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人見人愛的美女姐姐也挽救不了一部邏輯混亂的電影

人見人愛的美女姐姐也挽救不了一部邏輯混亂的電影

由畢國智執導,俞飛鴻、大澤隆夫領銜主演的電影《在乎你》日前登陸院線。影片採取意識流敘事手法,以北京、北海道為背景城市,色調、構圖、運鏡手法細膩考究,其中俞飛鴻的面部特寫與北海道的雪中街景堪稱驚艷;然而故事斷裂明顯,劇情反轉缺乏鋪墊,人物心路歷程語焉不詳。與其說這是部情節突兀對白拖沓的學院派電影,不如說這是部單幀畫面極富美感的明信片合輯。

意識流敘事≠隨意反轉 情節冗餘

《在乎你》主要講述女設計師袁元(俞飛鴻飾)在母親去世後心結日益嚴重,幻想自己十八年前沒有流產,女兒(木下彩音飾)出生長大,從日本前來相認。在女兒「不辭而別」後,她重返北海道小鎮,與前夫、婆婆重逢,參加女兒的成人禮,但終於幻覺破滅,她告別過去,重歸現實。

影片意在展現當今女性在自我實現的道路上面臨的艱難抉擇。採取意識流敘事手法,依循女主人公的幻想推進劇情,但卻忽略了前情鋪墊,拒絕提供觀眾任何判斷虛實的線索。影片反覆描寫女主袁元與女兒Keiko相處的場景,其間沒留下半點關於Keiko並非真實存在的暗示。在最後十分鐘,劇情毫無預兆地反轉並倉促收尾,待到電影結束,觀眾面面相覷、不知所云。這種意料之外同時也在情理之外的編排讓觀眾驚愕而非驚喜,甚至有種「被戲耍」的不快。

此外,影片部分情節虎頭蛇尾,不能為主題張目反而有贅余之嫌。如袁元在講座結束後突然昏倒在眾人面前,既未就醫也未服藥就不了了之;影片前半程特意介紹了袁元的商業夥伴兼藍顏知己,這一角色也在後半程卻不知所蹤;袁元身穿冬衣將自己沉入冰冷溪水,隨後竟能自如起身回到岸上……這些冗餘的人物與失真的情節使得劇情旁逸斜出,主線模糊。

設置懸疑 虛實呼應:罪不在敘事手法

《在乎你》劇情層面的失敗不能歸咎於意識流敘事手法。意識流電影雖以人物內心活動為主要敘事脈絡,但必須同時兼顧外部環境與人物個體間的相互作用。電影作為大眾傳播媒介,即使是描寫純粹的「人內傳播」(註:「人內傳播」也稱自我傳播,是發生在一個人體內的信息交流活動,主我I和客我me之間進行的信息交流),也一定要在細節處留下伏筆,幫助觀眾在精神世界與現實世界間順利切換,從而激發觀眾共鳴。

從上世紀50年代末阿侖·雷乃的《廣島之戀》到王家衛的《花樣年華》《重慶森林》,意識流電影經過國內外導演的不斷詮釋,逐漸衍生出一套兼顧文藝與商業的敘事範式。近幾年以幻覺、夢境及精神分裂為創作題材的國產電影顯著增多,2012年李玉執導的《二次曝光》講述女主人公宋其在經歷母親被殺、養父車禍、父親癌症去世後出現人格分裂,幻想戀人與閨蜜偷情,自己失手殺人的故事。影片同樣專註於描繪女主角的幻想,但導演李玉更加了解懸念設置的重要價值,在展現宋其主觀臆想的同時,通過刻畫其他人物與宋其互動時的神態、語言等細節,透露女主角舉止有異的跡象,進而幫助觀眾按圖索驥,實現虛實呼應與切換,這才是意識流敘事的正確打開方式。

從這一角度來看,《在乎你》正是因為缺少懸疑視角,過度強調以實代虛,造成觀眾跟不上劇情發展節奏與人物心路歷程,導致口碑與票房的不理想。雖然中日團隊合作拍攝為該片注入了鮮明的日本文化元素,將畫面的審美水平提升至新高度,但電影終究要以故事作為核心競爭力,再美好的風光再動人的面龐都無法單獨撐起電影的大屏。

人生贏家的判定標準有且僅有一條?

《在乎你》中,袁元人到中年,從事自己熱愛的服裝設計工作,作為時裝品牌開創者,擁有時裝生產工廠與上百家實體門店,這意味著袁元在金錢與理想層面很大程度上已經達成自我實現,而追求自我實現正是當年她選擇放棄婚姻離開日本的初心。單身、無子女、母親已故,於她意味著要忍受獨處的冷清,同時也意味著自由與無限可能。

從這個角度來說,袁元算是求仁得仁。

「人生贏家從來只有一個判定標準:你得到你想要的,你認可你得到的,求仁得仁。」如果我們以事業精進作為奮鬥目標,那麼以孤獨與忙碌為代價換取到了功名利祿則應被定義為成功;如果我們將家庭美滿視為生活真義,那麼以犧牲個人愛好與夢想為代價換取到了愛人在側子女成才也應被定義為成功。世上哪得雙全法,人的時間、精力以及認知水平何其有限,沒有誰能同時得到這世上一切珍貴,因此人生贏家必定只是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超越常人的成就,而非面面俱到、十全十美。

《在乎你》中袁元說:「曾經犯下的錯誤像個棄嬰,在看不見的地方長大,唯一的訴求就是被我記得。」顯然她認為當初放棄生育的決定是錯誤的,現在選擇與自己達成和解也不過是生活提供的唯一選項。這彷彿應驗了王爾德口中人生的兩大悲劇:「一是我們得不到想要的,二是我們得到了想要的。」庸碌如你我貌似總難以自洽,眼睛不是盯著那些得不到的美好,就是盯著那些為了得到而做出的犧牲。

筆者倒是覺得,與其掙扎著說服自己原諒曾經的失去,不如寬容地鼓勵自己放下最初的捨棄。得與舍之間難以平衡,所有人必須做出抉擇,有些失去是我們主動為之,是人生前行路上必須付出的成本,學會承擔選擇伴隨的風險,同時樂享付出換來的收穫,才是生活明智又快活的打開方式。

文 | 邵公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青藝評 的精彩文章:

蘇大強和這個媽媽一比,簡直就是純良的小白兔
他更像電影導演而非攝影師

TAG:北青藝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