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國兵變廢黜秦出公擁立公子連!長子贏虔率輕騎勇擒魏主帥奪少梁

秦國兵變廢黜秦出公擁立公子連!長子贏虔率輕騎勇擒魏主帥奪少梁

作者:卡普空

陰晉之戰的大敗虧輸讓秦國上下意識到了秦國與中原霸主魏國之間的巨大差距,秦國舉國之力竟然不敵魏國一郡之力!在魏國奪取河西的時候,秦軍雖然不敵但好歹也給魏軍造成了重大殺傷,而且當時魏國也是以傾國之力西徵才得以擊敗秦國,沒想到不過數十年光景,秦魏兩國之間的國力差距已經擴大到了如此地步。這讓秦國宗室貴族不得不認真反思這種巨大差距出現的原因。

秦國兵變廢黜秦出公擁立公子連!長子贏虔率輕騎勇擒魏主帥奪少梁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秦國貴族認為,陰晉大戰之所以如此慘敗,其緣由有三:秦國孤注一擲,把大批青壯勞動力送上戰場,導致秦國後力不濟,無法與魏軍持續對峙,這是國君之過;秦國雖然以舉國之力派了數十萬大軍出征卻缺乏能夠有效統帥這支大軍使其發揮戰鬥力的主將,這是缺乏人才;秦軍人數雖多,但無論是士氣還是求戰慾望都遠低於魏軍,以至於明明人數佔優卻在正面交戰當中被擊潰,這是組織度太差。在確定了這三個原因之後,秦國開始逐步解決這些問題,而以秦國當時的政治環境,首先做的就是換國君……

秦出公是秦簡公的孫子,而秦簡公的君位來的並不怎麼光明,他是從自己的侄子手裡強奪的君位政治混亂,國力瀛弱,對外又接連喪師失地,到了秦出公時期更是陷入了君主之母代子執政的危險局面。很明顯,這並不是秦國需要的領導者。而此時,當初被秦簡公奪走君位的公子連卻因為長期生活在魏國而對魏國強大的本質有了一個比較透徹的了解,眼看秦國被魏國。如果秦簡公是個有能力的君主那也就算了,但他不是。

在秦簡公和他的兒子秦惠公在位期間,秦國按在地上摩擦,他心急如焚,決定聯繫國內貴族奪回君位拯救秦國。他讓身邊機智善辯之人進入秦國,聯繫與出子母親不和的大臣,在民間散布公子連要回國實行新政的消息,用金銀珠寶交接豪傑義士,暗中爭取秦軍的將領。秦國人本來就對當年公子連君位被叔叔秦簡公奪走的遭遇很同情,現在又被當年的篡位者和他的後代們坑的滿臉是血,他們也迫切的希望能有一位明君帶領他們走出當前的困境,重現秦穆公時期的榮光。兩邊可謂是一拍即合。

秦國兵變廢黜秦出公擁立公子連!長子贏虔率輕騎勇擒魏主帥奪少梁

公元前385年,陰晉之戰結束五年後,秦國貴族發動兵變廢黜秦出公而擁立公子連,公子連在秦國貴族和軍隊將領的配合下直入秦國都城雍,殺死了秦出公和他的母親奪回了君位,他就是秦獻公。在靠著秦國奴隸主貴族的支持奪回君位後,秦獻公廢除了秦國的人殉制度,又在靠近東部邊境的地區推行初租禾制度從而得到了地主和自耕農集團的支持,這兩股勢力加上原本的奴隸主貴族是秦國主要的力量構成,得到了他們的支持,秦獻公在國內推行的政策再無阻礙,他終於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改造秦國了。再無後顧之憂的秦獻公埋頭改革、勵精圖治,不參與其他國家間的爭鬥,秦國的國力漸強,人口也增加了不少,軍隊的軍事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秦人對恢復秦穆公時的榮耀也越來越強烈。

對於獻公的一系列改革,秦國的地主十分支持,而奴隸主卻越來越有意見。奴隸主獲取土地的主要方式是靠國君的封賞,地主獲取土地的主要方式是靠開墾荒地和購買。獻公的政策無疑是支持地主經濟的,而獻公本人很少將土地賞給貴族。秦國的奴隸主們受到了很大的抑制,其中一部分人轉化為地主,採取地主經濟的生產方式,獻公對這些人的做法很支持。但畢竟秦國的奴隸主勢力是一個傳統勢力,尤其是在秦人早期活動的中心,秦國的西部,依然很強大。奴隸主控制的西部與地主控制的東部的矛盾越來越大。這主要是因為秦國的土地數量已經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而使他們對現有土地進行爭奪。當然,還有對權力的爭奪。儘管對於土地和莊園的經營,奴隸主明顯不如地主在行,但他們對土地的渴望卻是同樣強烈的。獻公決定用戰爭來轉移緊張的國內矛盾,搶奪鄰國的土地來緩解國內對土地的強烈需求。秦人對與中原的交流有著強烈的願望,這也是秦獻公最初回國奪取君位的動力。由此秦國和魏國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河西爭奪戰。

秦國兵變廢黜秦出公擁立公子連!長子贏虔率輕騎勇擒魏主帥奪少梁

秦國的地理位置雖然限制了秦人擴張的方向,但也讓秦國少了許多後顧之憂,而被秦國視為大敵的魏國卻地處中原四面受敵,頻繁與趙、韓、齊等中原諸侯交戰,但魏國畢竟是最先變法的霸主國,即使只動用一部分力量也經常打得秦國大敗虧輸,陰晉之戰就是個明顯的例子。為了不成為魏國的首要打擊目標,秦獻公需要一個機會,一個魏國無暇西顧的機會。

經過了十幾年的隱忍和改革,秦國國力大大增強,而魏國卻因為粗暴干涉趙國君位繼承而遭致韓趙兩國的聯合打擊,曾經無比牢固的三晉同盟破裂了。公元前362年,秦獻公繼位二十三年後,剛剛在石門山之戰救援了魏國的趙國與韓國一起聯合攻魏,韓趙魏三國在澮水大打出手。秦獻公決定趁此時機進攻魏國在河西最重要的要塞城市少梁。少梁本為秦國同宗嬴姓諸侯梁國的都城,後來梁國被秦所滅,改稱少梁。魏國侵佔河西,第一個重建的城池就是少梁,少梁又在黃河岸邊,與魏國河東隔河相望,是黃河兩岸橫渡非常重要的橋頭堡,所以戰略意義十分重大。魏國在此屯駐重兵並派遣宿將公叔痤坐鎮指揮。

秦國兵變廢黜秦出公擁立公子連!長子贏虔率輕騎勇擒魏主帥奪少梁

魏軍強橫,在以往的對秦作戰中一直是處於優勢地位,心理上具有極大的優勢,這次秦國來攻,魏軍並沒有困守堅城而是主動出擊在黃河河畔列陣與秦軍決戰。魏軍以魏武卒居中作為全軍陣線的主力而車兵和騎兵位於兩翼伺機出擊,弓箭手則靠後部署以便靈活調動。這是一種中規中矩的部署方式,似乎和公叔痤宿將的名頭不符。其實不然,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勝。這並不是說讓軍隊統帥一味地去尋找什麼出奇制勝的法門,而是在要求主將以正兵接敵並壓迫對手迫使對方露出破綻之後再突出奇兵克敵制勝。魏軍的這種部署恰恰是符合兵法要義的。

這場戰爭雖然是由秦軍主動挑起,但雙方擺開陣勢之後主動發起進攻的卻是魏軍。魏國先以九營魏武卒前出攻擊秦軍陣地,魏國的武卒部隊是魏軍的絕對精銳,他們並不是簡單的劍盾步兵或者是長戈手,而是既能拄劍持盾堅守陣地又能長戈如林衝擊敵群還能張弓射箭壓制敵軍的全能部隊。這九營魏武卒位於前排的士兵手持闊劍大盾穩步推進,而後排的魏武卒則高舉長戈以隨時應對秦軍可能發動的騎兵突襲。而秦軍的應對也是中規中矩,秦軍士兵在魏武卒開始推進的時候就以弓弩手火力壓制,以求打散魏武卒嚴謹的陣型為騎兵突擊創造機會。然而面對身披重甲手持大盾的魏武卒,秦軍的這番箭雨襲擾並沒有什麼效果,面對從天而降的箭雨,魏武卒們高舉盾牌組成了一個完善的魚鱗陣,讓秦軍的箭雨覆蓋無功而返。這種陣型類似於羅馬軍團的龜甲陣,以大量盾牌密集排列為士兵們提供完善的遠程防護能力,因為從遠處看形似魚鱗而得名。箭雨沒有奏效,魏武卒繼續接近秦軍方陣,此時秦軍統帥面臨著一個抉擇,是放任魏武卒繼續接近與秦軍步兵集群交戰還是動用兩翼騎兵衝擊魏武卒陣列以求打散對方?

上次秦軍步兵集群和魏武卒大規模白刃交戰還是在陰晉,那一次秦軍被吳起手下的魏武卒多次擊穿陣地,一敗塗地。這次呢?秦軍步兵能不能擋得住威名遠揚的魏武卒?秦獻公不敢冒這個險,他決定派秦軍衝擊騎兵向魏武卒發起衝鋒以求打破穩如磐石的魏武卒陣列。而率領這支騎兵衝鋒的是秦獻公的長子贏虔。秦魏兩軍的這次交戰實在黃河河畔的平原地區,按說騎兵衝鋒相對於魏武卒這種純步兵部隊來說是佔有很大優勢的,但是,弓箭手這種部隊不止秦軍有,魏軍也有啊,頂著魏軍箭雨發起衝鋒的秦軍騎兵衝鋒的威力大打折扣,非但沒能沖開魏武卒的陣型,反而喪失了速度優勢被魏武卒們纏住,此時魏軍主帥公叔痤發現了這一大好機會,他果斷投入兩翼的騎兵和車兵部隊截斷秦軍騎兵的退路並命令後續的魏武卒壓上去,準備一鼓作氣消滅秦軍的機動兵力,秦軍騎兵危在旦夕。

秦國兵變廢黜秦出公擁立公子連!長子贏虔率輕騎勇擒魏主帥奪少梁

一旦秦軍騎兵被消滅,喪失了機動部隊的秦軍面對魏軍騎兵的側翼威脅就不得不抱團防守,而無法機動應對的秦軍面對天下無雙的魏武卒,那結局自不必提,又一場陰晉大敗就在眼前吶。眼見大事不妙的秦獻公不得不祭出了秦國的看家法寶——秦輕兵!和一般人的理解不同,秦軍輕兵並不是輕裝騎兵,而是不披甲的輕步兵,秦國在於戎狄的長期戰鬥中經常被佔據機動力優勢的戎狄騎兵包圍抄掠,每逢絕境秦軍就丟棄盔甲輜重赤膊死戰,全然不顧生死,久而久之,秦軍在草原上威名大振,號稱絕殺兵。這一傳統在秦獻公時期依然存在,甚至直到秦國橫掃六合的時候仍未完全消失,西安秦俑那不戴頭盔的形象就是最好的例證。

率領秦軍輕兵出擊的是嬴渠梁,作為日後名傳千古的秦孝公,他敏銳地發現了一個戰機——魏軍由於急於殲滅秦軍騎兵而把大部分主力部隊壓了上去,魏軍統帥公叔痤所在地卻因此而防禦空虛,秦軍輕兵雖然悍不畏死,但衝進混亂的戰場可不是什麼好主意,他決定直衝魏軍中軍大旗,逼迫公叔痤回援,這樣秦軍騎兵的危局自然解除。然而嬴渠梁卻算錯了一件事,魏軍統帥並不是一個人,在主將公叔痤之下還有一個副將公子昂,魏軍有兩套指揮系統!面對來襲的秦軍輕兵,魏軍主力不為所動,繼續圍殲秦軍騎兵,而付出的代價就是主帥公叔痤被俘。眼見嬴渠梁釜底抽薪的計劃失敗,秦獻公不得不率領秦軍步兵主力全線壓上。雙方投入了全部兵力在黃河之濱展開了一場混戰,就在戰況膠著的時候,魏軍陣地後方突然插進了一支秦軍部隊,這支部隊正是嬴渠梁所率的秦軍輕兵,在俘虜了公叔痤之後,嬴渠梁並沒有返回秦軍陣線而是直接從魏軍陣地後方切入,主帥被俘又腹背受敵的魏軍終於還是頂不住了,不得不放棄陣地後撤,秦軍則趁勝追擊佔領了少梁城。

秦國兵變廢黜秦出公擁立公子連!長子贏虔率輕騎勇擒魏主帥奪少梁

戰鬥結束後魏軍丟失了黃河西岸最重要的要塞少梁,主帥公叔痤也被俘虜,正在澮水與趙韓兩國鏖戰的魏國此時沒有太多的精力和秦軍爭奪少梁,於是索性連少梁附近的另一座要塞繁龐也丟給秦國,大軍退回黃河東岸防守,並派使者向秦國求和。計劃等擊敗了趙韓聯軍之後再集中兵力收拾趁火打劫的秦國。而秦軍雖然最終擊退了魏軍,但自身也傷亡慘重,特別是一度陷入包圍的騎兵部隊和力挽狂瀾的輕兵更是死傷慘重,也無力渡河繼續攻擊。再加上秦軍主帥獻公年事已高,身體抱恙,秦國同意了魏國的求和。但河西之地並沒有完全收復,魏國不會容忍河西這塊戰略要地丟失,秦國更是不肯放棄故土,一場更大的戰爭正在醞釀中,眼下的和平不過是暴風雨前的寧靜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