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瓷器作為兼具實用和審美的藝術作品,是中華文明的傳統瑰寶,歷史悠久,品類眾多,藝術精美,名揚內外。至宋代時,名瓷名窯已遍及大半個中國,甚至遠渡重洋傳播海外,當時的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和定窯並稱為宋代五大名窯,謝肇淛在《五雜俎》記載:「今俗語窯器謂之磁器者,蓋磁州窯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銀稱米提,墨稱腴糜之類也。」可說是迄今發現最早使用「瓷器」稱謂的史料。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如意輪觀音》連紫華 作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連紫華德化白瓷

LIAN ZI HUA DE HUA BAI CI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捻珠觀音》連紫華 作

在浩瀚博大的中華瓷器歷史中,德化是中國三大古瓷都之一,與江西景德鎮和廣東潮州(一說為湖南醴陵)齊名。德化出產的瓷器以瓷質優良,胎骨細密,釉面晶瑩光亮,色澤透明的白瓷而聞名,享有「中國白」、「象牙白」、「奶油白」、「中國瓷器之上品」等美稱。德化瓷始於宋,盛於元、明。明萬曆《泉州府志》有記曰:「白瓷,出德化程寺後山,潔白可愛」,其時,以何朝宗為代表的一批藝術家創作的象牙白瓷雕塑像造型精美,生動細膩,藝術成就極高。隨著鄭和下西洋,帶動海上貿易的傳衍發展,德化白瓷走出國門遠銷30多個國家,流通世界名揚四海,法國人驚嘆「可與米蘭的斷臂維納斯相媲美。」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阿摩提觀音》連紫華 作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如意輪觀音》局部 連紫華 作

我曾多次到德化,因為對德化白瓷的喜愛,工作之餘,即抽空到瓷藝大師的工作室走走。戊戌冬的一個周末,與好友翁坤海等三五人一同驅車到德化,我們在陶瓷科技園區友濱陶瓷研究所,見到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連紫華。我與連紫華是舊交,此次相逢,尤為親切,相談甚歡。

他1970年出生在德化的一個偏遠山村,德化一帶盛行白瓷,即使民間百姓家也多使用白瓷製品,從小的耳濡目染使連紫華對白瓷產生濃厚的興趣,且迷上瓷塑這門傳統藝術。後來他考入德化陶瓷職業中專,畢業後在一家陶瓷工廠工作,一邊學拉坯、塑像、雕刻、燒窯等手工技術,一邊學習宗教、人文、歷史等學術文章。後又跟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柯宏榮學藝,專攻傳統陶瓷人物雕塑。1997年,在朋友的幫助下,已是技藝在身的連紫華創立了陶瓷研究所,取名為「友濱」。在德化眾多大師成立的瓷藝所中,名稱大都取自人名或其從事研究的瓷種領域,而連紫華則取「塑瓷如修身養性,交友行濱海內外」之意賦名,可見其為人率性真純、坦誠磊落的品格,誠如他自己所說的,瓷如人,亦如友,瓷品如人品,瓷德如人格。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達摩立像》連紫華 作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自在持蓮觀音》 連紫華 作

連紫華是這樣理解的,也是這樣實踐的。在他看來,白瓷的設計和雕塑不僅是技藝形式,更是生命的張揚和精神的傳達,是藝術創造者與自己對話、與天地融通的過程,所以他始終堅持在雕塑中學習,在創作中修行,以生命的積澱實現藝術的創造。步入展示廳,一批宗教題材的神佛經典和古代人物造像白瓷雕塑映入眼帘,這是連紫華創作的主要作品,他製作的「渡海達摩」、「渡海觀音」、「送子觀音」、「讀經觀音」等各類作品,色澤清潤素雅,線條流暢簡潔,造型靈動飄逸,釉色潔白光亮,不僅形態生動細膩,惟妙惟肖,而且神質靜穆寧和,澄澈祥妙。

連紫華介紹說,1995年北京故宮博物院、2011年恭王府博物館分別邀請他摹塑國家一級保護文物——明代何朝宗的達摩和觀音作品。為了完成任務,他在北京待了近兩個月,查閱資料,深研經典,前後用了一年多時間,絲毫不差地高仿了一批何朝宗的系列作品,神采非凡,氣韻生動,被中南海紫光閣、故宮博物院等收藏。連紫華是名副其實的何派技法傳承人,業界稱他為「當代仿何第一人」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立姿釋迦牟尼佛》連紫華 作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思維觀音》連紫華 作

正是這次「仿何」經歷,給了連紫華深刻的啟悟,要傳承經典,發揚精華,就不能只停留在技法的研習上,需要學習,需要創新,需要深刻理解佛教經典和傳統文化,只有真正領會「觀自在」、「大道圓融」,乃至「天人合一」等重要理念的核心本義,才能自如運用白瓷潤澤澄澈、通透明亮的質地特徵,靈活融合泥塑、木雕、石刻等各種流派的創作方式,以犀利流暢的刀法精確表現形容動態和衣褶紋理的層次深淺,在眉眼傳神、表情豐富、衣衫飄逸和形態生動的「形神兼備」整體協調中,展現慈悲莊嚴、大道圓融的佛理本義和中和致之、道法自然的傳統文化精神。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劉海戲金蟾》連紫華 作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納福》連紫華 作

所謂工匠重在技法,大師勝在心法,真正有價值的藝術作品不僅是傳承,更是具有內涵與張力的現代精神展現。為了實現對個體生命思考的藝術化闡釋,連紫華努力探索創新白瓷雕塑的現代審美突破和跨界融合可能,在繼承傳統藝術形式和風格的基礎上,吸收現代技術手段,突破大型白瓷雕塑作品燒制困難的技術難題,多件作品獲國家外觀及發明專利。同時,進一步融匯現代審美情趣,注情於像,聚神傳意,大膽借用黃、綠、紅、藍、紫等鮮艷瑰麗色彩融入清潤雅白的德化瓷器之中,以唐卡繪畫工藝、珠寶鑲嵌工藝、金屬鑄造等和德化瓷燒制工藝相結合,灌神於形,注情於貌,在保持白瓷造像端莊整肅品格的基礎上,創造出精美華麗、渾然一體的「極彩」作品,賦予如脂似玉,晶瑩剔透的瓷器雕塑以鮮明活潑的個性和氣象萬千的格局,以本真自然而大氣縱逸的風格,開創了德化白瓷的當代審美新境界。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思維觀音》 連紫華 作

連紫華對德化白瓷的傳承與創新,可以說是中國傳統瓷器藝術探索現代化轉型的典型代表。人們以審美方式認識、反映和把握、溝通世界,藝術本身就是時代審美觀念、審美趣味和審美理想的物化形態表現,傳統藝術不僅沉澱著智慧的凝聚,更反映著當下生存狀態格局,是生動而鮮活的,更是流變而發展的。正如連紫華所說,一個人的精力和眼光終究是有限的,要實現藝術的創新發展,就要在局限中求變,在領域外求新。資源整合的跨界合作,無疑是開拓傳統藝術當代審美形式的有效方式,也是新時代藝術發展的一個主要趨勢。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魚籃觀音》 連紫華 作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陳愛明龍泉青瓷

CHEN AI MING LONG QUAN QING CI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疊翠》陳愛明 作

傳統藝術的現代轉型對於龍泉窯而言,同樣是一項重大的課題。作為中國著名的五大官窯之一,龍泉窯是中國制瓷史上流傳時間最長的窯系,自兩晉時期創燒,五代、北宋初具規模,南宋時登峰造極以來,歷時1600多年,流傳深廣,技藝精美。和德化白瓷的圓澤雅白不同,龍泉窯以淡青釉瓷器的肥潤青翠見長,其特點是胎質較細,器形規整端巧,胎壁均勻,底部旋修光滑,圈足高秀規整,釉面光潔順滑,瓷器整體透著淡淡的青色,如煙似霧,清凈素雅,其中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更是以質如美玉,瑩潤溫婉的品質,達到青瓷釉色之美的頂峰。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刻花牡丹紋罐》陳愛明 作

解放初,我的爺爺從上海逃難到龍泉,在那裡生活了五六年。爺爺是一名經驗豐富的眼科醫師,在龍泉時因醫術精湛、德行仁厚而聲名遠揚。後來,爺爺舉家搬遷到浦城,不少龍泉人仍慕名前來看病問診。青瓷作為龍泉人的伴手禮,常常攜以饋贈,因此我從小就接觸龍泉青瓷,自有一番親近愛慕。在我兒時的印象中,龍泉青瓷如玉石似翡翠,晶瑩光潤,柔和溫婉,給人以靜雅之美的享受。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雲之夢》陳愛明 作

戊戌初秋,我去龍泉探親。期間與好友瞿懋平等專程到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龍泉青瓷行業協會會長陳愛明的青瓷藝術館。對於陳愛明,我慕名已久,十多年前,我的好友原海軍福建基地副司令戴志興出差途經龍泉,專門給我捎上一件陳愛明的《青詞》作品。此番與陳愛明機緣相會,甚是歡喜。

他是一位敏銳細膩、沉著善思的人,專註青瓷近四十載,致力於青瓷藝術的創新與推廣,深入研究傳統青瓷製作的各種工藝技法。在他看來,技法不是外表的形式匠術,而是內質的文心人情,尤其對於瓷器而言,瓷土粉碎、陳鍊,釉料配製、融混,以及制坯、上釉、裝窯、燒窯等每一道程序,都不是機械化的生產過程,而是蘊涵了精神旨趣和藝術理想的獨特審美創造,是作者對於生活認識與理解、探求和嘗試的躬身實踐。正是因為對陶瓷藝術的這份深刻體悟,所以陳愛明深入青瓷操練技藝,又走出青瓷研探開發,將視野投注於豐富的當下生活和廣闊的自然天地,從中汲取浩瀚博大而醇厚深沉的精神力量探索龍泉青瓷的現代新變。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泉》陳愛明 作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自然的聲音》陳愛明 作

既然是藝術創造,就應該具有閃耀的美學屬性。陳愛明長期致力於研究傳統陶瓷藝術的造型,對於裝飾和釉色都具有十分深刻的見解和獨到發揮,「跳刀」是陳愛明的絕技,這是一種最古老的陶瓷裝飾手法,源於修坯時的手工技藝,通過特殊的紋路形式突破了物象體態的靜止刻板,形成動態抽象的美感狀態,為人們提供了完整豐富而流動充沛的審美體驗。他的早期作品《泉》,就是以跳刀紋為主要裝飾方法,依託清澈潤澤的青釉色,以繁密精緻的「跳刀紋」表現奔涌飛濺的濯濯清泉,倒是一副「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的景緻。而創作於2007年的作品《盛世牡丹》更是將跳刀技術發揮得爐火純青。作者在刻盤邊沿以「灰釉跳刀紋」作為裝飾帶,內盤用牡丹花裝飾,採用繽繁細緻而層次清晰、形象飽滿而內涵豐富的造型,與青瓷特有的潤澤特徵相融合,在肌理與質地的碰撞中構成了陶瓷藝術的新型審美關係,生動再現了牡丹花雍容華貴的富麗端莊。此盤一出,即被中南海紫光閣收藏,可見其「跳刀」技法運用的高妙。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盛世牡丹》陳愛明 作

2010年《疊翠》作品則又呈現另一番景象,相較於《盛世牡丹》中的中規中矩,這幅作品對跳刀運用更加巧妙婉轉,通過多次噴釉產生厚重的釉色,呼應具有深淺度和穿透力的「層疊」形式,讓人真切感受到業界所評價的「深處如竹葉,淺處如竹竿」的行雲流水的動態美感。作品結構完整,動靜結合,如風拂竹林的輕言微語,如靜水流深的沉邃蘊積,是一番靜謐幽靜而有蓬勃生機的輕曼靈妙。在陳愛明看來,龍泉青瓷不是靜止刻板的物像,而是活潑生動的生命,是個體俯仰天地的心懷敞開,是自然萬物輾轉變換的時節四季,於是便有了作品《秋到龍泉》。與此前主要使用跳刀技法不同的是,這件作品融合了「印葉紋」裝飾、銅紅絞泥技法以及自然灰釉等多種創作技藝,展現了象徵秋季的金黃色落葉的飄落覆蓋之景,呈現出「貿槎溪頭霜葉黃,水天上下秋茫茫」的深遠寧靜意境。可以說,正是這種融合借鑒的開闊思路,賦予了作品嶄新的生機,從青瓷「跳刀紋」、「印葉紋」裝飾與銅紅絞泥、流絞泥技法的傳承,到自然灰釉在青瓷中的開發和運用,陳愛明不斷探索龍泉青瓷現代審美風格的創新突破,形成了具有個性特徵的「陳氏」風格。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秋到龍泉》連紫華 作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連紫華的「極彩」

陳愛明的「跳刀」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期盼》陳愛明 作

事實上,連紫華的「極彩」也好,陳愛明的「跳刀」也罷,都是在傳承傳統基礎上的努力創新。他們的創新,並非技法的鑽研和形式的突變,而是藝術本質的沉潛深入,是從生活萬象中感悟和體驗的當代審美融注。相較於其他漸漸失落實用性的傳統藝術形式,陶瓷仍以兼具實用性和審美性而具有較廣闊的市場,但這也恰恰成為其藝術本體發展的最大阻礙,古典人物、花鳥魚蟲、山水自然等傳統題材、粉碎、陳鍊、制坯、上釉等規則程式,都影響了陶瓷藝術既要展現個性特徵、又要發揮材質優勢的現代轉型需求。如何從古典作品中汲取營養,傳承和發揚傳統人文精神,又從現實當下實現跨域融合,豐富現代審美內涵,這是無論德化白瓷還是龍泉青瓷,乃至景德鎮青花瓷等不同品類陶瓷藝術需要面對的共同時代課題。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釋迦牟尼佛》極彩 連紫華 作

中國制陶歷史悠久,瓷器種類繁多,從唐三彩到信樂燒,從青花瓷到浙江越窯(秘色瓷),再到江西昌南和河北的定瓷,中國的瓷器藝術在古代可謂是登峰造極、精品璀璨。但正如陳愛明所說的:「青瓷技藝是一門不能停止的藝術,新的想法、好的創造都是從實踐中產生的。創新,只能在親力親為的製作中才會出現,一旦停止,技藝就會隨之停滯不前。」實踐是立足當下的,是與時俱進的,是趨勢前瞻的。如何在傳統技藝基礎上創造開發,在保證原質材料基礎上,通融不同品類之間燒造工藝、雕塑技藝、彩繪形式,甚至向國外著名瓷器藝術如日本甲賀信樂燒、長崎田燒(aritayaki),以及英國、法國等造瓷藝術借鑒,向其他藝術門類如中國書法、中西方繪畫,乃至雕塑等汲取靈感,實現傳統瓷器藝術的現代轉型和發展,這是一個嶄新而任重的課題,更是現代造瓷人不可推卸的使命。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天球》陳愛明 作

瓷器藝術與是一個繁瑣的創作和生產過程,更是一個化凡俗為神奇的創造經歷,每一個程序都是作品,每一個程序又都不是完整的作品,「親力親為」強調的不僅是操作實踐,更是身心體悟,體會「我心化瓷」的融合匯聚,更領悟「瓷亦塑我」的修身鑄德,只有立足當下,拓展視野,開敞胸襟,出入古今而圓通內外,夯實基礎而整合多元,才能真正實現以靜現動、以線突景、以色繪境的藝術創造,才能真正在這厚實深沉的土石和飛舞流動的火焰交融中,坐定為一位極目遠眺的守望者。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石帆》主編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

《文化生活報》四個連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