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一壺漂泊 浪跡天涯難入喉 你走之後 酒暖回憶思念瘦

一壺漂泊 浪跡天涯難入喉 你走之後 酒暖回憶思念瘦

一壺漂泊 浪跡天涯難入喉 你走之後 酒暖回憶思念瘦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傳統音樂作為非遺「十大類」之一,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除了對原有音樂的保護,如何實現新時代語境下的發展也十分重要。回顧整個中國流行音樂史,優秀的音樂人們,似乎從來沒有停止在此基礎上的探索。本文將分上下兩篇,展開給大家介紹新時代下,傳統音樂的「中國風」創作。

提起流行音樂的「中國風」,大部分朋友會想到周杰倫,陶喆或者王力宏。

不可否認,新世紀初,席捲整個中國的三位音樂才子互相角力,帶動整個華語樂壇掀起了一陣「中國風」的創作狂潮,為我們貢獻了無數流行樂經典。

一壺漂泊 浪跡天涯難入喉 你走之後 酒暖回憶思念瘦

R&B也好,chinked-out(中國嘻哈)也罷,中國元素在流行樂中各自組合,成為一個時代的回憶。

這一時期的代表作當選周杰倫的《東風破》、陶喆的《susan說》和王力宏的《花田錯》,這三首歌各有各的特點,甚至音樂中的「中國風」,也是在這三首歌的基礎上被系統化定義。

1《東風破》: 詞作上的新探索


一壺漂泊 浪跡天涯難入喉

你走之後 酒暖回憶思念瘦

——《東風破》方文山

新世紀中國風的興起,來源於周杰倫《葉惠美》專輯的數首R&B音樂,其中《東風破》最具有代表性。在原有民間小調的基礎上進行編曲創作,以傳統辭賦的模式進行歌詞寫作,漂亮地與傳統民歌、小調、戲曲分割,誕生出新的流行「中國風」標誌。

一壺漂泊 浪跡天涯難入喉 你走之後 酒暖回憶思念瘦

現今來看,方文山的詞作尤為出彩,不同於林夕,黃霑等詞作人的古風創作,方文山這種文白混合,古今參夾的創作方式,更加受到市場的青睞。「你走之後」「那年我們都很年幼」這樣的歌詞,明顯不是傳統的古風詞。但無論是《東風破》,還是之後的《青花瓷》、《蘭亭序》等歌,都保留了傳統辭賦的韻味,更加符合當下時代語境。

在此之前,香港樂壇曾經風靡過一陣古風詞。黃霑創作的《滄海一聲笑》,林夕《難念的經》都是其中翹楚,但其模式還是在傳統辭賦之下進行創作。方文山的創作卻打破了這一格局,引領了新一輪的創作風潮,定義了「中國風」的歌詞創作模式。

吞風吻雨 葬落日

未曾彷徨

欺山趕海 踐雪徑

也未絕望

拈花把酒 偏折煞

世人情狂

——《難念的經》林夕

2《花田錯》:唱腔新概念來襲


花田裡犯了錯

說好 破曉前忘掉

花田裡犯了錯

擁抱 變成了煎熬

花田裡犯了錯 犯錯...

像迷戀鏡花水月的無聊

花田裡犯了錯

請 原諒我多情的打擾

——《花田錯》陳鎮川

戲曲和流行樂,似乎一直是格格不入的兩極。但新世紀初R&B音樂的流行,卻帶來了戲曲與流行樂的一次「和解」。在《花田錯》中,我們發現,本來和流行樂極不搭調的戲曲長轉音,卻意外地十分適合R&B這一音樂風格。聽過這首歌的朋友,對這首歌副歌部分的大量長轉音絕對印象深刻。

一壺漂泊 浪跡天涯難入喉 你走之後 酒暖回憶思念瘦

將R&B和戲曲唱腔相結合的方式,取得了巨大成功。其實戲曲轉變成流行音樂,大家都不陌生。在《花田錯》之前,《劉海砍樵》《天仙配》等音樂相信朋友們都不陌生。拿《劉海砍樵》來說,它脫胎於湖南花鼓戲的比古調,經過春晚播出,也曾風靡大江南北。但這一階段的歌曲創作,大多是脫胎於花鼓戲、黃梅戲、二人轉這樣的戲曲。這些戲曲都有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特點。而且發展期都不長,民眾接受基礎高,誰都能來一兩段。本就十分符合流行樂的特徵。

而對於京劇、崑曲這樣的戲曲,唱腔繁瑣,聽眾模仿程度就比較大了。王力宏的《花田錯》,也在傳統與現代結合中,走出了一條新的概念。

在新世紀的「中國風」浪潮席捲過後,黃曉亮在《中國風音樂史》中提出:「中國風就是三古三新(古辭賦、古文化、古旋律和新唱法、新編曲、新概念)」,「中國風」也至此定了調性,之後流行樂壇音樂人頻出不窮,但似乎都逃離不了周陶王三人的影子。無論是詞作十分出彩,甚至入選《大學語文》教材的《千百度》,還是語句離奇,不堪入目,被大學老師痛批的《盜將行》,其實還是在這三人的基礎上進行的延伸。

一壺漂泊 浪跡天涯難入喉 你走之後 酒暖回憶思念瘦

但這不代表著傳統音樂只有R&B的再創作模式,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音樂市場和其它文化藝術形式一樣,從「供給」走向了「選擇」市場。而「中國風」在這不同的細分市場中,散發出不同的魅力。下面我們選擇幾個不同音樂形式來做介紹。

1

民謠:飽受質疑中前行

提起民謠中的「中國風」,近段時間名聲可不太好,無論是所謂的「古風民謠」還是上文提到過的《盜將行》,似乎都讓「中國風」這一音樂形式增添了一層陰影。

一壺漂泊 浪跡天涯難入喉 你走之後 酒暖回憶思念瘦

其實民謠這一音樂形式,包含內容十分廣泛。而與傳統音樂結合誕生的作品,王洛賓老先生是最具有發言權的。無論是脫胎於國家級非遺項目「花兒」的《青春舞曲》還是哈薩克民歌改編的《在那遙遠的地方》,都是民謠中的巔峰之作。

除了王洛賓老先生的作品外,新世紀在「中國風」民謠的探索中,也有不少佳作。堯十三的《瞎子》,就在結合傳統樂器之下,誕生出的一首貴州織金縣民謠。

拉們講是那家嘞

離別是最難在嘞

更其表講現在是秋天嘞

我一哈酒醒來 我在哪點

楊柳嘞岸邊風吹一個小月亮嘞

——《瞎子》再瞎畢明

這首貴州民謠,通篇採用貴州話演唱,奇怪的是卻沒有受到地域局限的束縛,14年時曾風靡民謠圈。與其說是一個瞎子的自言自語,更像是作者對於柳永《雨霖鈴》的自我認知。堯十三另外一首《雨霖鈴》,也是在柳永的詞作上,融入了佛教音樂、戲曲和傳統音樂,可以說,也是「中國風」的代表之一了。

而剛剛不久還在抖音上爆火的《探清水河》,卻引向了「中國風」的另一個面。相比堯十三,張雲雷和曉月老闆的改編相對簡單。在北京小調《探清水河》的原版上,增加了民謠元素,一段悲涼的愛情故事在兩人不同的演唱中,娓娓道來。

一壺漂泊 浪跡天涯難入喉 你走之後 酒暖回憶思念瘦

《探清水河》的原曲可以追溯到無錫民歌《無錫景》,在電影《金陵十三釵》中,也有根據此曲改編的小調《秦淮景》,雖不是民謠,但吳儂軟語真的把人聽酥了。

而小編個人比較喜歡的是來自野孩子的《流浪漢》,這首民謠來自新疆民歌,極具新疆特色。

一壺漂泊 浪跡天涯難入喉 你走之後 酒暖回憶思念瘦

由於民謠創作門檻較低,目前仍有魚目混珠的現象存在。但對於傳統音樂來說,民謠這一音樂形式本就有很多共同性,可以說民謠本就是民間小調、地方戲曲、地方民歌一脈相承下來的音樂形式。除開北京小調、蘇州彈詞、新疆民歌、貴州民歌,其實還有很多好的傳統音樂通過民謠的形式進行新的重生。束於篇幅,也就不一一介紹。

這周三,非遺與文創將繼續連載《新語境下的「三古三新」,「中國風」的新浪潮時代即將來臨。(下)》,展開介紹搖滾、說唱、電音中的「中國風」,希望通過本文,能夠讓大家進一步了解到,傳統音樂的「中國風」的不同面。

一壺漂泊 浪跡天涯難入喉 你走之後 酒暖回憶思念瘦

非遺與文創

聯繫我們

電話:13520769768(同微信)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萊錦產業園郵箱:rjwh@rjwh.com.cn

圖片轉自網路,僅用於學習交流,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權益,請與我們聯絡,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