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光緒的外語老師:八次出國成為見識最廣的人,對出身感到自卑

光緒的外語老師:八次出國成為見識最廣的人,對出身感到自卑

如今,學習外語學習外交是令人驚羨的事情——然而在150餘年前,學習外文不能算是正途!

應於列強的入侵,清政府不得不在1862年開辦第一所官辦外語專門學校京師同文館,清政府通過獎勵政策鼓勵八旗子弟學習英文。其獎勵條款是:每月發給"膏火銀"三兩,學習優秀者,另有獎金,三年學成後,視成績授予七、八、九品官職,毫不誇張的說既給錢又給官,即便如此京師同文館第一年只招收到了10名學生!

今天的主人公便是這十分之一,他叫張德彝

1847年,張德彝出生於盛京鐵嶺(今遼寧鐵嶺河西蔡牛鄉張家莊),清初編入漢軍鑲黃旗,旗人也有三六九等,張德彝屬於一個沒落的旗人家庭,家境貧困,幸運的是在舅父的幫助下讀了一點私塾,15歲時,種種機緣巧合下,張德彝考入了同年開辦的北京同文館!

在這裡,張德彝的命運被徹底改變,無需再為生存苦惱,在「畢業考試」中他被奏保為八品官——1866年,成績優異的他入選為斌椿使團的成員之一,這是中國第一次出國旅遊團,前往歐洲觀光:

和其他人不同的是,張德彝喜歡動筆,將自己的見聞記錄下來並寫成《航海述奇》一書,正因如此張德彝做了中國歷史上諸多個第一,第一個記錄西餐的人「無非燒炙牛羊雞魚」、第一次記載金字塔的中國人「一個大的,兩個小的,均呈三尖形」、我國第一個介紹歐美戲劇的人·····這之後他便一發不可收拾!

當然同文館的學生畢業後大半任政府譯員、外交官員、洋務機構官員、學堂教習,1868年張德彝隨使團當翻譯,中國第一次派外交使團訪問歐美;1870年又隨使團任隨員再度赴法,是中國第一次派出外交專使到西歐國家辦交涉;1876年隨公使作譯官駐英國,這是中國第一次向外國派公使·······可以說張德彝見證了近代中國外交的產生!

1891年,又任光緒帝的英語老師,不得不說的是張德彝在政治事業上毫無建樹,著名出版家鍾叔河曾評價他道:「他是一個庸才!在晚清風雲變幻的政治舞台上,人們休想一瞥他的身影!當了5年"帝師",未聞他給光緒留下過任何印象!

不僅如此,張德彝也自卑於自己的出身,因為當時八股人仕才是正途,他曾教導他的子孫:"國家以讀書能文為正途。……余不學無術,未人正途,愧與正途為伍;而正途亦間藐與為伍。人之子孫,或聰明,或愚魯,必以讀書為要務。"

張德彝一生八次出國,在國外度過二十七個年頭。每次出國,他都寫下詳細的日記,依次成輯《航海述奇》、《再述奇》、《三述奇》、《四述奇》直至《八述奇》,共約二百萬字。這是他對歷史做出的巨大貢獻:

1918年病故於北京,享年72歲——你對他的一生如何看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趣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第一位女飛行員:曾是電影明星,萬里飛行為抗日募捐

TAG:閑趣侃歷史 |