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經典電影《末代皇帝》,因何成為中國歷史電影之最?

經典電影《末代皇帝》,因何成為中國歷史電影之最?

有這樣一部電影,它曾經獲得9項奧斯卡大獎,同時也是第一部在紫禁城實景拍攝的電影。

這部電影的名字便是《末代皇帝》

經典電影《末代皇帝》,因何成為中國歷史電影之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該片於1987年10月23日在義大利上映,其3D修復版於2015年6月在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映。該片講述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從當上皇帝開始到最終成為一名普通公民之間橫跨60年的跌宕一生。本影片以精湛的場面調度、華麗的視覺景觀展現了溥儀在時代的洪流中,如何顛沛流離。

它作為一部進入世界電影殿堂的中國題材史詩片,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經典電影《末代皇帝》,因何成為中國歷史電影之最?

這部電影雖從1986年8月開拍,但卻在此之前進行了長期的準備工作。

服裝設計師詹姆斯·艾奇遜在真正開始設計之前,在倫敦V&A博物館以及加拿大等地,對故事發生的背景:清末時期的服裝試樣、材質等各個方面進行了研究、調查。但即便如此,設計此電影的服裝也依然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其服裝面料來自世界各地,又在西方或日本製作完成後,才可送到劇組穿在演員身上。其中,絲綢面料更是讓艾奇遜大費周章,因為在中國大陸地區,他始終找不到丁點未摻雜現代材料的純正絲綢,最後使用的上好絲綢是在香港與歐洲等地找到的。

經典電影《末代皇帝》,因何成為中國歷史電影之最?

另外,由於經費緊缺,所以有些服裝不免太過厚重。比如慈禧在去世時穿的衣服,很多裝飾都是用蠟粘在上面,因此重達45斤左右。

看頭上的大拉翅,戴在頭上很高,就像高高在上、手握大權的她。

經典電影《末代皇帝》,因何成為中國歷史電影之最?

更有傳言說,片中慈禧扮演者因服裝太笨拙,拍完戲之後便病倒在了醫院。

但無論如何,這部戲中人物的服飾確實各有特點,從常服到禮服,可以說在不同的場景都有所展示。

比如下圖中這四位女子,看似裝束相同,實則站姿的三位採用了馬蹄袖;而坐著那位,則是漢族風格的大袖子。清代服飾滿漢相融合,僅僅是從衣袖,便能看出艾奇遜在服裝設計上的用心。

經典電影《末代皇帝》,因何成為中國歷史電影之最?

片中溥儀的服裝也隨著其身份變化展現出不同時代的特色。

比如溥儀登基時所穿,即為皇帝的禮服。

經典電影《末代皇帝》,因何成為中國歷史電影之最?

禮服為皇帝參加重大典禮時所穿用。如皇帝登基,祭拜天、地、日、月,以及在元旦、萬壽、冬至三大節日接受朝賀時須穿用的配套服裝。皇帝禮服包括端罩、袞服和朝袍;這些服裝的設計,不僅繼承了古代傳統禮制中的十二章紋飾,五行中的黃色,龍的形象等,還融入了馬鞍、馬蹄和弓的形象,將中國古代冠服制度與滿族特色巧妙地融為一體。至高無上的帝王之尊,通過冠服的形制和色彩等,得到極致的張揚。

影片中溥儀登基時秋季,身著明黃色棉質朝袍。

經典電影《末代皇帝》,因何成為中國歷史電影之最?

不同於禮服,這部電影也為我們呈現出了皇帝日常裝束——龍袍。龍袍不同於朝袍,龍袍以明黃色為主,有金龍五條,列十二章,與朝袍最明顯的區別是下擺有斜向排列的線條,稱為「水腳」。水腳上有波濤翻滾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寶物,俗稱為「江崖海水」,表示吉祥綿續,國土永固之意。

經典電影《末代皇帝》,因何成為中國歷史電影之最?

而英文老師庄士敦的到來,則為溥儀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他從此思想開闊,開始崇尚西式生活。剪掉辮子,脫掉長袍,學老師穿上了西裝。此後,西裝幾乎成了溥儀必備的服飾,從未離開他的生活。

經典電影《末代皇帝》,因何成為中國歷史電影之最?

關於溥儀的時尚,在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里也有詳細描述:【穿著最講究的英國料子西服,領帶上插著鑽石別針,袖上是鑽石袖扣,手上是鑽石戒指,手提文明棍,戴著德國蔡司眼鏡,渾身散發著蜜絲佛陀古龍香水和樟腦精的混合氣味,身邊跟著兩條德國獵犬和一妻一妾。】

而且歷史中的溥儀,居然還有個英文名字:亨利(Henry)

再看看劇中的運動裝,運動馬甲、白襯衫、白褲、白鞋,這可是當時最標準的運動套裝。

經典電影《末代皇帝》,因何成為中國歷史電影之最?

而當1924年《末代皇帝》中的溥儀被趕出紫禁城時,則身著長袍馬褂。這一幕中,最難忘當屬文綉與婉容的表現。

這裡婉容和文綉梳的應該是架子頭,頭飾還是以簪花為主,高貴優雅而又精緻。

經典電影《末代皇帝》,因何成為中國歷史電影之最?

當然,劇中文綉與婉容的服飾也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同時配合鄔君梅、陳冲兩位演員的演技,可以說是錦上添花。

經典電影《末代皇帝》,因何成為中國歷史電影之最?

經典電影《末代皇帝》,因何成為中國歷史電影之最?

尤其是在隨溥儀來到天津後,兩人的服飾則充分展現出了20年代的服飾特點。

這個時期女服的普遍特徵是:日常穿的裙子都以及膝的長度為標準,這是女服史上一個巨大的轉變——女子大大方方的露出秀麗而健美的小腿,使女服造型的整體外觀起了突破性變化,它充滿了時代氣息,彷彿是新時代女裝的標誌,彷彿現代和古典的劃分就在女裙的長短上,彷彿這已成為一個定格:現代派的短裙和古典派的長裙。

經典電影《末代皇帝》,因何成為中國歷史電影之最?

經典電影《末代皇帝》,因何成為中國歷史電影之最?

經典電影《末代皇帝》,因何成為中國歷史電影之最?

經典電影《末代皇帝》,因何成為中國歷史電影之最?

經典電影《末代皇帝》,因何成為中國歷史電影之最?

文綉出走時的一身著裝,電影中拍得簡單幹脆,但恰恰這也是亮點,更貼近人物的內心。

經典電影《末代皇帝》,因何成為中國歷史電影之最?

經典電影《末代皇帝》,因何成為中國歷史電影之最?

經典電影《末代皇帝》,因何成為中國歷史電影之最?

經典電影《末代皇帝》,因何成為中國歷史電影之最?

還有文綉那條非常閃亮的禮服裙,在影片中也令人印象深刻。

20年代在夜禮服的設計中,為了適應廳堂豪華溫馨的氣氛,顯示淑女舉止端莊優雅的風度,人們情願保留古典的長裙。所以女子夜禮服多是長至腳面的。同時極為大膽的坦胸露背的設計,又使女性顯示著只有在20世紀才被看做是得體的、可登大雅之堂的風韻。

經典電影《末代皇帝》,因何成為中國歷史電影之最?

經典電影《末代皇帝》,因何成為中國歷史電影之最?

而除了服飾,影片中光影色彩的處理也有許多暗示。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在片中巧妙的色彩運用,使得影片的表達令人嘆為觀止。片中所運用到三大主色:黃、黑、綠,不同的顏色在片中有其獨特的意義。例如,片頭開場滿洲里火車站,火車駛來,一排排整齊站著的軍人,整個場景都用了綠色來表示。

經典電影《末代皇帝》,因何成為中國歷史電影之最?

綠色象徵的是一種新生命,一股新力量;加之導演在拍這段時,將色調調暗,暗綠色和後面溥儀回憶過去的黃色進行對比。黃色不僅代表了封建皇權,而且也呈現出在溥儀身上的一種對過去的歷史感及滄桑感,較之暗綠色表達的則是現實感。黃色一般是通過場景設計展現出來的: 3 歲溥儀登基,身著黃色龍袍,此時,畫面移到黃色帘布上,這代表皇權。」(何洪池, 李麗華. 傳記影片《末代皇帝》的視聽解讀[J]. 影視製作, 2017(12):80-85.)

經典電影《末代皇帝》,因何成為中國歷史電影之最?

諸如此類的細節還有許多值得我們深入探究。但毫無疑問的是,這部影片絕對是一部氣勢宏大、色彩濃郁、場面壯觀的經典之作。無論是從服飾設計、色彩表現、光影鏡頭,都有許多可挖掘、學習的地方。

同時也正如網易娛樂所評論的那樣:該片的史詩價值遠遠超越了一般的人物傳記片,歷史在個人身上的壓榨和侵蝕,幾乎是一個時代的心理縮影,與其說它講的是溥儀,不如說它講的是溥儀那個時代及那個時代籠罩下的人。



更多關於影視服裝設計專業知識,

請持續關註:拾肆worksho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