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猛將們手裡的長槍,是什麼做的?非鐵非木,一般人用不起

古代猛將們手裡的長槍,是什麼做的?非鐵非木,一般人用不起

古代打仗的時候,用的都是冷兵器,最常見的就是刀劍、長槍、弓弩了。所謂:一寸長一寸強,長槍作為「百兵之王」,自然是猛將們首選的兵器。古代出現過不少的名槍,像項羽的霸王槍,霍去病的梅花槍,趙雲的龍膽亮銀槍,岳飛的瀝泉槍等等,這些槍都是槍中王者,無堅不摧,那你們知道這些槍桿是什麼製造的嗎?

很多人都會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是鐵做的,其實不然。其實去健身房舉過鐵就知道了,一米八的杠鈴杆子就20千克,你要做個2、3米的長槍那得有多重?一般的人根本拿不起來,更不用說隨意揮舞了,仗還沒打完你就沒力氣了。更重要的原因是,古代冶煉技術有限,碳鋼比很難把握,所以槍桿的柔韌性非常差,在與敵兵器對抗時,毫無緩衝,使用者極其容易受傷。

沒有了緩衝,高速對沖時,如果鐵杆沒入對方盔甲,極易卡住,所用蠻力拔出,容易引起肌肉脫力,重則引起骨折。 還未傷人,先被自己兵器所傷的幾率特別大。而純粹木頭槍桿又太過脆弱,為了避免這類事件的發生,充滿智慧的古代人開始製作特殊的複合槍桿,叫做「積竹木柲」。

先用牛筋木做芯,接著在四周裹上竹片,再加上銅條和細細的絲線,最後再塗上生漆,用這種方式製造的槍桿的柔韌性大大增強。這只是普通槍桿的製作方式,將軍們的武器更為重要,更有韌性、更不易被切斷的槍桿。最好的材料就是用馬槊,馬槊以枳木為芯,把枳木劈成一條條的用桐油和魚膠粘合在一起,然後刷漆,裹一層布放到油裡面泡上幾個月後拿出來晾乾,再刷一遍漆,裹上一層布隔離開放到油裡面,一直重複這樣做三年之後才製成。

製成後的馬槊入手沉重結實,剛柔並濟,彎折回彈可瞬間複位,刀砍之如金鐵。但這種方法步驟繁雜,成本極高,費時費力,成功率僅為40%,不是有錢有勢的大戶人家根本做不到。不過馬槊雖然造價十分的昂貴,但不愧是兵器之王,馬槊比長槍更加的具有優勢,更加的針對騎兵,在馬上使用的話馬槊的優勢更大,衝擊力更大,次入人體的時候產生的傷害也就更大,所以很多的將領使用的都是馬槊。

如有錯誤,還請指正,謝謝!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互動,我在評論區等著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體育老師小明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上「最難造反」的朝代,大小439次起義,無一成功!
二戰時悲壯的「駝峰航線」,為何如此危險?如今是什麼位置?

TAG:體育老師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