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陽明在古代口碑極好,為何被現代人遺忘?值得所有中國人深思

王陽明在古代口碑極好,為何被現代人遺忘?值得所有中國人深思

王陽明一生功績無數,但最令世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他提出的「心學」思想,王陽明死後數百年,世人依舊對其景仰不止。比如晚清重臣曾國藩、維新派人物梁啟超,包括國學大師胡適都是王陽明先生的粉絲。

梁啟超、陳獨秀曾在著作中多次提到王陽明,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也因崇尚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直接改名為陶行知。

王陽明在古代口碑極好,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朝廷官員都對他印象良好,很少有人去詆毀他。可是,1949年建國以後,王陽明的光環卻消失得無影無蹤,當代的年輕人,甚至不知王守仁為何人,他曾為歷史做過哪些貢獻。王陽明在古代大紅大紫,為何被現代人遺忘,值得所有中國人深思。

首先,王陽明思想的「唯心主義」色彩。歷史向來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說,現代教育學大多倡導唯物主義、批判唯心主義,現代人認為只有真實發生、真實存在的事情才是本質,那些虛無縹緲的思想只能是附庸品。而王陽明的思想倡導「心學」,所以被界定為「唯心主義」,這是半個世紀以來,社會批判王陽明的理論依據。

現代人習慣用清晰的思路考慮問題,常以唯物和唯心來劃分歷史人物,認為凡是唯物都是都是好的,凡是唯心都是壞的,所以社會才無王陽明的立足之地。有些人根本不了解王陽明,沒有讀過王陽明的著作,也不由得對王陽明產生嫌棄,這根本就是偏見。細讀王陽明的《傳習錄》,有很多可取之處,比如「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為子而傲必不孝,為臣而傲必不忠,為父而傲必不慈,為友而傲必不信。」、「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等等。

其次,王陽明曾經鎮壓農民起義。王陽明一生坦坦蕩蕩,從未做過半點壞事,唯一讓世人詬病的就是鎮壓農民運動一舉。建國以來,對歷史的評價也有一條重要依據,凡是「農民起義」都是好的,凡是鎮壓農民起義,都是壞的, 王陽明顯然中了這一條。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發現,並不是所有的農民起義都是善意的,比如李自成、李獻忠、洪秀全也曾殺人如麻,卻因為是農民的身份,其罪過便被一筆勾銷,而王陽明卻永遠被扣上了「劊子手」的帽子。

事實上,王陽明在鎮壓農民運動時,並非一味殺戮,而是講究一定的方式策略,盡量不殺或少殺,並努力解決善後問題。在解決廣西少數民族叛亂的時候,他未曾傷百姓一分一毫,就使敵軍棄暗投明,他的能力與人品是毋庸置疑的。

綜上所述,王陽明雖然不如孔子深入人心,卻也對人類文明發展起過重大作用,他的思想是小眾化的,但人生格局卻遠遠勝過歷代文人。此外,王陽明的著作《傳習錄》中有很多思想,都對現代年輕人有借鑒意義,而王陽明之爭也告誡世人,看問題不能光看兩面性,要了解事物的多面性,才能推動社會進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辛田田談歷史 的精彩文章:

劉邦並非無情,他臨死前給戚夫人留了一條活絡,只怪戚夫人太蠢
曹操名滿天下,為何至死不肯稱帝?1000多年後才發現他的智慧

TAG:辛田田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