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射程超過8000公里,誤差1厘米以內,為何洲際導彈那麼精準?

射程超過8000公里,誤差1厘米以內,為何洲際導彈那麼精準?

眾所周知,隨著人類在科學技術領域的不斷進步。於此同時,人類在各個方面都實現了巨大的變革,特別是在軍事領域,如今的武器裝備與之前的相比,改變更是翻天覆地,各種先進的現代化武器紛紛出現,威力更是無比強大。就拿洲際導彈來說,它作為一個軍事強國必備的戰略級遠程殺傷武器,絕對算得上是一款現代化大型殺傷武器。

大家知道,洲際導彈射程超過8000公里,它的存在有著強大的震懾力。然而,這裡有人就好奇了,既然洲際導彈的有效射程那麼驚人,那麼它是如何實現超遠距離精準打擊目標的能力呢!帶著這個問題,小編接下來就給大家說說這個原理。首先,「洲際導彈誤差大」這個理解存在誤差的。理論上講,射程在10000公里的洲際導彈可以做到圓概率誤差在1厘米以內!沒錯,就是一厘米以內,就是如此的不可思議。很多人的一個印象是「導彈」是依靠導引頭「追逐」目標的武器系統。但彈道導彈不是,彈道導彈的制導是利用引導機構將導彈死死的釘在一個飛行路線上的武器。洲際導彈的整個飛行過程,更是一個無比複雜的物理原理實現過程。

在導彈內部,有一個叫做陀螺儀的部件,在導彈發射前就開始高速旋轉,並且根據當地地點信息進行校準。當導彈發射後,只要導彈受到了加速度影響這個陀螺儀上就會有相應的電壓信號進行輸出。這時導彈的控制機構就對這個加速度進行補償。然後再不斷的進行修正運算,現在的洲際導彈普遍每秒鐘會執行上千萬次的基準陀螺儀測試信號。命中精度在100米以內。因此,只要進一步提高基準信號的採集頻率和伺服機構的響應速度,理論上洲際導彈的命中圓概率誤差可以做到1厘米以內。洲際彈道導彈從誕生之初,就是以自主導航為主的,即使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所有現役和在研的洲際導彈都是以慣性制導為主,後來又在慣性制導的基礎上增加星光制導為輔助,以現階段的技術條件來說,慣導 星光導航完全可以滿足洲際導彈的精度要求。

目前,提高洲際導彈打擊精度的主要手段有兩種,一種就是不斷開發高精度慣導組件,減小累積誤差;另一種就增加輔助制導手段,為慣性制導提供補充修正手段。雖說GPS制導等方式可以明顯提高洲際導彈的精度,但是這種制導模式容易受到干擾,不利於戰略武器使用的穩定性,因此無法成為絕大多數制導武器的手段。另外,洲際導彈作為一種戰略性武器,它自身攜帶有核彈頭,而且分導式的技術已經被普遍採用,核彈頭威力巨大,並不需要過分強調精準度,實際意義顯得並不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格空天防務 的精彩文章:

該技術比造原子彈還難!世界僅有6國掌握,我國更是用了10年!
我國曾向蘇聯定購千億武器,開箱後讓人傻了眼,我軍直接怒了

TAG:米格空天防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