的愛戴。

神宗二年,王安石推行新政,提高稅率,在春天強行借貸給百姓「青苗費」,等秋天豐收時加收30%的利息,百姓負擔過重,民不聊生。

蘇東坡在民間,看到百姓為還欠債賣兒賣女,甚至有人被逼急投河自盡,他反覆上奏朝廷,廢除「青苗法」,激怒了王安石,被罷免官職也不後悔。

蘇東坡對自己的主張堅定不移,在過山車式的官場生涯中,他始終不改初心,不諂媚權貴,只想為百姓造福。

在徐州時,洪水肆虐,他幾十天不回家,住在工棚里與百姓一起搶救城池,不斷加固外圈城牆,用了四十五天,將黃河引回舊水道。

在杭州,他實行公共衛生方案,打造一套清潔供水系統,還建了一座公立醫院,為穩定谷價,他奏請朝廷撥款囤積糧食,以備荒年救災之用。

在很多官員一心中飽私囊的北宋年間,蘇東坡的言行簡直是政界的一股清流,卻也因此得罪了不少官員,為他埋下災禍。

但蘇東坡胸懷坦蕩,愛民如子的行為,早已刻在老百姓的心裡。

蘇東坡:一個人最大的自由,來自於內心

蘇東坡:一個人最大的自由,來自於內心

與靈魂對話的通達之心

林語堂稱蘇東坡為「大自然的頑童」,「頑」字中帶著倔強,「童」字中透著靈性。

在蘇東坡身上,儒釋道文化得到了完美的融合,他有文人的優點,卻沒有文人的酸腐和清高之氣,善於在生活中闡述真理。

杭州是蘇東坡的第二故鄉,在這裡他度過了一生最快活的日子。

他相信佛家的因果循環,覺得自己的前生就住在杭州,有一次,他與朋友去壽星院,預測有九十二個台階到懺堂,朋友驗證所言不虛。

蘇東坡在生活中是不拘小節的,他可以與僧人做朋友,也可以與歌妓吟詩作對,在一次遊玩中,他竟把歌妓帶到佛堂,與老僧見面,打破了女子不登佛堂的傳統。

每晚睡覺前,蘇東坡總是不厭其煩地把被褥塞好,把軀幹四肢安放妥貼,閉上眼細聽自己的血氣運行,確待呼吸緩慢均勻後告訴自己:「現在我已安卧,即使尚有發癢之處,不再絲毫移動,要以毅力精神克服。」

他承認靈魂與身體之自在有關聯,人若不能控制身心,便不能控制自己的靈魂。

蘇東坡注重養生,他在研讀經書外,還練習瑜伽,有時會閉關四十九天,在打坐中減少思索,感受到心靈的寧靜。

他總結了一套合乎常理的生活觀:一曰無事以當貴,二曰早寢以當富,三曰安步以當車,四曰晚食以當肉。

讀蘇東坡的作品,我們能感受到他的浩然正氣,那是因為他始終知行合一,注重內外兼修。

蘇東坡在數次流放中,都能隨遇而安,找到生活的樂趣,就源自於他不拘小節,深知心之所求,唯一個「安」字。

蘇東坡:一個人最大的自由,來自於內心

蘇東坡:一個人最大的自由,來自於內心

感知幸福的豁達之心

蘇東坡說過:「我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街邊乞丐,在我眼中,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

也正是他的這份豁達之心,讓他在人生沉浮中,始終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在他被去除官職,貶至平民時,沒有了經濟來源,生活日漸困難。

他沒有自怨自哀,而是在門前開闢一塊農田,跟農民一起學習耕種,衣食上自給自足,自稱「東坡居士」。

在生活中,蘇東坡善於發現美食,他發現黃州人不愛吃豬肉,就研發了一道菜「東坡肉」,並教給人們燉肉的方法。

他無官一身輕,空閑時間多了,經常往返於城中與鄉間,穿著農夫的短褂,走累了就躺草地上睡一覺。

他曾對朋友說:「水流,但水依舊在;月缺,但月依舊如故;物各有主,無需佔為己有。」

我們喜歡蘇東坡,不僅因為他傑出的文采,更是他身上簡單快樂的幸福感。

在被流放至海南時,他年齡已大,當地沒有醫生,他樂觀地說:「一想到京城的人,有多少人喪生於醫生之手,就感到幸運。」

海南島氣候濕潤,他蓋起一間茅屋居住,生活中經常席地而坐,與村民閑談為樂,看到當地黎人與漢人有衝突,寫文建議官員公平對待黎人,受到大家的尊敬。

他在兒子的幫助下,整理出《東坡志林》,並為《易經》、《論語》、《尚書》做了注釋。蘇東坡自認與陶淵明的生活相似,一生和了陶詩一百二十四首。

而他們的不同之處是,對待生活的態度不一樣。

陶淵明有些消極,在詩作中常有及時行樂的態度,在採菊東籬下後,由於不善耕種,最終被生活所累,但蘇東坡是不管身處何處,都能找到生活的樂趣,把日子過成詩。

隨遇而安的態度,並不是某種妥協或無條件的逆來順受,它是一種在不幸面前依然樂觀走下去的勇氣。

蘇東坡:一個人最大的自由,來自於內心

蘇東坡:一個人最大的自由,來自於內心

一個人最大的自由,來自於內心

孟子說:「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蘇東坡豪放縱橫的詩才,為民請命的堅持,樂觀豁達的態度,都完美地闡述了這個處世哲學。

他在奏請皇帝廢除「青苗法」時,不惜得罪當權的王安石,幾度被貶也沒有放棄,數次上書陳述百姓疾苦,終於把「青苗法」徹底廢除。

看到百姓為還欠債食不果腹,他又奏請皇帝免除百姓的債務,這種不屈不饒、一心為民的精神讓人敬佩。

蘇東坡不僅心繫百姓生活,對囚犯的健康也很關注,他親自視察監獄,指定醫生給囚犯治病,真正做到了愛民如子。

在他被陷害之時,官差來家中抓他,他穿戴整齊淡然面對,受審時,以在法庭講解文學為趣,晚上睡覺時鼾聲如雷,他的豁達感動皇帝,認為蘇東坡問心無愧,給予他從輕發落。

王安石對他迫害過,他卻在王安石落魄時,去看望他,並在王安石死後,奏請朝廷厚葬,他的寬厚讓我們看到了豁達的一種境界。

他面對嫉妒排擠的正直率真,面對坎坷生活的堅忍不拔,面對苦難打擊的達觀樂天精神,讓他成為了千百年文壇一顆閃耀的星。

常於同好爭高下,莫與傻瓜論短長。

縱觀蘇東坡一生,不被世俗所累,不被生活牽制,他一生堅持做自我,並悟出了人生的真義,最大的自由來自於自己的內心。

作者:木子芫,喜文字,愛生活,洛子帥的弟子,願與文字談一輩子戀愛的姑娘。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有趣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共讀 的精彩文章:

賓士女車主再爆4S店黑幕:不是世道逼人,誰願意對著鏡頭撒潑?
女明星產後28天痛哭:老母親的心酸,你想像不到……

TAG:有書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