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不讓孩子做「書獃子」!父母一定要看看這三點,讓孩子受益終生

不讓孩子做「書獃子」!父母一定要看看這三點,讓孩子受益終生

文/木喑

作為孩子的家長,在你心裡,是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唯成績優秀的學霸,還是希望TA成為一個德智體美育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

相信大多數家長都會毫不遲疑地選擇後者,因為相較於只會學習和考試的「書獃子」,在多個領域都有所擅長的複合型人才無疑更具有競爭力。

前段時間,劍橋大學承認中國高考成績一事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也讓一些家長開始在心底蠢蠢欲動。

不過,隨後劍橋大學的回應讓不少家長心涼了半截,劍橋大學的入學標準是高考成績位列本省的TOP0.1%,更重要的是,劍橋的招生並不「唯成績論」,而是會在考試成績的基礎上對每一位學生進行綜合評估。

也就是說,孩子僅僅成績好是遠遠不夠的,TA還要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

我們都知道很多閃耀歷史的天才都是猶太人,例如愛因斯坦,弗洛伊德,馬克思,馮諾依曼等。而猶太人也是一個非常重視孩子教育的民族,他們把投資教育看成是責無旁貸的責任和義務。

但是,在教育中,他們決不是把知識推到至高無上的地位。猶太教育學家巴維曾經指出:「培養一個人格完善的人比培養一個高材生更重要。」這和培養孩子的全面發展如出一轍。

其實在現實中,大多數家長也已經意識到綜合素質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但應試教育的影響畢竟根深蒂固,在孩子的素質教育過程當中,很多家長都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從何處入手。

尊重孩子的自然生長規律,循序漸進

小苗是個急性子,做事乾脆利落,不喜拖拉。本以為這是個優點,但放在教育孩子身上就成了缺點。

前段時間,小苗給5歲的女兒報了一個繪畫班,想培養下孩子的藝術細胞。結果女兒還沒上完兩個月的課,小苗就已經處在爆發的邊緣。

小苗說,每次陪孩子去上課,看著孩子畫畫的那股肉勁兒,急得我啊,心裡的火氣蹭蹭往上竄,照這樣下去,畫畫還沒學成,我就先被氣死了。

聽到小苗的經歷,我哭笑不得,家長們太急於求成了,這就像小孩子學走路,連先邁哪條腿都不知道,就要求他要走得穩穩噹噹,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孩子的綜合素質教育也是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如果家長們一開始就抱著一種焦慮、浮躁的心態,堅持幾個月就想看到成果,還不如趁早打消這個念頭,將功夫花在提高孩子的成績上面。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寫道,真正的愛是使孩子按照其本性成長和發展。而家長們最常犯的錯誤就是自主給孩子安排了相當多的課程,每天催促孩子該去學習了,結果導致拔苗助長,違背了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

孩子上小學二年級時,我讓他看世界地理讀物,孩子很不愛看,在我的督促下勉強堅持了半年,結果書里的知識卻一點也沒記住。後來回想起來才意識到這種做法是錯誤的,父母急於求成,很容易費力不討好,反而挫傷了孩子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培養孩子全面發展應該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循序漸進,父母也要定時用自省的方式進行反思:自己有沒有急於求成的慾望。

閱讀,永遠是孩子終身受益的禮物

聰明的孩子和普通的孩子差別在哪裡?

我認為這兩者的差別在於:聰明的孩子腦中儲存了成千上萬個由不同的辭彙構成的概念,能夠隨時取用。

而這些概念的來源就是廣泛閱讀。

閱讀給孩子帶來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增長知識,更重要的是,閱讀還可以提升孩子的思辨力、創造力、判斷力、洞察力等綜合能力,而這些能力都是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美國伊利諾大學閱讀研究中心主任里查德·安德森教授主要從事兒童閱讀研究,他曾深入地研究了中國兒童的課外閱讀,並與美國的兒童閱讀做了比較,得出了如下結論:

一個中國普通家庭和一個美國普通家庭為孩子提供閱讀材料的經濟能力大體相當,但美國兒童的閱讀量卻是中國兒童的六倍。

這個驚人的閱讀量差距正是來源於美國家長注重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在美國家長看來,1-12歲的孩子可以少學一點知識,但閱讀的能力卻不能落下。美國的各個社區都有社區圖書館,平日里家長會帶孩子去進行一些親子讀書活動,既能增進父母和孩子的感情,也提高了孩子的閱讀能力。

對於中國的孩子而言,因為他們的時間更多是被限制在課堂上、教室里,因此想要增長見識、開闊視野,廣泛地閱讀無疑是最好的方法。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孫雲曉對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提出了4點建議:

1. 父母要帶頭讀書,經常讓孩子看到自己讀書。

2. 父母要經常帶孩子逛書店或去圖書館看書,並在家裡設置書櫃或書架。

3. 堅持在孩子睡覺前為孩子讀書,父母輪流給孩子讀書效果更佳。

4. 在家裡為孩子提供專門的讀書環境和時間。

這些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建議家長們不妨先實施起來,擁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一定會讓孩子受益終身。

學習金字塔法則:在實踐中學習的知識可以掌握75%

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除了要重視孩子的知識學習,更要增強孩子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例如帶孩子去戶外、博物館等地方,讓孩子親眼、親手去觀察、去學習。

著名的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提出過一個著名的學習理論——學習金字塔。在這座金字塔中,「聽講」的學習方式產生的學習效果是最低的,兩周以後學習的內容只能留下5%。而「做中學」或「實際演練」,則可以達到75%。

世界上的很多國家也把鍛煉孩子的實踐能力看作是培養孩子全面發展的重要一環。在英國,孩子周末一般會參加家庭聚會、一起出去遊玩,在寒暑假期甚至會和歐洲其他國家的城市家庭互換居住,到對方的家裡去住,去當地旅遊,在生活中學習當地語言、習俗。

在德國,孩子的假期活動主要是以「旅遊」為主,主要是去農莊親近自然,地點一般選擇在自然公園、牧場、農莊或風景區,讓孩子在自然中領略萬千景象,開闊視野。

在實踐中學習對孩子的幫助有多大?朋友敏敏的親身體驗正好可以加以驗證。

上個十一黃金周,朋友敏敏著兒子豆豆來到北京遊玩。

幾天的時間裡,敏敏帶著豆豆把北京的著名景點逛了個遍。肅穆莊嚴的天安門、皇家氣派的故宮、巍峨壯觀的八達嶺長城...豆豆完全痴迷沉醉在這趟北京之旅中,每到一個地方,豆豆都難掩興奮地調動學過的知識和媽媽進行探討,遇到不了解的地方還會向景點的工作人員詢問,學到了很多書本上沒有講過的歷史知識。

回家的路途上,豆豆意猶未盡,還和媽媽約定了下次再來北京遊玩。

在實踐中學習和在書本上學習的最大區別在於前者屬於直接經驗,而後者則屬於間接經驗,孩子親眼見到、親手參與獲得的知識往往要比在書本上看到的記憶更深刻。所以,父母記得多帶孩子親近自然,讓孩子在實踐中學習知識,這樣才有利於他更好地成長。

培養一個孩子不難,但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卻並非一件易事,它需要父母為之付出數倍的精力和成本。因此,父母不妨少給孩子一點責備,多給孩子一點耐心和鼓勵。因為相比疾風驟雨的吹打,土壤里的幼苗,更需要微風拂面的溫柔。

作者介紹:木喑,自由撰稿人一枚,出身傳統媒體,關注教育,偶爾筆墨溫情,偶爾波濤暗涌。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東方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孩子放學回家,該不該繼續學習?
教會孩子勤奮的重要,早早起來擁抱新的一天

TAG:新東方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