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達摩被認為是少林武學開山鼻祖,其實,真正創立少林武學另有其人

達摩被認為是少林武學開山鼻祖,其實,真正創立少林武學另有其人

說起達摩祖師,相信看過金庸小說的夥伴們對其並不陌生。在近現代的武俠小說當中,達摩就是少林武學的創始人,少林又是中國武學的泰山北斗,以至於,達摩此人被傳的神乎其神。但是,查閱資料後會發現:在中國的佛教歷史中,達摩的來龍去脈卻顯得很破朔迷離,而與少林是否有關更是有待於考證。並且,說達摩是少林的開山老祖,更是缺乏一定的歷史證據的。

在嵩山少林有個達摩洞,相傳,達摩當初就是在這裡修鍊的。達摩被尊為中國佛教的開山祖師。而對於達摩究竟是何方神聖,何時來到中國,又何時離開,歷史上都有不同的說法。對於達摩是哪裡人?在研究中國佛教的三本著名文獻《釋氏稽古略》、《高僧傳》和《洛陽伽藍記》中,雖然,都有記載,但卻又各不相同,有說達摩是印度人,還有說是伊朗人的... ...

總之,對於達摩是哪裡人,至今還未有一個準確的定論。

除了從哪裡來的不得而知以外,達摩究竟是什麼時候來中國的,也是一直是一個眾說紛紜,爭論不休的話題。目前,流傳比較廣的說法有三種:分別是520年、526年、527年。但是,在《景燈傳燈錄》中,又說:達摩在495年就仙逝了。那麼,問題來了:如果達摩495年就已經去世的話,他又是如何在隨後的時間來到中國呢?

除非這是個神話故事,所以,我們又要開始研究達摩到底是那一年去世的。

關於這個問題,一共有包括北魏太和十九年在內的五種說法,分別分屬於不同的年份,真相到底如何,至今尚沒有一個定論。接下來,我們再回歸文章開頭的疑問,達摩是不是少林祖師,他來到中國之後,到底來沒來過少林?

根據相關的歷史典籍中所說的:達摩來到中國之後,先是到了南朝的梁帝國,並且,與當時的梁武帝蕭衍有過一次不愉快的會面。原來,梁武帝也是佛教的信徒,並且,對佛教他異常痴迷,也可以說是非常虔誠的,但是,在他在見到了達摩之後,在與其交談中發現:兩人的觀點差異非常巨大。這兩個人可以說根本說不到一起去,甚至,根本沒有什麼共同語言。

所以,之後達摩渡江北上,來到了北魏帝國,並隱居在嵩山少林。

但是,關於達摩隱居少林的這個事情,在歷史資料當中又產生了一些分歧。因為按照相關記載,達摩在495年就去世了,而少林是在496年才建成的,這在時間上就明顯對不上啊。所以,根據這一點很多學者認為:達摩其實根本沒有去過少林,更談不上什麼少林的開創鼻祖。

但是,如果說,達摩根本沒去過少林的話,為什麼在寺廟內部卻能找到那麼多跟達摩有關係的事物?唯一可以解釋的通的就是:達摩確實去過少林,但那會兒的少林還沒有建成,他去的應該是之前的少室山,並在那裡修行過,是後世把這個信息忽略了,直接說達摩來過少林了。

那麼,既然達摩去過少室山修行,也就是後來的少林,他與這裡到底是何種關係,有何淵源呢?是否真如傳說中的那樣,是他開創了中國著名的少林武功呢?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在諸多的歷史資料中,都沒有提及過達摩與少林武學的有關係。翻閱諸多經典之後,卻只有一部名為《易筋經》的武學名著中,提到了一些有關於達摩的相關內容,並且,只描述了一點關於他與少林武功的開創和傳播的內容,但也只是以兩篇極具神話色彩的故事來加以描繪的,很難作為歷史佐證,更無法直接證明達摩與少林武學創立有直接關係。

而經過後來的歷史學家對相關內容的不斷研究和考量,他們認為:真正在寺內推廣武學,並將其作為少林的一大特色,進一步推廣和傳播的人,應該是少林的第二任主持稠禪師。稠禪師又名僧稠,在三十三歲的時候來到少林。稠禪師可以說是「帶藝入寺」的,在他來到少林之前,寺中沒有任何關於武學的記載,所以說,稠禪師算是少林的第一位武僧。

稠禪師生於鄴下,當時的鄴下尚武之風盛行,一為禪修之餘強身健體,二為深山老林防野獸襲擊,三為寺廟間爭奪產業。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寺廟本身擁有自己的財富和田產,往往成為農民起義軍搶掠的目標,僧人們需要武裝起來以保護寺產甚至自衛。稠禪師小時候因為長得瘦弱,經常受同輩沙彌的欺辱,於是學佛之餘苦練武功,終於成為拳捷驍武的全才。

在他成為少林主持,掌管寺內事務自後,漸漸在寺中開展起習武、強身的活動,這也使得少林習武的風氣越來越濃,並逐漸發揚光大,最後,形成了系統化的武學體系,成為了動作精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少林武功,並且,以此名揚於天下。後來,稠禪師去世了,他的骨灰被一分為二,一份放在登封少林,一份放在安陽雲門寺,以證稠禪師與少林跟少林武功的淵源。

所以,綜上所述,少林武學與達摩並沒有什麼關係,只是現代武俠小說的一些杜撰故事而已,真正創立少林武學的其實另有其人。

總的來說,小說就是小說,它只是一種藝術形態,是故事,是杜撰的,是娛樂大眾,是消磨時間的。它可能帶有一定的歷史性,知識性,但是,它畢竟不是教材,也不是真實的歷史資料。所以,我們不能依靠武俠故事作為自己評判歷史,考量歷史的依據,還是要經過系統的研究,去偽存真的獲取相關的歷史知識,這樣的話,才不至於鬧出各種笑話。

參考資料:

【《釋氏稽古略》、《紀年通譜》、《高僧傳》、《楞伽師資記》、《洛陽伽藍記》、《景燈傳燈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術士的一句荒唐之言,讓中國多了一個偉大工程,兩千年後毅然矗立
敵方大軍已兵臨城下,可是,這個人卻醉生夢死不為所動,結果太慘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