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看看美國兒科學會怎麼說

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看看美國兒科學會怎麼說

如果您和有孩子的家長探討過關於打孩子這樣的問題,可能多數朋友都會告訴您,"做不到。""不打不行。"當家長的行為處於非常激動的時候很容易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所以打孩子的工具就可能是手邊的任何東西,體罰的形式也會是頭腦里當下想到的不太合理的方式。

今天在西方已經開始關注中國式教育的時候,我們的很多家長也已經意識到不正確的打罵孩子給孩子帶來的危害,但是"手中的戒尺"卻並不是說放下就放下的。我記得我的媽媽小時候對我說讓我一定聽話一點,據說不知道哪個村子裡的一個孩子被他的媽媽輕輕棍子就敲死了。而我的朋友也抱怨過自家孩子不愛哭,只要孩子哭一聲她就會心疼孩子也能少挨打啊。

1、從來都是強烈的反對

在我們印象中美國的家長是不能打小孩子的,如果有過分的行為警察就會介入,美國的小孩子也很會用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打罵教育一直被相關的專家各種的批判和反對,反對自然是因為打孩子這樣的事情在今天依舊存在。

打孩子在長久看來一定會有它負面的影響,所以家長在面對犯錯的孩子的時候要有強大的內心,畢竟我們是希望孩子能夠更好而不是傷害孩子。專家們關於"禁止體罰"的問題呼籲了幾十年,如今依舊有那麼多的人在保護兒童權益的路上。

2、打孩子的危害

1. 不難發現,經常會被棍棒教育的孩子比起別的孩子更有暴力傾向。打一頓對於家長來說當然比講道理簡單,孩子想解決問題的辦法的時候也就會首選暴力,這樣會讓孩子更加的叛逆。這樣也會形成一個惡性的循環,孩子在外打架回家就會被體罰教育結果卻是孩子更熱衷於暴力。

2. 我們作為一個文明的現代人都知道拳頭解決不了問題,但是對於自家孩子彷彿打一頓又特別的簡單和直接。一直被簡單粗暴的對待,孩子思維也會被影響。相關的研究也多次得出打罵阻礙孩子智力能更好的發育的結論。

3.和孩子良好的親自關係需要長期且精心的維護,打罵絕對是讓孩子和家長疏遠的手段。孩子因為畏懼和逃避責罰會和家長之間越來越有距離。也許一個從小被打罵的孩子長大之後依舊孝順父母道德良好,但那一定不是打罵的功勞。

4.打孩子當然是為了讓孩子改正錯誤,但是在對於暴力的恐懼中孩子早就忘記了他做錯的那件事情了。那些從小被經常打罵的孩子,多數不會記得自己當初為什麼挨打,他們只是知道錯了會挨打卻不會記得具體的事情。

5.小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被懲罰這樣羞恥的事情孩子內心也是需要心理建設去消化的,這樣就阻礙孩子正常的心理成長和建設過程。被打帶給孩子更多的不是肉體的疼痛而是內心的屈辱,而長期處於胡思亂想之中孩子很容易做事極端。

6. 如果長期處於暴力教育中,小孩子暴力法解決問題的可能就會大大增加。長期得不到溫暖陽關的正能量,被打大的孩子你又怎麼去要求他陽光開朗呢?

3、比打一頓更有效的辦法

1. 首先要冷卻自己內心的憤怒,認真的去思考自己關於這件事情為什麼會憤怒,孩子在這件事中變現出來好的點。這樣就能更清晰的對孩子講明問題的根本所在,讓孩子知道您為什麼不允許這樣的事發生,也讓孩子去思考您觀點的對錯。

2. 給孩子說話的機會,不管是什麼樣的錯誤都要去尋找孩子這麼做的原因。一味的只是去阻止表面行為的錯誤,很有可能會錯過糾正孩子錯誤思想的機會。比如孩子偷東西的問題,也許因為家人的溺愛讓他的心裡有了我可以拿走我喜歡的任何東西的想法。打一頓可以讓孩子不再去偷東西卻不能讓孩子喜歡佔有的想法得到控制和扭轉。

3. 在家裡給孩子制定規則,讓孩子避免犯更多的錯誤,不要給自己打孩子的借口。在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能夠清楚的明白別人對他的要求和命令,如果有不願意孩子去做的事情——比如長期上網,那就在給孩子手機或者電腦的時候就和他約定好,不要到了時候再去打他。

4.小孩子都希望自己是被關注的,在學校要在和同學的比較中勝出才能得到更多的關注,在家裡就不要讓孩子需要被關注的心情難以滿足了。常常也會聽到一些孩子調皮搗蛋經常挨打,只是因為他們想要被關注被重視。

5.在孩子做了正確的事情,有了十分優異的表現主動的去表揚孩子,要比再孩子犯錯的時候去懲罰能得到更好的結果。更多的誇讚孩子關注孩子優秀的一面,會讓孩子不好的行為習慣在他變的更好的過程中慢慢的消失。

6.要告訴孩子您對他的打罵是錯誤的。給孩子反抗您的勇氣,讓他敢在您打罵的時候堅持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和觀點。這樣不僅能避免過度的打罵孩子,也是讓孩子肯定自己增強自信。

4、為什麼打孩子?

孩子犯了錯就打一頓,有沒有想過家長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1.家長曾經被自己的父母怎樣對待,在教育子女的時候有意無意的就會用同樣的辦法去對待他們。家長自己從小就是被打大的,自然不會覺得再去打罵孩子有什麼不好。在我們的傳統觀念里"嚴厲"和"打罵"似乎存在必然的匹配關係,似乎嚴格要求孩子的家長就沒有不打罵的。

我們生活中當然能夠看到很多棍棒下被嚴苛要求的孩子最後能夠非常的優秀,但是如果仔細的去關注就不難發現,除了打罵之外嚴苛的父母對於自己也是嚴苛的。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父母會一直高度的關注,陪伴著孩子去完成,這期間孩子需要任何物質需要家長的後勤保障也都是非常的到位。

那些被打罵還能夠優秀的孩子不是因為被打罵,是因為他們父母榜樣的力量,因為父母對孩子有更多的關注,因為父母全身心的投入和關懷,因為除了被打罵更多記憶是關於父母對自己的愛。

2. 很多的家長在打孩子之後都會後悔,尤其是孩子身上有傷痕的時候自己會更加痛恨自己。但是這樣的懊悔可能會變成對孩子的抱怨"你怎麼都不躲?"家長都是心疼自己孩子的,打孩子的時候對於自己的不滿會遠遠大於對孩子。

同樣的事情已經給孩子說過很多遍孩子依舊犯錯,家長心裡也會有憤怒和疑問。已經把能夠想到的全部對孩子說了,也嚴厲的禁止孩子去這麼做如果到頭來孩子還是犯錯似乎真的就剩下"打"這一個辦法。生活中的難題和挑戰是一種常態,我們當然希望用更簡單的辦法去解決。但是教育孩子真的沒有捷徑,每次遇到難題都需要家長花費更多的心思去和孩子一起度過。

孩子不聽話了嗎?作為家長的您就要讓自己打起精神來,反思自己是否已經足夠的關心孩子,對於孩子的陪伴是否足夠。如果您已經足夠了解自己的孩子,那就一定能和孩子好好的相處,不需要打罵孩子就能夠和您一起完成您和他的所有期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哆喵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寶寶六歲前的這些成長關鍵點,做好讓娃受益一生,比財富更重要
兒童性早熟人數增加,想要預防,父母必須做好這幾件事

TAG:哆喵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