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來自《科學》的消息,中國量子科技再刷全球紀錄,潘建偉又立新功

來自《科學》的消息,中國量子科技再刷全球紀錄,潘建偉又立新功

潘建偉院士團隊

新華社5月6日報道,國際頂級權威學術雜誌《科學》又一次刊登了來自中國量子領域研發的開創性消息,這次又是中科大潘建偉院士團隊,中國人在量子科技研發的道路上一路領先而行,全球科學界再次得到來自中國分享的科學大餐。

僅在半個月之前的4月中旬,潘建偉院士團隊新的成果在另外一份國際頂級權威學術雜誌《自然》上發表。

4月《自然》雜誌發表的是12個超導比特量子糾纏的突破,潘建偉院士團隊完成了全球固態量子系統中規模最大的多提糾纏態。而這次,在《科學》雜誌上,潘建偉院士團隊開創性地將超導量子比特應用到量子隨機行走的研究中。

量子技術

這兩項研究都會對人類的未來產生重大影響,將對人類首台通用量子計算機的產生產生重要促進作用。

報道稱,《自然》和《科學》雜誌發表的研究成果均是潘建偉院士團隊持續研究的結果,不過,能夠在短期內在如此高尖領域連續取得重大突破,實屬罕見。

了解潘建偉院士履歷的人可能都會習以為常,潘建偉院士在29歲就開始在量子科技領域成為全球頂級科學家,其當年研究的成果被評為世界物理學的年度十大進展。至今,年僅49歲的潘建偉院士獲得榮譽無數,國際頂級權威雜誌《自然》稱他為「量子之父」,是美國科技最高獎之一克利夫蘭獎設立90餘年來頒發的第一位在中國本土完成科研的中國科學家。

潘建偉院士

如果說中國另外一位頂級科學家「電磁之父」馬偉明院士為一個人抵一個師,毫無疑問潘建偉院士也是這樣的頂級科學家,中國之所以在量子科技能夠領先發達國家5到10年,離不開潘院士及其團隊的努力。

實際上,除了在量子通訊、量子計算機這樣的前沿科技上,潘偉明院士站在世界之巔。在軍事領域,潘建偉院士的部分成果也被切實的應用,中國潛艇目前就已經應用了潘院士團隊研發的量子導航技術。這項技術讓中國潛艇在茫茫大海中潛行100天之後,抵達目的地點的誤差只有數百米,這是非常驚人成就。

潘建偉院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中國潛艇使用量子導航技術之後,在潛行過程中不再需要付出海平面接受衛星導航型號就能在水下精準定位,這無疑提供了潛艇在戰時的生存和打擊能力。

量子技術

更難能可貴的是,不管是馬偉明院士還是潘建偉院士,他們都是在國外發達國家技術封鎖的情況下完成了突破並超越,成為世界最前沿科技的領路人。

有意思的是,在中國取得了一些突破之後,發達國家立馬忘記了他們的技術封鎖,紛紛呼籲中國能夠分享這些領先的科技,這可能嗎?(風聞大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強國網 的精彩文章:

最新消息,國產航母完成一項重要工程,李傑專家給予了肯定的看法
美國下最後通牒!土耳其對俄裝備動刀子?俄羅斯立馬錶態:你敢!

TAG:強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