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古老的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指導著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並在2016年被列入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目錄。

二十四節氣,亦稱「 二十四節 」、「 二十四氣 」。「節」指的是一年中的一個節段,是一段時間的表示;而「氣」則指的是氣候,是天氣變化的概述。

我國古代曆法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將一年劃分為二十四節氣。其名稱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的每個節氣約間隔半個月的時間,分列在十二個月裡面。農曆的平年每個月有兩個節氣,一個在前半月的月初,俗稱「節氣」;一個在後半月的月中,俗稱「中氣」。

24個節氣從立春開始,到大寒結束。從立春數起,逢單數的稱為節氣,逢雙數的稱為中氣。農曆月份是以中氣作為標誌的。在一年中,以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這四個中氣為最重要。

二十四節氣和陽曆配合時,節氣在每個月的上旬,其規律為:上半年當月的 4-6日,下半年當月的6-8日。中氣在每個月的下旬,其規律為:上半年當月的18-22日,下半年當月的22-24日。

二十四節氣和農曆(陰曆)配合時,農曆的平年每月同樣有兩個節氣,即節氣和中氣,而農曆閏年的閏月只有一個節氣,沒有中氣。沒有中氣的月份,便成為前一個月的閏月。

中氣在農曆月份中的日期逐月有將近一天的推遲,如此繼續,必將有的月份的中氣正好落在這個月的最後一天,而下個月則沒有中氣,中氣將移至再下一個月的月初。

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節氣」作為民俗項目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文化新風景 的精彩文章:

他擅畫古柏山水!老乾虯枝、跌宕雄起!
夜微涼,心敞亮

TAG:書畫文化新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