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何以為家》的佛學解讀: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何以為家》的佛學解讀: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作者丨續祥法師

首發丨騰訊佛學

近些年來我們屢屢能看到父母起訴子女不盡贍養義務的例子,但五一檔的這部《何以為家》卻恰恰相反,電影開頭十二歲的贊恩在捅人之後起訴了自己的父母,狀辭是:「因為他們生下了我。

電影以法官的訊問為敘事的推進,電倒敘與插敘的敘事手法解釋了他捅人的緣由,解答觀眾疑惑的同時,也勾勒出了社會底層掙扎生存的浮世繪。

男主角贊恩日常的生活是:晚上和好幾個兄弟姐妹擠在同一張大床上睡覺,父母在一旁做愛。

白天要去雜貨店做送貨工,用他那小小的身軀搬運煤氣罐,去街頭售賣果汁,去藥店騙來處方葯制毒。

異於同齡人的艱辛生活讓他的性格更為早熟。

妹妹月經來臨時自己還一無所知,贊恩就已經懂得偷來衛生巾給她,並囑咐她不要亂扔,因為父母知道後一定會賣了妹妹。

他和父母的關係差到極點,不盡缺失關愛、教育,每天還被打來罵去,聽過最溫柔的一句話就是滾,狗娘養的東西。

所以贊恩被捕後極力吶喊:「我希望大人聽我說,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

除了生,還有養

這一幕讓我想起孔融說過的一句話:「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

父與子之間,哪有什麼親情?探求結果的本源,不過是情與欲的產物而已。母與子之間,又怎麼論?也很簡單,比如把一件東西寄放在瓦罐中,拿出東西之後,兩者就不存在什麼關係了。

孔融說的話,贊恩有更為直接的表達:當他聽說母親又懷孕了時,只有冷冷的兩字回應:「畜生。」

話雖然有些過激,但卻揭示了一個道理:父母的天職是除了生,還有養

生只是動物性的本能,養才是父母偉大的地方,生而不養,與禽獸何異?

從電影看,贊恩的不幸大多數都要歸咎於父母,但他的父母卻不這樣認為。

受害者

贊恩捅人源於妹妹薩哈的死,所以贊恩的辯護律師聽到薩哈沒有進醫院就死了,不由得質問贊恩的父母:「為什麼不治療薩哈?」

贊恩的父親解釋了原因:薩哈和贊恩一樣,都是黑戶。

贊恩的媽媽此時卻突然爆發了,她聲淚俱下的反駁律師:你怎麼敢評判我?我這一生都是奴隸,你有我這種處境嗎?

我經歷的你經歷過嗎?

你永遠不會,因為你連三秒都受不了。

你連做噩夢都活不下去。

換成你是我,早就上吊自殺了。

這個鏡頭讓我對麻木不仁的父母也有了一絲同情:如果要追責,這個社會才是首惡,這對父母不過是壓垮自己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某些程度上,他們也是受害者。

TA也會像我一樣

他們不在乎自己的孩子嗎?不盡然。

薩哈被送走後,贊恩媽媽臉上複雜的表情讓人覺得她並不是鐵石心腸。

她拿著好吃的糕點在勞改所對贊恩說:

「真主給你關上了一個門,同時會為你打開一扇窗。贊恩,你將有一個弟弟或妹妹。我希望是個女孩,我將叫她薩哈。」

她說這段話的時候深情款款,儼然一副慈母的樣子。

但悲哀的是,上天雖然為她開了一扇窗,她卻不知道如何從中獲得光明。

所以贊恩答道:我不舒服。你的話扎了我的心。

在法庭上,贊恩的父親也覺得自己被扎心了,他義憤填膺的為自己辯解:

「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我也是這麼被生出來,也是這麼長大的。從小到大別人跟我說:孩子是你的脊梁骨。我哪會知道有一天我會被自己的脊梁骨戳穿心扉?」

面對父親的憤怒,贊恩無動於衷,只是轉過頭來看著母親的肚子意味深長的說:「她/他也會像我一樣。」

看起來是惡毒的詛咒,實際上卻是無奈的心聲,這些對後代施加傷害的人,通常也是受害者,他們只不過是在相同的情境下複製當年學來的處理方法而已,哪怕他們曾經無比痛恨這種方法。

爺爺當年這樣對待爸爸,所以爸爸現在這樣對待自己和弟妹,自己又不自覺地這樣對尤納斯,贊恩明白,這就是輪迴。

熏習的力量

從佛法角度來講,這種輪迴的罪魁禍首是熏習

熏習者,熏如露重熏衣,香氣襲人,人在蘭麝之室呆久了,自然遍體生香;習,好比是幼鳥鼓動著翅膀不斷練習飛行,久之成自然後振翅即起,不假思維。

熏習在作用方式很像練習,都是通過不斷的重複給人以某種塑造。但和練習不同的是,熏習往往是無意識進行的,很多時候我們都看不見熏習的發生,而熏習的可怕之處正在於看不見。

贊恩原以為自己將來會變成一個好人,可生活把他當成地毯踩在腳下,由不得他不滿身泥濘。

在用繩子綁住尤納斯的腳時,贊恩有過猶豫,但最終,他還是臣服於這種自己曾經鄙視的「管教方法」。

後來他們沒了住的地方,辛辛苦苦攢的錢也拿不出來,他只能把尤納斯賣給了看起來像是好人的阿斯普洛。

同樣被生活逼得無路可走,他和自己的父母有什麼區別呢?

《大智度論》中有個比喻:有一棵樹,它以向東邊傾斜的姿勢生長,這樣一直向東長,就形成了傾向性。那麼,等到把這棵樹砍倒的時候,無論從哪裡砍,怎麼砍,它一定是向東倒下的。

這就是熏習的力量,它給人的影響自然而然又無可抗拒。

你和贊恩一樣

我們都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環境對一個人影響很多時候都是決定性的,這種影響的作用方式就是熏習,它能對你造成立體式的打擊和影響,而且環境給的這些熏習很少是指向環境之外的,身處其中,久而久之,你的心靈也就無法指向遠方了。

如果得到充足的營養,每個人的生命都會有更卓越的高度。

但是,負責為我們提供營養的客觀的環境可不是一個博愛的存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它是特別偏心的——所以才會有富者更富,窮者更窮的現象。

渺小的我們再努力成長也終究難以掙脫環境提供營養的峰值。

擺脫環境不是用努力兩字就可以做到的一種命運,你所能想像的一個人為了突破環境束縛的努力,贊恩都已經做了,起碼在他那個年齡所能做的,他都已經儘力去做了。可是些時候,越努力,就會越絕望。

和環境作鬥爭一般只有兩個結果:

1、你延緩了環境對你的馴化

2、你激烈的反應加速了這種馴化

大多數人都和贊恩一樣,是第二種。

一件細思極恐的事

與環境為敵和與人為敵最大的不同就是:環境給你的影響,大部分都是不可見又難察覺的。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已經改變了環境,其實不過是自己悄無聲息的被環境改變了

在你凝視深淵的同時,深淵也在凝視你,所以屠龍的勇士總是會變成惡龍。

而跳出環境的人也洗不凈環境給自己的烙印

況且我們又不是孫大聖,能夠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為了對自己的安全感有個交代,當我們選擇換環境的時候大部分只能選離換到現有環境不太遠的環境。

因為跳的越遠,落地之後就越陌生,越陌生,我們就越恐慌。

可如此一來,我們的新環境在「價值取向」和「價值排序」上,就不太可能和舊環境有多大差別。而我們的跳躍也會因此而效用減半。

這是一件細思極恐的事情。

解決問題

在修道中,我們面臨的情況也是一樣,而橫出三界火宅的凈土法門則能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所謂橫出,是相比較豎出而言。

一般的修行出三界都是一步一步往上修行的,就好像竹子底部的蟲子要從竹子頂部出來,必須一節一節穿透,最終才能出來,這叫豎出,但因為耗時太久,進難退易,根性一般的眾生只能不停的在進退之間沉浮,難以出離輪迴苦海。

而凈土法門的修行就好像是蟲子從竹子邊上打一個洞就出來了一樣,不需要一節一節打洞,這叫橫出,一次跳躍就是十萬八千里,從此遠離穢土的種種惡法熏習,一心向上,直趣菩提。

電影中,贊恩的辦法也是某種程度上的橫出:不和現有的惡劣環境做糾纏,直接遠走高飛到心目中的凈土。

但在這個娑婆世界上,哪裡有什麼凈土啊?

即便他成功了,也不過是再一次逃難而已。

可看電影的你我處境又比贊恩強多少呢?

你我生逢中國,長遇佛法,不比贊恩邊地受生,苦難貧賤。

但其實我們只是恰巧生活在火宅中有桌椅遮擋火勢的地方,如果不能努力逃出火宅,總有一天我們也會焚身於此,轉而托生到這火宅的另一處繼續煎熬。

三界火宅,何以為家,

滿目瘡痍,凈土安在;

不耐糾纏,只願橫出;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轉載請務必聯繫授權。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輪迴千劫,只為今生遇見「你」!
我一直念經,你聽得煩不?

TAG:騰訊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