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舉兵伐吳的時候,曹丕選擇按兵不動,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

劉備舉兵伐吳的時候,曹丕選擇按兵不動,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

在關羽帶著軍隊北上打樊城和襄陽,兢兢業業地履行「隆中對」的時候,孫權感覺不太妙,拿了襄陽和南郡的關羽對自己威脅太大,於是在背後給了隊友一刀。這一刀又快又狠,劉備所佔荊州都歸了孫權,關羽也被殺了。這種恥辱之下,要劉備躲在益州瑟瑟發抖並不現實,況且襄陽還沒打下來呢,南郡又沒有了,那還玩個球「隆中對」啊。所以劉備就發兵要干孫權。在這個時候,曹丕選擇了按兵不動。這個選擇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

漁翁得利

不得不說,這一小段時間內,三國形勢真是瞬息萬變。劉備跟曹操硬剛,拿了漢中;孫權在打他心心念念的合肥;關羽打襄陽,打開荊州到宛城、洛陽的通道。曹魏方面一直在挨揍。結果馬上形勢就變了,比翻書還快。劉備和孫權因為荊州的歸屬問題,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曹魏反而成為漁翁得利的一方。

這個時候劉備必須要打孫權,誰勸都不好使,無論是為了荊州,還是為了團結人心振奮士氣,江東是必打;孫權也知道自己馬上肯定要挨揍,相信他在殺掉關羽的同時,就已經有了這個心理準備。當然,在劉備伐吳的時候,孫權也確實想請和,諸葛瑾寫的信。結果內容都是老生常談,說你應該往北打,給漢獻帝報仇如何如何,一點沒有實質上的「驚喜」。基本可以視作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空口套白狼。

這樣一來,曹魏的態度就很重要了,畢竟兩家肯定都不願意承擔雙線作戰的壓力。這回曹丕舒服了。劉備那麼恨曹操,「反曹復劉」的旗號異常鮮艷,在曹操去世後,還是想送點東西跟曹丕拉拉關係。結果拍到了馬蹄上,曹丕很反感,沒有修好的意思。劉備看事不可為,然後才稱帝;孫權沒有偶像包袱,更能放下身段了,直接就跟曹魏臣服了。我要專心應對劉備,求求你別打我了。這個時候曹丕一頭用冷屁股貼了劉備的熱臉,另一頭收了一個納頭便拜的小弟,別提有多嗨了。

力主伐吳

孫權這邊是降低姿態了,但曹魏也不是必須要接受啊。當時就有人反對了,也是一個比較有名的戰略家——劉曄。劉曄跟曹丕洋洋洒洒地說了一大堆話,總結起來就兩點:

一是孫權臣服純屬扯淡。孫權剛拿了荊州三郡,殺了關羽,這時候臣服,肯定是害怕劉備進攻的時候,北方再給他一棒子。說不準孫權還有拿我們當刀使的意思,壯壯聲威什麼的。

二是必須要揍孫權。因為這是消滅江東的天賜良機。原先孫劉聯盟,兩家都朝北打;現在西邊要往東邊幹了,如果曹魏再插一手,「吳之亡不出旬月矣。」戰後表面上曹魏和蜀漢都得利,一家一半,但實際上不然。第一孫劉唇齒相依,江東滅亡以後,劉備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到時候肯定是強大的曹魏鉗制弱小的蜀漢了。第二雖然平分老孫家,但是劉備是從南郡往東打,曹魏跨江直下,拿到揚州腹地。「蜀得其外,我得其內。」曹魏獲得的利益更多。

劉曄苦口婆心說了一大堆,曹丕當耳旁風,接受孫權的臣服。

戰事再起

劉曄能看出孫權假裝臣服,表面臣子,其實並不是他的厲害之處。畢竟基本上人人都能看出來。小編不相信曹丕看不出來,所以他也是想方設法加強對孫權的控制,比如把他兒子孫登騙過來。孫權也不傻,表示錢可以給你,兒子可不行。曹丕一看,我要你這亂臣賊子有何用?於是派出三路大軍,超豪華陣容攻打孫權。但是遭遇強力的抵抗,最後不了了之。

孰是孰非

事情的走向似乎都按照劉曄的預測在走。孫權並非真心歸附,等他收拾掉劉備以後,曹丕也錯失消滅江東的機會。小編不敢說曹丕這個時候坐山觀虎鬥是錯誤的,畢竟也不是處於當時的人,更非劉曄那樣的戰略家,但曹丕這麼做,確實有一定的道理。

劉曄認為,劉備帶著「怒火」伐吳,這個時候曹丕再南下伐吳,孫氏必亡。那劉備第一時間肯定是搶地盤,擭取利益,沒工夫管唇亡齒寒的事情。就跟南宋和蒙古夾擊金朝一樣。這個猜測在劉備的角度上確實是正確的,但卻沒有考慮到孫權方面的想法。

這裡面第一要牽扯到劉備這次軍事行動的目標的問題。劉備到底帶了多少人干孫權,歷史上有不同的說法。有說四萬多到五萬的,也有說八萬的。八萬之說似乎是一個孤證,但小編更傾向於這個說法。即便是八萬,要想消滅整個江東,也是很困難的。所以劉備這次伐吳,目的應該是在荊州(當然也不排除想要滅掉孫權的可能性)。

孫劉兩家在這裡打得頭破血流,這是因為曹丕沒動,沒有一股更強大的勢力插進來。如果曹丕聽從劉曄,渡江南下呢?這對孫權來說肯定是生死存亡之際,孫權必然要向劉備講和。這回就不能靠諸葛瑾空口白牙了,肯定要放血,就是荊州,可能不會把之前奪走的荊州三郡全放回來,但南郡是必須吐出來的。

而劉備這邊呢?劉備如果在談判桌上就拿回了荊州,那還打什麼仗呢?戰爭都是為政治服務的。何況曹魏比他們兩家綁在一起都要強大,也是他的終極目的。這樣的話,劉備很有可能接受談判,荊州也拿回來了,氣也消了,國威也打出來了,孫劉兩家同歸於好。我想這並不是曹丕想要看到的結果。

綜上所述,曹丕沒有及時出兵,並非鼠目寸光,也不是所謂的仁義王道,而是希望孫權、劉備能夠兩敗俱傷,再無調和的可能後,他再跳出來收拾殘局。只不過沒有想到劉備能敗得這麼慘、這麼快,陸遜又能忍住繼續攻蜀的慾望罷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歷共嬋娟 的精彩文章:

峨眉猴王給蔣介石讓道之謎,竟被峨眉老僧一語道破
清朝最後的大內高手,保護過慈禧和光緒,擊敗過張作霖

TAG:千歷共嬋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