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一戰失45萬大軍,以戰死謝罪,替國王背下史上最大黑鍋!

此人一戰失45萬大軍,以戰死謝罪,替國王背下史上最大黑鍋!

公元前260年正是中國戰國中後期,原本強大的齊國在五國攻齊之後差點亡國,東方六國之中只有趙國能夠和秦國正面爭鋒。因為一個上黨郡,秦國和趙國之間的攻伐戰爭正式開始,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戰爭,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中最慘烈一戰,秦國一戰坑殺40萬趙國士卒,讓趙國元氣大傷。而關於這次戰役秦國最後勝利的原因,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給出了答案:秦國使用離間計,離間趙國國君和廉頗之間的新任,同時還發出傳言,讓趙國國君信以為真,最後趙國派出趙括代替廉頗成為趙軍新任統帥。趙括最後也以「紙上談兵」聞名,背上了長平戰敗這一口大黑鍋,那麼如果趙國不換將軍,趙國就會打贏戰爭嗎?

其實當時戰局對趙國非常不利。從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記載來看,長平之戰初期,秦趙兩國在野戰中趙國軍隊損失慘重。短短3個月的時間裡面,趙軍兩道防線都被突破,損失將領「一將六尉」。一將六尉看起來並沒有太嚴重,但是通過和李信伐楚是秦軍損失就可以知道趙國損失慘重。李信伐楚時秦軍損失慘重,幾乎全軍覆沒,損失七名校尉。從這裡就知道當時趙國損失非常慘重。

廉頗知道趙國在野戰打不過秦軍之後立即改變策略,依靠長平地勢開始堅守陣地,和秦軍對峙。長久的拉鋸戰就要考慮兩軍的後勤保障能力,那麼當時趙國和秦國之間的後勤能力相比較誰優誰劣?從地理上來看,趙國是本地作戰,理論上來說後勤保障更方便。但是從兩國綜合國力來看,當時秦國佔有關中平原,天府之國,這兩個地方都是產量大區,再加上商鞅變法之後「耕戰」成為秦國主要國策,但是趙國卻恰恰相反,《史記·貨殖列傳》中就說到過,趙國齊國非常注重商業,對於農業並不是很重視。所以在長平之戰發生時,秦趙兩國之間的糧食儲備形成鮮明反差,再加上齊國等諸侯國不願意賣糧食給趙國,導致趙國在對峙時糧食儲備不足。

這些劣勢迫使趙國在對峙後期不得不轉變戰略,轉守為攻。而趙括作為趙國宗室將領,名將趙奢的兒子,又是少壯派,自然會派出趙括出戰,最後導致45萬趙軍全軍覆沒,落得一個「紙上談兵」的罵名。因為他忽視了一點,就是趙國軍隊已經缺糧已久,趙軍士氣並不高,而且趙軍在野戰時完全不是秦軍對手。最後趙括也不得不死在軍陣之前來報答趙王的看重,背起歷史上最大黑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洪荒之使 的精彩文章:

梁山好漢中,為何宋江的錢從來花不完?只因他有一個秘密身份
此人落魄30年,相士說:祖墳壓龍頭,得遷!照做後,成千古名將

TAG:洪荒之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