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全景式晉京,揭亞洲文明新視角

「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全景式晉京,揭亞洲文明新視角

「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全景式晉京,揭亞洲文明新視角

「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全景式晉京,揭亞洲文明新視角

2019年5月9日上午10點,「禮讚新中國 奮進新時代——『壽山石韻』藝術大展」開幕式將在中國美術館舉行,近200件古今壽山石經典之作,完整地呈現了壽山石文化發展的不同階段與歷史傳承中的重要事件,全景式的展現了八閩大地千年壽山石文化的豐富內涵與外延。這也是按照福建省委宣傳部的要求,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思想,晉京舉辦的壽山石藝術大展,是全面梳理壽山石文化、促進傳統文化偉大復興的一項具體行動和重要舉措。

主 辦 單 位

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

中國美術館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

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承 辦 單 位

中國壽山石文化發展研究中心

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福建省海峽民間藝術館

協 辦 單 位

中國壽山石館

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

福建省絲路藝術館

文化生活報

2019.05.09 上午10:00 開幕

展覽時間:2019.05.09—05.27

展覽地點:中國美術館

本次展覽由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中國美術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等單位主辦,禮讚新中國成立70周年,歌頌奮進的新時代,全面系統地對雕刻、技藝、傳承等壽山石文化進行梳理。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將從5月9日持續到5月27日,展覽規格高、規模大,品種全、底蘊深,展品多、文脈遠,是19位壽山石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的第一次集體亮相,是近些年罕有的對壽山石雕刻藝術的發展脈絡及當代成就的全景式展現。

壽山石位列我國「四大名石」之首,產於福州北郊壽山,以其質地瑩潤,色彩斑斕,被譽為「天譴瑰寶」「石中之王」。 觀眾將在展覽現場領略到壽山石雕刻藝術所呈現出的歷史文脈、雕刻技藝、傳承發展等豐富內涵,感受壽山石雕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富於活力的工藝美術產業所呈現的當代風貌。本次大展已納入「亞洲文明對話」框架,在展覽中也將以獨特的視覺形式與藝術語言,向世界呈現出以「印石文化」「石雕文化」為代表的亞洲文明精彩一隅,促進亞洲各國文化之間的共鳴、互鑒與對話,將使得壽山石以獨一無二的面貌向世界展現出古老鮮活,生生不息的傳統文化之美。

「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全景式晉京,揭亞洲文明新視角

■ 九壽章 壽山品種石

文脈

壽山石千年歷史傳承

本次展覽,將清晰呈現壽山石文化的歷史傳承脈絡以及雕刻藝術各流派在當代的發展全貌。

早在4000多年前,這種質地瑩潤,色彩斑斕的自然奇寶就被福州先民發現、收集、利用。早期的壽山石雕刻,多為明器、實用器。唐代時,壽山曾有一「廣應寺」,寺中僧侶開始以拾取的壽山石琢佛珠、佛具等贈予施主檀越。宋代對壽山石的雕刻利用進一步擴大,民間、官方以之雕刻造器成為常態,但最終因「官取造器,居民苦之」,石農自發填埋礦脈,而令這門藝術一度面臨中斷。

「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全景式晉京,揭亞洲文明新視角

■ 南宋·石俑 佚名 壽山老嶺石

但至元、明,由於文人制印之風逐漸興起,壽山石又因其比玉石、金銀更易奏刀而被作為優質的印石所使用。以壽山石為載體的金石篆刻,是壽山石數百年來興盛之根本。篆刻於元末即已有萌芽,後至明清,又因鑒藏古印之風興起而更為普及。壽山石上的「金石緣」始於元末,鼎盛於明清。

「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全景式晉京,揭亞洲文明新視角

■ 明·山子章 壽山牛角凍石

「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全景式晉京,揭亞洲文明新視角

■ 明末清初·羅漢洗象鈕方章 壽山芙蓉石

「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全景式晉京,揭亞洲文明新視角

■ 明末清初·虎鈕扁章 壽山田黃石

數百年來,閩人對壽山石的開採始終沒有中斷,開採出的石種品類繁多,有「山、水、田」三坑之分。而時至今日,壽山石這一概念又已非僅指「壽山」所出,而是以壽山為起點,聯旗山、接月洋,三系礦脈內採掘、問世的美石。三系之中,新坑舊洞星羅棋布,所出品目紛繁多樣,有百種以上。這些美石或色澤飽滿濃麗,或質地通靈瑩澈,或手感滋潤凝膩, 無不流光溢彩,動人心魄。因此,在閩地有關壽山石的種種文化現象可謂歷史悠久。

「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全景式晉京,揭亞洲文明新視角

■ 清 ·田黃石太平有象方章 壽山田黃石

「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全景式晉京,揭亞洲文明新視角

■ 清代早期·達摩 壽山瑪瑙石

「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全景式晉京,揭亞洲文明新視角

復興

新閩派的壽山石文化

本次展覽將探討壽山石藝術與新閩派文化的關係,呈現福建壽山石文化對於傳統文化在當代復興的意義。

有關壽山石的系統理論研究方面,最初發端於清康熙年間,由閩縣鼓山裡人高兆撰寫《觀石錄》一文,首開壽山石文化研究理論之先河,隨後浙江蕭山縣人毛奇齡,論述壽山石「三坑」分類法,作《後觀石錄》。這兩篇壽山石文論,後來成為壽山石文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全景式晉京,揭亞洲文明新視角

■ 民國 ·古象鈕對章 壽山田黃石

民國時代,由於當代礦物學和印章學知識的融入,發展出了許多全新的認識與闡述,更加開闊的當代學術視野與研究材料,使得這一文化體系得到了更好的發展。在這一時期,壽山石曾經經歷過一次新的高峰,並在福州本土發展出了兩個以壽山石雕刻為主的藝人門派,一為「東門派」,一為「西門派」,前者主攻人物圓雕,後者主攻印章紐飾,兩派百年間雙峰並立、各擅勝場。直到抗戰期間,由於戰亂侵擾使得壽山石相關的行業凋敝,境遇凄涼,不少藝人都被迫另謀生計。

「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全景式晉京,揭亞洲文明新視角

■ 羲之賞鵝 壽山烏鴉皮銀包金田黃石 郭懋介 作

「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全景式晉京,揭亞洲文明新視角

■ 漁樵耕讀 壽山田黃凍石 鄭世斌 作

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在政府的扶持下,壽山石雕工藝才再度得到了快速的恢復與發展。1955年,十六名「東門派」藝人一同創辦了「後嶼壽山石雕刻小組」,很快,「西門派」也成立了「鼓樓區圖章供銷組」。1958年,兩派藝人們又由政府共同扶持,合併成為「福州工藝石雕廠」。壽山石雕刻者們的地位從此得到了天翻地覆般的改變。以陳子奮,潘主蘭等為代表的一批文化工作者也先後加入到工藝美術界隊伍中,他們對於這項文化體系的研究與傳承的執著,令壽山石雕的發展歷史得到了真正系統的整理,從而逐漸完善了壽山石文化的學科體系,最終讓這一閩地獨有的傳統文化體系得到了保護和發展,同時,他們的努力也加速了這門壽山石文化的學科體系的構建。

「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全景式晉京,揭亞洲文明新視角

■ 山水花卉圖 壽山石 林清卿作

「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全景式晉京,揭亞洲文明新視角

■ 《如幻》文玩 壽山荔枝凍石 陳達 作

「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全景式晉京,揭亞洲文明新視角

■ 童年的記憶 壽山瓷白芙蓉石 唐木作

2001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為《中國壽山石文化大觀》作序時指出:「壽山石獨居福建福州壽山之一隅,其質地之佳,色彩之艷,品種之多,開發之早,論著之豐,影響之廣,殊為難得。」 又提出:「要提高壽山石文化研究系統性,打好壽山石文化品牌,推動壽山石產業的發展。」

十多年來,壽山石人堅持以習近平主席對壽山石文化的重要指示為引領,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積極推動壽山石文化的當代傳承與創造。

當紅

雕刻大師禮讚新中國

作為禮讚新中國的獻禮之作,本次展覽將特別呈現壽山石傳統雕刻藝術與重大紅色歷史題材創作融合,以及改革開放後新一輪發展中壽山石創作豐富多彩、多元並存的時代風貌。

「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全景式晉京,揭亞洲文明新視角

■ 井岡山會師 壽山山秀園石 林飛作

「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全景式晉京,揭亞洲文明新視角

■ 井岡山會師 壽山高山石 郭功森 作

自新中國成立後,壽山石雕刻者們就開始脫離了過去以傳統舊思想、舊手法進行創作的習慣,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壽山石雕的創作中去,融合西方美術理論對壽山石雕刻的傳統技法進行了改良和創新,並先後創作了「長征組雕」「閩西組雕」等一大批紅色革命題材作品。

改革開放以後,壽山石雕刻再次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高峰,壽山石雕刻的行業隊伍中,陸續有19人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以他們為首的一大批壽山石雕刻從藝者們,以新時代所開採出的美石為素材,創作出了題材多樣、雅俗共賞的壽山石雕。這些石雕作品,滲透了多樣的藝術門類,形成了帶有時代特色的新風格,豐富了壽山石雕的傳統內涵。

20世紀90年代,參評中國國石的活動中,壽山石位列榜首,備受矚目,成為人們鍾愛的收藏品之一,壽山石文化與產業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八閩大地掀起了壽山石文化熱,一時名家輩出,行業繁榮。

「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全景式晉京,揭亞洲文明新視角

■ 古田會議 壽山石 林飛 作

本次展覽中的巨型雕刻作品《古田會議》、篆刻作品《軍民情》等,正是新時代發展中,壽山石人在紅色革命題材作品創作的重大突破。

古田會議是中國建設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解決了黨和軍隊建設的根本原則問題,為後來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思想的形成、發展和成功實踐奠定了基礎,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的建設指明了方向。著名壽山石雕大師林飛以重達兩噸、高1.5米的大型壽山石所創作的《古田會議》,再現了氣勢宏大的古田會議場景。以原石的色彩雜糅,紅、黃、白、紫、黑共存於一石,共同襯託了作品正中紅色的古田會址建築。兩支紅軍隊伍浩浩蕩蕩地向著中間的會址方向行進,形成向心態勢。時逢建國70周年,以國石銘刻「古田會議」這一紅色豐碑,不僅弘揚了國石的正能量,也是對古田會議精神的傳承。

「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全景式晉京,揭亞洲文明新視角

福建商學院藝術學院院長、福建省篆刻學會副會長、著名篆刻家葉林心教授,則以習近平主席在福州工作期間撰寫的七律詩《軍民情》創作的篆刻巨印,印面寬15cm,所作取法高古,結體嚴謹,章法平穩,布局均勻,錯落有致,刀法細膩,線條古趣盎然。該印文多達56字,而極盡穿插呼應,運用自如,筆筆精到,宛若天成。

「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全景式晉京,揭亞洲文明新視角

■ 江山如此多嬌 壽山芙蓉石 徐崇良 作

「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全景式晉京,揭亞洲文明新視角

《收藏》創刊於1993年 一冊在手,把握收藏

微信名:收藏雜誌

微信ID:sczz029

《收藏》微博ID @收藏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藏雜誌 的精彩文章:

乾隆竟如此重視這個宮廷畫家
5000年前我們就已經開始飲茶熬藥了嗎?

TAG:收藏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