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從15家大行財報看中國銀行業差異化競爭

從15家大行財報看中國銀行業差異化競爭

來源:零壹財經

作者:董雲峰

從交易銀行、零售銀行,到金融科技銀行、智慧銀行,再到開放銀行、平台銀行,銀行業不斷探索新的發展方向。一個差異化競爭時代降臨了。

喊了很多年的銀行業差異化競爭,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成為現實。

從近期披露的上市銀行年報來看,從國有大行到股份行,差異化競爭的態勢越來越明朗。

作為一個體量龐大且關乎社會經濟命脈的行業,銀行業的變革殊為不易,往往離不開外部壓力的助推。

近年來,中國銀行業遭受了三大挑戰,推動銀行業走向差異化:

一是中國經濟從高增長走向中高速增長,進入「新常態」,逐漸告別高度依賴投資的發展模式,這意味著金融業粗放式擴張難以為繼。

二是利率管制不斷放鬆,利率市場化改革步入「深水區」,銀行負債成本持續上升,躺著吃利差的黃金時代一去不復返。

三是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與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互聯網金融與金融科技的興起,以BATJ為代表的科技公司成長為新金融巨頭。

在此背景下,從交易銀行、零售銀行,到金融科技銀行、智慧銀行,再到開放銀行、平台銀行,銀行業不斷探索新的發展方向。

這意味著,中國銀行業大分流的趨勢愈演愈烈。

基於年報與公開資料,新金融琅琊榜梳理了主要商業銀行的最新戰略。

身為巨無霸的四大行,均提出了建設世界(國際)一流銀行集團(現代金融企業)的願景。其中,建行、農行和中行均強調了數字化,建行提到了零售優先,農行突出了「三農」屬性。

在定位上,農業銀行和浦發銀行落在了「數字生態銀行」,郵儲銀行和平安銀行落在了「零售銀行」,交行與光大銀行落在了「財富管理銀行」,中信銀行與興業銀行則落在了「綜合金融」。

不管是何種戰略,在落地過程中,金融科技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概言之,在諸多外部挑戰與科技驅動下,中國銀行業的差異化競爭浪潮洶湧來襲。

工商銀行

世界一流現代金融企業

宇宙行有理由喊出這樣霸氣的口號。最新數據顯示,工行在全球範圍內擁有703.3萬公司客戶和6.07億個人客戶。

工行年報指出:持續深化大零售、大資管、大投行以及國際化和綜合化戰略,積極擁抱互聯網;始終堅持專業專註,開拓專業化經營模式,鍛造「大行工匠」。

據介紹,工行全面實施「e-ICBC3.0」互聯網金融發展戰略,推進傳統金融服務的智能化改造,構建開放、合作、共贏的金融服務生態圈,向服務無所不在的「身邊銀行」、創新無所不包的「開放銀行」、應用無所不能的「智慧銀行」轉型。

然而,縱觀年報,工行沒有特別突出某塊業務,也沒有刻意強調數字化或者「e-ICBC3.0」戰略。

整體上,對於未來,宇宙行提及最多的關鍵詞是「專業」和「穩健」,鮮有花哨的概念。而國際化和綜合化,則是工行多年來始終堅持的戰略。

建設銀行

國際一流銀行集團

建行在整體實力上最接近工行,但建行對未來的思考和布局顯得更活躍,對金融科技的態度更積極。

建行田國立在年報中指出,銀行向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轉型已是不得不然的選擇。當務之急要繼續培育形成數據的整理能力、數據的洞察能力、社會資源的金融化整合能力和社會問題的金融化解決能力,全力開啟「第二發展曲線」,創新未來動力引擎。

他提了三個點:著力B端賦能,營造共生共榮生態,做企業全生命周期夥伴;強化C端突圍,根植普羅大眾,做百姓身邊有溫度的銀行;推進G端連接,助力社會治理,成為國家信賴的金融重器。

作為國內零售業務規模最大的銀行,建行在戰略上堅持零售優先,推動零售業務向數字化、智能化、網路化轉型,加快打造建行新零售。

據年報介紹,2018年,建行打造智能手機銀行,手機銀行客戶突破3億人;同時打造「龍支付」品牌,並基於龍支付推出虛擬信用卡產品「龍卡貸吧」。

整體上,同時發力B端、C端、G端,體現了建行作為超級大行的底氣;而零售優先與科技創新,堪稱建行下一階段的關鍵詞。

農業銀行

國際一流商業銀行集團

在年報開篇的公司簡介里,農行提出,建設經營特色明顯、服務高效便捷、功能齊全協同、價值創造能力突出的國際一流商業銀行集團。

在董事長致辭環節,該行董事長周慕冰指出,將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打造數字化競爭新優勢。順應金融科技飛速發展和金融業態深刻變革的趨勢,把數字化轉型作為未來一段時期經營轉型的核心。

他並稱,按照「互聯網化、數據化、智能化、開放化」的思路,堅持規劃引領、創新驅動,推進產品、營銷、渠道、運營、風控等全面數字化轉型和線上線下一體化深度融合,著力打造客戶體驗一流的智慧銀行、「三農」普惠領域最佳數字生態銀行,努力「再造一個農業銀行」。

可以看到,客戶體驗一流的智慧銀行、「三農」普惠領域最佳數字生態銀行,亦是農行下一步的戰略方向。

此外,年報在闡述網路金融業務的時候,提到了「以建設『互聯網智能銀行』為目標」,圍繞「做強B端商戶」和「做活C端客戶」兩條工作主線。

與建行相比,農行在戰略上沒有突出G端,但強調了「三農」屬性。

中國銀行

新時代全球一流銀行

與建行、農行一樣,中行把科技提到了一個極高的位置。

中行前董事長陳四清在2018年初提出了「堅持科技引領、創新驅動、轉型求實、變革圖強,努力建設成為新時代全球一流銀行」的總體戰略目標。

對於「科技引領」,中行的闡述是:把科技元素注入業務全流程、全領域,打造用戶體驗極致、場景生態豐富、線上線下協同、產品創新靈活、運營管理高效、風險控制智能的數字化銀行,打造新金融,構建新生態,建設新中行。

據年報介紹,2018年,中行以手機銀行、交易銀行、智能櫃檯為載體,加快推動全行數字化轉型。建成私有雲、大數據、人工智慧三大平台,投產智能投顧、智能客服、智能風控、量化交易等重點項目

此外,2018年11月,中行在新加坡設立首個全球化創新研發基地,聚焦跨境客戶投融資服務、貿易金融、跨境清算、人民幣國際化等領域,藉助集團科技力量,為建設新時代全球一流銀行提供動力。

郵儲銀行

一流大型零售商業銀行

郵儲銀行在一季度總資產突破10萬億,並正式被劃歸國有大行序列。

儘管在體量上與四大行差距明顯,但獨特的背景,造就了郵儲銀行龐大的存款規模與零售業務為主的特徵。

基於此,這家銀行對自身的描述是「中國領先的大型零售商業銀行」,定位於服務社區、服務中小企業、服務「三農」,致力於為中國經濟轉型中最具活力的客戶群體提供服務。

在年報展望環節,郵儲銀行提出,加快零售業務智能化、集約化、綜合化轉型;加快科技賦能,打造數字化銀行。

郵儲銀行是唯一將「零售銀行」直接寫入戰略願景的國有大行。

交通銀行

走國際化綜合化道路,建最佳財富管理銀行

交行在多年前提出了「兩化一行」的戰略目標:走國際化、綜合化道路,建設以財富管理為特色的一流公眾持股銀行集團。

在2018年,交通銀行將「兩化一行」戰略精鍊為「走國際化綜合化道路,建最佳財富管理銀行」。

交行官方口徑稱,由「一流公眾持股銀行」轉為「最佳財富管理銀行」,實質上是由自身視角到客戶視角的轉變,更加突出服務實體經濟的主線,聚焦最佳財富管理銀行建設的目標。

董事長彭純在年報中指出,加速金融科技落子布局,以數字化、智慧化為核心,全面啟動集團「新531」工程(新一代集團信息系統智慧化轉型工程),積極探索向智慧型銀行升級換代。

據介紹,交行在2010年即成立產品創新與推進委員會,由高管親自挂帥;交行還順應數字化發展趨勢,成立線上金融業務中心,著力打造金融科技平台。

招商銀行

中國最佳商業銀行

作為股份行的尖子生,招行在近年來備受追捧,在資本市場上更是一騎絕塵。

招行在這份年報中提出了最新的發展願景:創新驅動、零售領先、特色鮮明的中國最佳商業銀行。

這家被譽為」零售之王「的銀行,毫不意外將「零售領先」列入最高戰略。

在目標上,招行緊密圍繞「輕型銀行」展開,力爭實現「質量、效益、規模」動態均衡發展,經營結構持續優化,「輕型銀行」體系基本構建,數字化招行初具規模,國際化、綜合化深入推進。

與此同時,招行還在行業里率先提出了金融科技銀行的概念。

董事長李建紅在年報中指出,「科技引領不僅僅是運用科技手段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通過金融科技對銀行商業模式的再造,成為客戶體驗最佳的金融科技銀行。」

行長田惠宇提出,將圍繞客戶體驗、面向金融科技,重新審視銀行經營管理的一切,全面開啟數字化轉型。

在金融科技這條路上,沒有比招行更加旗幟鮮明的了。

中信銀行

最佳綜合金融服務企業

在年報的公司簡介欄目,中信銀行提到,以建設最佳綜合金融服務企業為發展願景,充分發揮中信集團金融與實業並舉的獨特競爭優勢。

去年是中信銀行零售業務大發展的一年,各項數據均大幅增長。對此,董事長李慶萍在年報中指出,「時間和成效堅定了我們未來進一步推進零售業務轉型的立場。」

儘管如此,中信銀行並沒有提出零售優先。李慶萍提到:「一定程度上而言,近年來本行傳統對公業務優勢為零售業務轉型提供了壓艙石的作用,隨著零售業務轉型步入良性軌道,我們決定現在是同時推動對公業務全面轉型的時候了。」

對於金融科技,李慶萍的表述是:我們超越金融多一點還是科技多一點的爭論,加強金融科技創新,促進金融與科技在思維、理念、業務模式、管理模式等全方位融合。

整體上,金融科技固然重要,但綜合化是中信銀行的核心戰略,同時推進公司銀行與零售銀行、金融市場「三駕齊驅」。

平安銀行

智能化零售銀行

在年報的公司業務概要環節,平安銀行提到:本行秉承「科技引領、零售突破、對公做精」的策略方針,致力於打造「中國最卓越、全球領先的智能化零售銀行」。

雖然整體實力與招行差距較大,但平安銀行近年來在零售轉型上異常激進,並且野心勃勃。

這家銀行的戰略落腳點是零售銀行,但特意突出了「智能化」。

董事長謝永林在年報中指出:「時至今日,市場已經對平安銀行打上了科技的標籤,科技也正引領我們走上不斷超越、不斷創新的轉型快車道。」

據年報介紹,零售業務已經成為平安銀行收入增長的主要動力,其零售營收、貸款等佔比均超過全行整體的50%。

浦發銀行

一流數字生態銀行

有意思的是,浦發銀行與農行都盯上了「數字生態銀行」這一概念。

董事長高國富在年報中指出,「2018年是浦發銀行成立25周年。我們緊隨時代步伐,提出了『以客戶為中心,科技引領,打造一流數字生態銀行』的企業願景。」

據介紹,去年浦發銀行在業內首發APIBank無界開放銀行,首推集成式VTM,建設浦發主導的O2O數字化生態圈;對標科技前沿,聯合百度、華為等設立六大創新實驗室,攜手微軟等成立科技合作共同體,推進金融科技成果應用。

高國富還表示,2019年將繼續聚焦科技引領,加快推進科技與公司、金融市場、運營管理等實施融合,成立敏捷團隊,推動各領域數字生態建設齊頭並進。

看起來,浦發銀行大有allin數字化的姿態。

民生銀行

民營企業的銀行、科技金融的銀行、綜合服務的銀行

2017年末,民生銀行董事會審定了《改革轉型暨三年發展規劃方案》,確定了「民營企業的銀行、科技金融的銀行、綜合服務的銀行」的戰略定位。

民營企業一直是民生銀行最重要的標籤,因此其將「民營企業的銀行」放在了第一位。

所謂「科技金融的銀行」,指的正是金融科技。展望2019年,民生銀行提出,將理順科技金融和新技術戰略布局,落實資源投入,建立配套體制機制;推動直銷銀行獨立經營,大幅提升網路金融對業務線上化、數字化轉型的支撐。

不過,年報在闡述零售銀行改革轉型的時候又提到「以打造中國最佳零售銀行為願景」,堅持以客群經營為中心,承接民企戰略,聚焦民企生態圈、小微、私銀企業家三大核心客群。

光大銀行

一流財富管理銀行

在行業里,交行和光大銀行較早地將業務重心轉向財富管理,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據年報介紹,2018年光大銀行制定了新版發展戰略,明確「打造一流財富管理銀行」的戰略願景,積極推進財富管理3.0建設。

具體來說,光大銀行將突出「財富管理」的三大特點:

一是「大」,財富管理的客戶更加廣泛、產品更加多元,包括傳統的個人客戶,也涵蓋公司客戶、機構客戶、政府客戶;

二是「真」,回歸財富管理的本源,堅持產品創設發行真實、投資管理真實、風險收益真實;

三是「新」,適應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順應數字化、智能化的時代要求。

興業銀行

優秀的綜合金融服務商

與中信銀行類似,興業銀行將戰略目標瞄向了綜合金融。

對於這一定位的另一種表述是「商行 投行」,在年報中被該行董事長與行長多次提及。

這並不意外,在股份行里,興業銀行以對公業務能力出眾而聞名,並被譽為「同業之王」。

2018年,興業銀行提出了「1234」戰略體系:「1」是一條主線,以輕資產、輕資本、高效率為方向;「2」是商行 投行兩個抓手,堅持客戶為本、商行為體、投行為用;「3」是三項能力,持續提升結算型銀行、投資型銀行、交易型銀行建設能力;「4」是四個重點,強化重點分行、重點行業、重點客戶、重點產品的戰略作用。

在科技方面,興業銀行並不弱。該行的銀銀平台最早在業內將金融科技轉化為商業模式,已與1906家中小金融機構建立合作關係。

此外,年報還提及,該行去年全面推進「由B到C,以點帶面」的開放銀行建設;已成為流程機器人領軍銀行,對外提供近百項API服務。

華夏銀行

「大而強」「穩而優」的現代金融集團

在股份行里,華夏銀行成立時間相對較早,在2003年就實現了IPO,成為全國第五家上市銀行。

遺憾的是,這家銀行近年來已然掉隊,在股份行序列的位置不斷下墜,乃至遭遇北京銀行和江蘇銀行等城商行領頭羊的趕超。

在最新的年報中,華夏銀行提出,該行以存款立行、金融科技興行、人才強行作為根本的戰略導向,堅持特色化、數字化、綜合化、輕型化的發展方向,努力建設成為「大而強」「穩而優」的現代金融集團。

據介紹,華夏銀行把推動金融科技創新作為六大戰略重點之首,加大金融科技創新投入,大力培養引進科技人才,運用金融科技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金融科技引領轉型發展的成效顯現。

具體而言,該行與外部機構開展線上貸款業務合作,促進零售金融的規模增長和收益提升;圍繞數字化銀行建設,啟動數字化流程再造工程;加強與騰訊、華為等科技公司開展合作。

可以看到,華夏銀行將金融科技視為下一階段發力的重心。

浙商銀行

最具特色競爭力的中型銀行

浙商銀行成立於2004年,是一家年輕的股份行,因此規模相對較小,不過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

面對經濟金融新常態,浙商銀行確立了成為最具競爭力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和浙江省最重要金融平台的「兩最」總目標和全資產經營戰略。

在戰略定位上,該行年報的闡述是:創新合作,在客戶中心理念下實現客群與業務聚焦;靈活應變,塑造綜合化、數字化、扁平化的有機組織;對標一流,打造最具特色競爭力的中型銀行。

與此同時,「平台化服務銀行」是浙商銀行當前的一個重要標籤。

據年報介紹,浙商銀行創新金融科技應用,植入平台化基因,重新定義銀行業務模式和經營管理,構建「科技 金融 行業」綜合服務平台,將銀行業務嵌入實體企業生產經營和資金管理活動之中,打造平台化服務銀行。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零壹財經 的精彩文章:

調查:數據報送與信息披露成備案前置條件,各家平台都做得怎麼樣了?
P2P月報:整合、增資成網貸平台4月主旋律

TAG:零壹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