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十萬大軍壓境,皇帝大臣一心求和,唯此人說只需五日即可退敵

二十萬大軍壓境,皇帝大臣一心求和,唯此人說只需五日即可退敵

終趙宋一朝,無論是在商貿、藝術、文學還是其它領域,都呈現了一種新景象。較之往昔,這一時代的城市與市民文化可謂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這一現象,無不得益於宋太祖趙匡胤重文抑武的政策。但凡事都有兩面性,這一政策也導致了北宋越往後越羸弱的局面。

彼時的其他政權都承五代十國之風,崇尚武力。這樣一來,北宋在軍事上勢必處於下風。在太祖、太宗相繼過世後,北宋就第一次面臨著亡國之境。然而,有一人卻讓北宋朝滅亡推遲了一百多年,這人就是北宋名相寇準。

澶淵之盟前的局勢,綠色為遼軍前進方向,橘色為真宗御駕親征方向

北宋時期,邊防壓力極大。尤其因遼國騎兵的騷擾,北宋在北部邊境地帶極為被動。當傳至真宗一朝,立足防禦多年的北宋更顯疲敝。還好,此時的當朝宰相是寇準。時間來到1004年,那年上半年,遼軍數次襲擾邊境。身為宰相的寇準當即請命朝廷趕緊募兵練軍,並且挑選精銳之師駐守要害之地,防止受到襲擊。

果然,就像是寇準想的那樣,遼國於當年冬天南下大舉進犯。只可惜,數年未打過硬仗的宋軍依舊一擊即潰。勢如破竹的遼軍很快南渡黃河,汴京的橋頭堡澶州(河南濮陽)城危在旦夕。急報一夜五封,朝野震動,更有甚者打起了遷都的念頭。唯獨寇準依舊飲酒談笑,毫無危機感 。宋真宗一時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寇準告訴他若是御駕親征,五日之內就能結束戰鬥。

宋真宗畫像

皇帝御駕親征不是一件小事。戰場危機四伏,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加上宋真宗缺乏勇氣和決斷力,所以他詢問朝堂大臣的意見。妥協派的意見是讓皇上遷都,宗真宗又與寇準商量。寇準認為要處罰那些人。最終在寇準的力爭之下,宋真宗決定御駕親征。

前兩任宋朝皇帝確實有御駕親征的先例,也有的成功時候。前線士兵聽到皇帝親征時,士氣瞬時高漲。在寇準的統御下,宋軍將士很快就取得了主動權。只不過,宋真宗不是一位雄韜偉略的皇帝。當戰爭持續的同時,他心中也萌生了議和的想法。

恰巧在此時,遼軍的一員大將——蕭撻凜,被宋軍擊殺。遼國太后在罷朝五日後,也提出了休戰的請求。剛直的寇準卻依舊極力主戰,並且對遼國使臣表示:要簽訂盟約就要獻出燕雲十六州。宋真宗此時無心延續戰鬥,一意要議和。於是打算派出使臣去跟遼國商討議和之事。一心求和的一方方總是吃虧的。對於這次議和,宋真宗表示只要遼國同意撤兵,北宋方面願意每年給遼國百萬以下的銀兩。

但在出使之前,寇準跟使者說本次議和所談的數額不能超過三十萬。一旦超過,即便皇帝不殺他,寇準也要殺他。寇準的堅持,無疑將北宋的負擔降到最低。次年一月,議和順利結束,是為澶淵之盟。遼宋所定和約的內容大致是:以白溝河為界,雙方撤兵;宋每年給遼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雙方在邊境開設榷場,開展互市貿易。對北宋而言,這次議和最大的功臣就是寇準。

1019年,宋真宗去世。寇準在曾今的門生丁謂的排擠下不斷被貶,最終客死異鄉。

自澶淵一戰後,遼軍便再也沒有大舉南下侵擾。直到1125年靖康之役爆發,在金國鐵騎的重壓下,北宋滅亡了。從一定程度上講,寇準為北宋延續國祚一百多年。

當頗有才略的宰相遇上一個無心偉業的皇帝,結果大致如此。寇準甚至是幸運的,畢竟還有施展才華的機會。雖然他的堅持避免了北宋的動蕩,但是一人之力依舊無法改變趙宋孱弱的局勢。能臣只能延遲國家的滅亡,但是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國家的氣質。

參考資料:

《剛直的北宋名相寇準》·常強

《宋史·列傳第四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協虎戰爭史 的精彩文章:

TAG:協虎戰爭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