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軍隊用紙做盔甲,還能刀槍不入?戚繼光的軍隊都在使用
在古代,朝代更迭速度非常快,為了能夠在戰場上所向披靡,除了培養出精幹的士兵外,如何保障士兵在戰場上的存活率是極為重要的。所以,才有了盔甲的出現和發展。在很多影視劇中,戰場上的士兵胸前和背後都覆蓋著厚厚的片甲,雙臂也被大塊的盔甲覆蓋著。除了勇武的秦軍,覺得盔甲會影響敏捷外,幾乎所有的士兵都被武裝了厚厚的盔甲。
但是在唐朝,竟然出現了一種以輕便著稱的盔甲。而它的原材料,竟然是我們最熟悉的紙!
要知道,紙從一誕生,就不是尋常人能夠使用的東西。自從漢朝的蔡倫發明了紙,使人類的文字和書寫出現了巨大的革命後,紙成為了達官貴人才能使用的奢侈品。因為紙張的材料珍貴,製作工藝複雜,製作周期又很長,所以,在古時候的小微手工業條件下,紙的價格十分高昂。就連東漢末年,曹操等人商討軍事,還是用的竹簡。
到了唐朝,紙的發展獲得了顯著的進步。唐朝國力強盛,商業也十分進步。在這種決定性的條件下,紙的產量獲得了巨量的提升。而紙的特殊屬性,也被人所發現。那就是紙經過多次摺疊後,不僅保留著其輕便的特性,更有意想不到的堅固屬性。
據《新唐書》記載,玄宗時,徐商發明了紙甲,這種紙甲採用的是極其粗糙的草紙原料。在紙漿定性的階段,就將紙做成很多層,然後待紙晾乾之後,又將多層的紙反覆壓制,使其成為堅固的硬塊。神奇的是,這種紙做成的一塊塊串起來的盔甲,竟然有著十分良好的防劈砍效果。
不僅如此,這種紙甲,更是有著金屬盔甲難以達到的輕便。在秦朝時,為了能夠殺更多的敵人獲得更多的獎賞,秦軍往往脫下盔甲戰鬥。從這一點,就能看出戰場上的靈敏度是多麼的重要。畢竟敏捷能保證對敵人發起有效攻擊,又能夠極小的防止自身受到傷害。
可是,不穿盔甲始終可能增加受到傷害的幾率。所以,唐代出現的這種紙甲,在某種意義上,是極其完美的產品。在抗倭名將戚繼光手下的戚家軍身上,都有記載使用這種紙甲的記錄。
但是之所以這種紙甲沒能流傳至今,是它具有一點明顯的缺點,那就是怕火。很厚的紙甲能夠抵禦水的侵蝕,卻不能防止火燒。和諸葛亮對抗的藤甲軍,正是被火燒了一次,便放棄了藤甲這種效果很好的戰甲。
畢竟水火無情,一旦著火,就很難辦了。


※歷史上真實的蘭若寺,沒有美麗的聶小倩,真相讓人難以接受
※諸葛亮生前最後的計謀,竟騙了世人2000多年至今,真乃神人也
TAG:看薦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