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豆瓣8.6,終於有部日劇,敢探討這個敏感話題了!

豆瓣8.6,終於有部日劇,敢探討這個敏感話題了!

人們很少會主動關心一個罪犯的生平。

更多的則是像在《我們與惡的距離》評論區中所說的那樣:「不關心,趕緊死刑。」「我不想知道他的背後故事。」

除非他有著「傳奇性」,或者說有值得挖掘的故事性。

比如吳謝宇。

從北大高材生到弒母的高智商逃犯,再到夜場最受歡迎的男模小龍。

他的身份就像所戴的人格面具一樣,複雜多變。

同時,有不少人把他的變態、兇惡、人性扭曲,歸咎於他那有著過度控制欲、道德潔癖的母親。

誠然,吳謝宇弒母案背後的動機絕不會如此簡單,

但無獨有偶,關於母親對於子女的過度壓迫,在最近的熱點新聞中頻繁現身:童模妞妞事件、17歲男孩跳橋身亡事件等。

無論是社會事件,還是熱門劇《都挺好》《惡行》,以及奧斯卡最佳短片動畫《包寶寶》,

女性的身影被蒙上一層陰影,彷彿她們成了壓垮子女的最後一根稻草。

為什麼總把矛頭指向母親?

有人試著給出一個答案——

喪偶式教育。

意如其名,是指家庭教育中某一方的顯著缺失,比如長期外出,或者明明在子女身邊,但是缺乏情感和語言的交流。

每當明玉求助,蘇大強就會選擇逃避。

比如何潔。

她就是娛樂圈中最典型的例子。

結婚三年,在前夫赫子銘只知享樂、聚會的情況下,

她放棄了事業發展的機會,獨自承受著身材走形、產後抑鬱的壓力,堅強地扛起了家庭責任的大旗,把孩子照顧的無微不至。

顯然,赫子銘不僅缺席了子女的成長,也沒能盡到一個合格丈夫的義務。

一邊是女性對於家庭和子女的無私付出,

另一邊則是母親對於子女的掌控欲。

天平的兩端是否註定會走向失控?

這部春季檔日劇,或許會帶來一個新的思考角度——《坡道上的家》

主角里沙子,在外人眼裡,她是合格的全職主婦,

對女兒足夠耐心,事事親力親為,又有個還算體貼的丈夫,生活可謂十分美滿。

直到,她被選為一起虐童案的替補陪審員,原本平靜的生活就此徹底被打亂。

而這起案件本身也非比尋常。

一位名為安藤水穗的年輕媽媽,居然蓄意將自己8個月大的親生女兒丟進浴缸里,活活淹死。

在案件發生之後,日本媒體對此進行了大肆報道,更多關於安藤的信息被曝光——

案發前,周圍人認為安藤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

因為女兒發育不如預期,就對孩子又掐又打;

有過虐待孩子的前科,曾把枕頭壓在熟睡的女兒臉上。

在開庭前的討論中,雖然還沒有聽過當事人的陳述,看過新聞節目的陪審員們卻有了自己的定論。

他們一致認為她是個愛慕虛榮、把孩子當做攀比工具、稍有不如意就對孩子下手的惡魔母親。

一開始,里沙子也秉持著相似的態度,她覺得虐待孩子的人根本不配做母親,

但隨著公審的不斷推進,更多殘酷的真相浮出水面。

眾人口中的「惡魔母親」其實早就不堪重負。

和許多新晉母親相似,安藤患上了嚴重的產後抑鬱,精神狀態十分不穩定。

一邊是與日俱增的精神壓力,一邊是不斷哭鬧的孩子和發育過程中的諸多問題,

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就如同不斷勒緊的繩索一般,折磨著安藤,令她窒息。

而安藤的丈夫呢?

這個最該體諒她的人更是親手把她逼到絕境。

他自以為足夠盡責,實則一周五天都借口工作忙不願回家分擔家務;回家之後就睡的迷迷糊糊,還讓辛苦了一天的安藤別打擾自己。

明明自己才是那個失職的父親,卻在法庭上指責妻子是個「不合格的母親」。

最令人絕望的是,沒有人察覺出她正在被這些問題困擾,

換句話說,竟然沒有人看得到她的求救信號。

最後,不斷哭鬧的孩子和只會頤指氣使的丈夫,一起壓垮了安藤的心理防線。

劇中分為兩條主線:

一條是對安藤的審判和逐漸浮出水面的真相;

另一條則是里沙子當上陪審員之後,悄然發生改變的日常生活。

自從做了陪審員,她原本充裕的時間被分割成兩半,里沙子不得不把孩子暫時交給婆婆照顧。

在婆婆無條件的溺愛之下,女兒變得越來越任性、驕縱。

面對不斷無理取鬧的女兒,本就感到身心俱疲的里沙子,從一開始的應付自如,

再到漸漸有了失控的徵兆,她開始忍不住對女兒發脾氣。

在超市鬧著要抱抱的女兒。

當女兒再次哭鬧著抱抱時,實在騰不出手抱女兒的里沙子決定先躲到一旁,讓女兒自己冷靜一會。

結果這一幕恰好被下班回家的丈夫看到。

兩人回到家後,無論里沙子怎樣辯解,

丈夫依然帶著怒氣指責道「你這就是虐待兒童。」

於是,里沙子突然發現自己跟安藤產生了共鳴,甚至兩人的身影也在慢慢重疊。

無論是身為母親,時刻需要承擔被無限放大的育兒責任,

還是丈夫對家庭責任的忽視,對妻子的無端指責,就連那句「這是虐待兒童」,也讓她感到無比熟悉和痛苦。

劇中刻畫了多個不同境遇的家庭,只為凸顯一個主題——

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家庭與社會對女性的過分苛責。

身為女性,既要兼顧工作與家庭,又要時刻保持一個完美媽媽的狀態,

不能被人看到教訓孩子,不能拿孩子發泄怒氣,否則就會被說成「失職」。

太多女性被迫承擔了育兒過程中所有的煩惱與焦慮,在耗盡所有精力之後,甚至抽不出一丁點私人時間。

不誇張地說,她們正在逐漸被孩子「掏空」。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父親對家庭責任的漠視。

比如劇中的某位陪審員,身為孩子的父親,他寧可一個人在公司無償加班、無所事事地打遊戲,也不願意早點回家。

不僅如此,包括安藤丈夫、里沙子的丈夫和公公在內的男性角色,

他們都有一個陋習——

他們習慣於敷衍自己的妻子,毫無正面溝通的耐心。

這不僅壓制了女性的傾訴慾望,對於她們而言,也不亞於一份「慢性毒藥」。

正是由於最親近之人的忽視,導致負面情緒無處抒發,

她們內心那些原本只是微微湧出的不滿、怨氣,逐漸變成了更粘稠、陰暗的沼澤,

最終吞噬的不僅是自我,也是無辜的兒女。

反正你總是自己下棋,一句話都不說,

跟你講話,你也只會哼唧兩聲。

在《坡道上的家》原著小說的評語中,有過這樣一段話:

每個女性都能體會到深深的恐怖感,因為安藤水穗是如此的普通,她生活的困境與我們又是如此的類似,我們與她之間似乎只有一條窄窄的紅線,一旦崩潰,便會似安藤水穗一樣直直墜入深淵。

就像在現實中、在親友的口中、甚至是我們自己的人生經歷中,

總會聽到這樣的抱怨:丈夫/父親一天到晚不知道在忙些什麼,從不主動關心家裡的大小事,油瓶倒了都不知道扶,更別說帶孩子。

然後美其名曰:男主外,女主內。

為什麼總是女人在做犧牲?

答案有很多,社會定位、家庭結構、文化傳統、經濟地位,又或者是女性被賦予的「天職」。

以至於似乎所有人都對這一點熟視無睹:

雖然女性同時擁有多重社會身份,但首先,她還是一個獨立的自我。

而以父親缺席為主的喪偶式教育,在東亞國家早已成了普遍現象。

放眼社會,我們有數不清的育兒經,足以讓所有準備好轉變身份的女性學會如何做一個「好媽媽」「女超人」,

與之相對的,卻很少有人教導男性該怎樣成為一個合格的父親。

雖然不知何日才能解開這樣的困惑,但《坡道上的家》總算是邁出了第一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顏秀影 的精彩文章:

豆瓣9.1,人活著,為什麼需要遠方?
《邪不壓正》的故事將拍Netflix劇集,姜文繼續出演!

TAG:紅顏秀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