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117公里/小時!掀起16米海浪,科學家或找到冰中湖出現原因

117公里/小時!掀起16米海浪,科學家或找到冰中湖出現原因

作者:文/虞子期

氣候的變化是地球上最明顯的標誌之一,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影響也是越來越大了。根據科學報告顯示,在我們南極區域,科學家們首次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發現的神秘「冰中湖」,可能又要回來了,因為這種變化在未來可能會更加的強。科學家稱,最初漂浮在拉扎列夫海上神秘「冰中湖」我們無法進行解釋,如今已經弄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科學報告指出,在一年半以前,非洲大陸處於最低溫度的時候,也就是最熱區的最低溫度時刻,位於南極地區,本應該是屬於冰川最厚的時候,然而,讓我們感到意外的是出現了一個9500平方公里的巨大「冰中湖」,呈現在南極冰區的相對教中心的位置。兩個月後它的體積增加了740%,然後再次到夏季的時候,冰塊退縮了。

在這幾十年之中,科學家們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利用衛星觀測和分析數據研究發現,這些短暫的洞,即被稱為「海鞘」,似乎是來自氣旋風暴的產生。因為有過明顯的標誌。根據科學記錄顯示,在2017年9月,由於暖氣和冷空氣在南極發生碰撞,旋風向內直入,風速達到117公里/小時,掀起16米高的海浪 ,從而將南極冰區向各個方向推開,遠離風暴的中型,就像鑽到下面的水中一樣,從而形成了我們最初認為的「神秘」洞穴。

當然,出現這種洞穴並非是壞事情,事實上,有時間還需要這樣的情況,因為這些冰冷的穿孔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作為南極生物的「一扇門」,它們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至關重要的通道,包括海豹和企鵝,並為浮游植物提供棲息地,所以說,這可能就是我們常說的事物都存在兩面性向,這算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吧。

NYUAD大氣科學家黛安娜·弗朗西斯表示,對於「冰中湖」來說,也相當於是海洋和大氣之間冬季轉移大量的能量窗口,雖然少數對生物有影響,但是它們的存在絕對可以對氣候產生了影響,這包括對區域大氣環流,全球傾覆環流,南極深水和底水特性以及海洋碳吸收的影響。而如今這些洞產生的風險可能更高。

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在較溫暖的氣候下,地球兩極的氣旋活動只會加劇,而溫帶氣旋(又稱中緯度氣旋)將越來越接近南極洲,對南極地區來說是一次重大的大家,其實我們就單獨看除了南極地區之外的氣旋風暴,以前能夠看到一個12級就覺得很強了,如今動不動都是超強颱風級別,這就是氣候變化的一個明顯標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貓 的精彩文章:

直徑340米,一顆小行星將靠近地球,最初撞擊概率2.7%
正在發生,全球乾旱「指紋」回歸,可能導致糧食和水資源短缺

TAG: 環球科學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