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憫農的作者李紳大貪官,死後都不安生,他的子孫都倒大霉了

憫農的作者李紳大貪官,死後都不安生,他的子孫都倒大霉了

我國古代有許多詩人,他們創造了許多經典的詩句,其中有一首《憫農》相信大家都會背誦,這首詩更是常年被選進語文教材,成為了我們的啟蒙讀物,然而《憫農》的作者李紳卻是一個無恥的偽君子,李紳的祖父曾經當過宰相,然而他在6歲的時候,他父親就去世了,他從小跟著母親相依為命,嘗遍了人情冷暖,才在當官後寫下了《憫農》。

然而很快他便迷失了自我,據傳李紳當官後的生活十分奢侈,他喜歡吃雞,但他只喜歡雞的舌頭,每次吃雞舌頭都要殺幾百隻活雞,他家後院里的死雞堆積如山。

此外他還擺起了架子,李紳此前與一個叫李元將的人很要好,他稱他為「叔叔」,但是,李紳當官後卻一而再再而三的羞辱他,在李元將從主動降低姿態,自稱「兄弟」和「侄子」,李紳都不願意,直到李元將自稱孫子,李紳才願意與他交往。李紳在在擔任節度使時,還向當地百姓收取大量的苛捐雜稅,你能想像這是一個寫出《憫農》的人乾的嗎?當地百姓因為賦稅過重不得不背井離鄉,然而李紳卻說「手捧麥子,飽滿的麥粒自然會留下,隨風飄走的都是秕糠。」實在是讓人憤怒。

然而讓李紳最快平步青雲的還是其參與了唐代的牛李黨爭,還以貪污公款、強娶民女的罪名錯殺了揚州江都縣尉吳湘,隨後唐朝御史崔元藻發現此案有冤情,吳湘貪污數量極少,同時根本沒有強搶民女這件事,罪不至死,但是在當地隻手遮天的李紳還是執意將其處死。原來,當時吳湘是吳武陵的侄子,而吳武陵和李紳的「恩公」 李德裕有著很深的過節,所以李紳將吳湘處死根本不是要伸張正義,而是向李德裕諂媚而已。

然而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公元847年,唐宣宗繼位,李德裕被罷免,李紳也沒了靠山,吳湘的哥哥吳汝納替弟弟鳴冤,最終吳湘被平反,而最終李紳也為其罪行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吳湘案平反後,早已死去的李紳也不得安寧,皇帝判他「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也就是說他的後代也是世代不能考取功名了,當年寫出《憫農》的詩人最終落得了個讓世人唾罵的下場,還讓其子孫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看來還是不該走上邪路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六千年 的精彩文章:

將國罵變成現實,此人睡了皇帝的親媽,皇帝還把他當乾爹看待
抗戰最勇猛的士兵,此人號稱活呂布,一人斬殺27名鬼子

TAG:歷史六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